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2版:360度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内容检索:
 
下一篇 4 2012年10月15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原民国盐务署大楼复建后变“胖”了
■开“老虎窗”保留民国味 ■建成南京首个缓坡式停车场
  新总工会办公大楼,开“老虎窗”保留民国味
  现代快报记者 赵杰 摄
  原民国盐务署大楼 资料图片

  红色的窗框、灰白色的石材立面,顶部四个面全开了民国建筑中常见的英式老虎窗。最近有南京市民经过中山东路与洪武北路交界处,发现一幢30米左右高的建筑“突然”出现。

  原来,2009年拆除的南京市总工会办公楼(原南京民国盐务署大楼)复建工程已接近尾声,褪去包裹,露出真容。目前这幢大楼处于最后的扫尾阶段,预计一个月内能完工。届时用途不会改变,仍是办公使用,南京市总工会搬回原址。

  长高长胖了,还装上了电梯

  红色窗框、蓝灰色玻璃、灰白色的石头,色调鲜艳跳跃,这是对原南京民国盐务署大楼复建大楼的第一印象。昨天现代快报记者探访到此,和总工会原用的民国盐务署大楼相比,这幢大楼明显长高长胖了。

  该建筑的设计者,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周琦介绍,原大楼总建筑面积为3400平方米左右,现在的总建筑面积约7600平方米(其中地下2700平方米),体量更大了。原大楼年久失修,空间狭小,这次重建时,考虑到要满足现在的办公需求,原先的大楼4层半,现在大楼共6层,其中有一层有两层那么高,并做挑高大厅,总建筑高度达33.82米,内还设电梯。大楼原先宽度是20米,现在接近30米。另外为了满足停车需求,地下挖了四层,可以停70多辆车。

  很多东西都是沿袭原大楼

  呈现在眼前的这幢楼,尽管融入了不少现代元素,但对原南京民国盐务署大楼,也沿袭了不少东西。虽然整个建筑高了、胖了,但比例关系和原先差不多,檐口、基座、墙身三段式的特征很明显;主入口仍然在南边,一楼门外是高高的台阶,大约10层,这也保留了下来,入口和过去的一样,也是采取很高的大门。“门窗都很细致地做成层层往里退的样式,这也是民国建筑的特点之一。”周琦称,以前的大楼是一幢仿石材建筑,就是在混凝土的外面粉刷出石头的效果,但这次复建工程,用的全都是真石头,外立面使用了两厘米厚的石材干挂立面……

  很多细节都透出浓郁的民国风情,然而整体看起来,它又完全是一幢现代风格的新建筑。

  因为“个子矮”,楼顶更别致

  因为个子矮,站在周边楼上都可以看到它的屋顶。因此屋顶也必须处理好。

  原先的老楼是平顶,复建之后仍然采用平顶。但在四个角上有亮点。现在站在下面看,四个角分别有个金属焊接成的球状构件,爬到楼顶记者看到,原来这是四个灯塔的框架。每个灯塔大约两米高,底部正在砌台阶。

  周琦介绍,外面的“灯罩”将是乳白色的毛玻璃。里面将使用黄色的暖色光,透过乳白色玻璃外罩,晚上会显得很柔和,很像老式壁灯。

  将现南京首个缓坡式停车场

  整个建筑最特别的,是地下停车场。

  从停车场的入口走进去,坡道以很缓的坡度螺旋式延伸下去。然而一路走下去,记者没有找到停车场,除了坡道,还是坡道。

  “这些坡道,既是车辆通道,也是停车的地方。”周琦介绍,这种缓坡式停车场在美国比较多见,南京这还是第一个。因为这块地方太小了,整个建筑的长宽不过30米左右,如果建普通的地下停车场,光是坡道就会占用大量空间,一层最多停十多辆车,要想满足停车要求,至少建地下四层,就得往下挖40米深。

  现在采用的缓坡式停车场,以电梯井为中心,四周的缓坡就是停车场,外侧是停车位,内侧通行,空间全部利用起来,四层只挖了16米,却可以停下70多辆车。“南京老城现在停车难的问题越来越严重,建议不妨推广这种停车场,特别适合空间狭小的地块。”

  相关链接

  原民国盐务署大楼前世今生

  中山东路105号民国盐务署大楼建于1933年至1934年,是国民政府盐务部门在南京的主要办公地点之一。院内原有房屋4幢,1949年5月被收归国有,并由南京房产局登记接管。1952年10月,房产局与南京市总工会签订了房屋借用合同,无租拨借使用到拆除。拆迁前,该处房屋现存2幢(主楼和附楼)。由于历史原因,其中3层的办公楼已添建为4层。

  2009年房产部门鉴定其为危房,白蚁滋生,而且已经超出了使用年限,因此拆除复建。

  □现代快报记者 孙兰兰 赵丹丹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

现代快报 360度 B2 原民国盐务署大楼复建后变“胖”了 2012-10-15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