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F13版:区域新闻/时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内容检索:
 
  2012年12月5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下一篇 4 >>都市圈圈网
经常输液,血管壁吸附很多残渣?
专家称“玻璃渣”“塑料渣”的说法有点夸张,药品生产时会对微粒进行过滤

  一条让人担心的微博

  常输液血管上有很多残渣?

  昨天,一则微博让不少家长为孩子担心,有专家透露,根据国外一项检查,因为生产时已有颗粒在液体里面,常输液的孩子血管上有很多玻璃渣。如果输液的袋子是塑料的,还可能存在塑料残渣,造成血管壁粗糙,日后可能导致胆固醇高,易引起动脉硬化,所以能不输液就不输液。

  经常输液血管上有很多“玻璃渣”“塑料渣”的说法靠谱吗?南京的儿科以及心血管科的专家表示,这种说法有点夸张。南京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有关人士表示,目前输液袋与国际已经接轨,质量应该可以得到保证,颗粒融入药品进入到人体血管造成伤害,应该是极小概率事件。

  听听专家们怎么说

  微小颗粒难免, “玻璃渣”有点夸张

  江苏省人民医院药剂科主任医师蒋宇利表示,“玻璃渣”“塑料渣”的说法有点夸张,但混入超小颗粒物质,确实不是什么新鲜的提法,输液的药品从制作、包装、过滤,到成品,免不了药品里面会混有一些微小颗粒,这个是没有办法做到百分百“纯净”的,就是药品本身,也会有一些颗粒物质。即使制作的时候做到了,保存的时候,材料上的一些极细小颗粒也会融入药品中。谁也没有办法生产出完全没有外源颗粒的药物,但只要是经过检测合格的药品,对人体的伤害就会降到最低。

  “所以,不能把微小颗粒的有害作用夸大,要客观看待,不过,也应该看到,国外确实没有小孩子一上来就输液的,儿童应该谨慎输液。”江苏省人民医院儿科专家周国平表示,朋友也将网上的说法发给他看了,他个人没有听说过类似的事件,在他看来,静脉给药还是相对安全的。

  医疗技术在发展,严重并发症少见

  民间组织科学松鼠会也曾对输液的安全风险做过解释,认为微粒经静脉注射进入血液循环,绕开了人体的防御和过滤机制,又难以被免疫系统清除,造成在人体内的长期存留。较大的微粒会阻塞口径小的血管或刺激凝血机制形成血栓,严重时会导致相应组织缺血。

  基于以上认识,各国药典对静脉注射药物中的微粒含量均进行了相关规定。蒋宇利说,我国的药典上,对药品中的微小颗粒做了限定,生产的过程中有专门的过滤程序,产品也有专门的评判指标。

  虽然有微粒存在,但专家认为也不要过于恐慌,一方面,如上所述,应认识到微粒的潜在危害是多方面的,无论是医生还是患者,都应严格掌握输液治疗的适应症,能经非输液途径给药的,尽量避免采取输液;另一方面,我们也没有必要对输液治疗产生恐慌,以至于在该采取静脉注射的时候疑虑重重。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药物和输液技术日益改进,过去那些严重输液并发症的发生率已经越来越低了。药物质量在国家标准的要求下较之过去更可靠,配制药物和输注药物的技术在不断改进,输液器滤网的使用更可使微粒的数目大大减少。

  如何正确对待输液

  输液不是治疗首选

  南京市中医院心血管病科主任中医师顾宁称,输液只是给药方式的一种。另外还有口服、皮下注射、肌肉注射等。而不同的药物在选择给药方式上是有区别的,总的给药原则是能口服的尽量选择口服给药。

  而对于是否选择静脉输液时,主要看两个方面,首先看所选用的药物的性质,有些抗生素或者其他一些药物需要液体稀释溶解后静脉给药,其次看是患有何种疾病,比如严重的感染需要大剂量的使用抗生素;发高烧、腹泻等导致体液丢失或出现脱水症状需要及时补充液体及丢失的电解质等。另外一些中药注射剂比如活血化瘀等药物需要通过静脉输液来给药。

  

  自己别调输液速度

  顾宁表示,输液要注意以下方面,静脉输液不是首选或者说唯一有效治疗方式,应该听从医生的建议;患者不要主动要求输液,也不要一味拒绝;只在正规医疗机构或有医护人员监护的条件下输液,以便及时处理可能出现的问题;不要自己调整输液的速度,如输液快了、量大了,都会造成心脏负荷等。

  通讯员 吴倪娜 徐翎翎

  现代快报记者 刘峻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