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提要:我们在欣慰于“逢节必涨”的怪圈终于被打破,民众得到越来越多的实惠的同时,也感到在景区降价、免费问题上,一些地方还存在“短视政绩” 现象。
景区无论怎样名利双收,归根结底还是应该“节日搭台、公益唱戏”,因为风景是属于全民的。必要的收费是为了景点的建设,可持续发展,而不能被视为地方的摇钱树。
中秋国庆双节合拢,长达8天,再加上收费公路首次免费,选择出游的民众肯定超过以往任何时候。
既然出游,少不了观览景点。但最近几天,有关景区价格的消息仿佛过山车,令大家伙心里七上八下。
先是有消息说一些著名景点借超长黄金周涨价,引起民意反弹,质疑声一片。在此情形下,9月21日,国家发改委宣布,各地将在十一黄金周之前分批降低部分游览参观点门票价格,第一批降价的游览参观点80家,平均降价幅度为37%,还有一些地方也宣布部分景点实行免费。但这个看似利好的消息出台后,却没迎来预想中的拍手称好。原来,不少细心的网民认为首批降价名单上几乎全是名不见经传的“冷门景区”,免费的景区更是平时就少有人问津的地方。
如果门票价格下调或免费的仅仅局限于“冷门景区”,那么,这项惠民举措的实际意义有限。换句话说,在景区门票价格降价或者免费一事上,只有先拿知名景区示范,让知名景区做“带头大哥”、最大限度地让利于民,才能形成集群效应。
23日,国家发改委相关负责人再次回应民意,称第二批门票降价景点中秋节前将发布,有约13家5A级景区门票降价,名单将“有一定含金量”。
此次景区降价的决定是在各地陆续出台高速公路小客车免费通行实施细则以后,为广大群众推出的另外一项惠民政策。我们可以认识到,景区门票降价或免费,一方面体现中央和各个地方政府兑现民生至上政策的具体举措,另一方面也是通过降低百姓出行成本,拉动消费,促进内需,有效帮助各地实现经济的转型发展。如此双赢局面,何乐而不为呢?
但我们在欣慰于“逢节必涨”的怪圈终于被打破,民众得到越来越多的实惠的同时,也感到在景区降价、免费问题上,一些地方还存在“短视政绩” 现象。
首先,一些地方还是舍不得坐收渔利的机会,把眼睛盯着节日门票,而不注重把具有鲜明特色的旅游市场做活做大做强。因此,尽管一些由公共资源建成的景区基本上已不需要大规模投入,完全可以实行减价或者免费的政策,但就是“心不甘情不愿”,要么像挤牙膏似的,一点点拿出惠民景点;要么挑肥拣瘦,把游客多生意好的景点雪藏,拿些冷门景点对付民意期待。这样的政绩观还是停留在“旅游GDP”的崇拜上,忽视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
其二,一些景区忽悠民意,搞些华而不实的“免费秀”。比如说南京将军山风景区,其实早在今年7月就已经实行免费游览的政策了,这次国庆惠民景区名单上,它也赫然在列。当然,不是说实行免费了就不需要再提了,我们质疑的,是以数字论政绩,尤其不能在落实惠民精神时,掺杂不应有的水分。
第三,景区大减价或实行免费,是惠民强景的喜事。就像婚宴,得提前报喜,以便人们准备。可遗憾的是,双节已临近在即,第二批有着“含金量”的名景点还藏在深闺人未识。据国家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第二批门票降价景点中秋节前将发布。为什么不能早一点公告天下?早一点宣布哪些5A级景区门票降价,也可方便公众及早安排节日行程计划,购买机票车票,形成错峰出行。可以想见,名单迟迟不出炉,无怪乎一些地方还在利益上做讨价还价的“权衡”,说到底,是一些地方“短视利益”在作祟。
其实,稍作分析就不难发现,出现以上症结的,多是一些旅游事业发展不得力、地方财政依赖即时性收入、缺乏长远发展眼光的地区。而在旅游产业健康发展的地区,却是惠民的旗帜“高高飘扬”:
此前,广东省规定,每年的五一、十一和春节期间,对购买全票的游客,都执行门票价格20%以上的优惠;云南省规定,今年中秋和国庆期间,按15%-35%的幅度降低门票价格,并规定所有10元以下的景区全部免费。
景区无论怎样名利双收,归根结底还是应该“节日搭台、公益唱戏”,因为风景是属于全民的。必要的收费是为了景点的建设,可持续发展,而不能被视为地方的摇钱树。
我们期望,在这次超长黄金周的旅游盛典中,各个景点能够摆脱“短视政绩”,“秀”出真正迷人的风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