第A18版:南京纪事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内容检索:
 
  2012年12月5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都市圈圈网
巷口的老人
  漫画 俞晓翔

  据说十几年前,他老伴得急病去世,接着他又因家庭琐事跟儿子媳妇狠狠地吵了一架,一气之下,就简单收拾了几件衣物,独自跑到城里谋生。

  他还就看中了巷口的那块“风水宝地”。搜寻废弃的编织布和木条,临时一搭,就成了栖身的“窝”。社区干部登门劝说过几次,可拆了搭,搭了再拆。时间一久,脑壳疼的社区干部干脆由他积攒到处弄来的砖块,搭建了一间狭长的棚户房。老人挺有心眼,把“门”开在临街口,写上修鞋、擦鞋、打气的牌子,以维持基本生计。房后摆了个煤炉子,弄碗清汤面,有时熬点稀饭就着咸菜。想方便,就步行百十米到菜场旁边上公共厕所。

  有了稳定的住处,慢慢地,老人开始有了“主人翁”意识。生意闲暇,他注意观察进进出出的人,谁叫什么、住哪栋、家里几口人、上没上班等摸得一清二楚。对于神色慌张背着鼓鼓囊囊包的陌生面孔,或莫名地搬了大件物品,老人定上前问仔细。由于他的警觉,两次拦截了小偷,叫来了片警。这些壮举传开后,大家对他产生了好感,这等于无形中多了个“门卫”呀!街里虽然无法给他办低保,但逢大节破例发点慰问金,配合拆违中帮其说好话,默认他住这儿。另外,找他修鞋擦鞋的人也更多了。

  对于这些默默的呵护,老人把更多的心思回馈在社区文明建设上。谁家临时有难,只要在巷口一喊,老人背起工具包就去。弄好后,工钱随便给,多点少点无所谓。有些慷慨些的居民,除了正常的报酬,还顺手送些食品饮料,过期的课本和辅导资料,老人托人捎回去给老家的孙女。

  前几天,我路过巷口,老人和我拉家常。我朝他“屋”里瞥了一眼,所有的摆设都是“捡”来的,里面坐着一个戴眼镜看书的小姑娘。

  老人兴奋地跟我说,那是孙女,考上了这里的大学,周末来看他。他早已跟儿子和好了,打算“陪”着孙女上完大学找到工作。当初耍小孩子脾气出走,没想到,这些年不仅减少了儿子的“负担”,还靠零打碎敲勤俭节约积攒了几万元钱,给孙女交了学费,还汇了些给儿子翻修房子。现在,农村老人也有指望了,能办医保,拿些生活补贴。儿子的家境比以前好。他希望再熬个三五年,回老家找个老伴,颐养天年。刘兵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