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5版:核心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内容检索:
 
2012年8月4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多点执业”实施一年有点冷
南京三级医院仅13名医生申请
与此相反,医生私下里却忙着“走穴”,不少名医周末不在南京

  为盘活医疗资源,江苏省于去年8月1日开始正式实施《江苏省医师多点执业管理办法》,但是现代快报记者昨天从江苏省卫生厅了解到,全省一共只有110人申请,而南京地区的三级医院,只有13人申请,其中大多数为退休医生。新政策遇冷让人很意外,而同时,大医院的优秀医生宁愿冒风险“走穴”,却不愿意申请多点执业。

  □现代快报记者 安莹 刘峻

  有点尴尬:全省只有110人向卫生厅申请

  省卫生厅的有关统计数据显示,江苏有13万多名注册医师,截至今年7月,全省共有110人提出多点执业申请,其中南京地区的三级医院共有13人,而且多为退休或临近退休的医师,其中一大半申请到民营医院执业。数据还显示,也有一小部分医生,是从大医院申请去社区医院执业,但都为南京以外的医院。比如,苏州市立医院就有医生,申请去苏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省卫生厅有关人士称,从数据上看,确实比较少,但是有两类医生,并没有计算在内。一类是对口支援的医生,大医院对口支援郊县医院,由于符合政策,不需要申请多点执业。还有一类就是二级医院的医生,省卫生厅接受全省三级医院的医生申请,而二级医院的医生申请则只需要在各个市,因此这部分医生没有计算在内。

  有些意外:退休医生成了多点执业主力

  南医大二附院妇产科原主任韦溶澄教授已退休10年,他申请多点执业后,在江宁一家民营医院担任技术把关负责人,“已经来了有半年了。”他告诉记者,退休后二附院返聘他,每周仍然在老单位坐诊两天,多点执业后,他应民营医院负责人之邀,担任技术把关负责人,每周坐诊、查房、指导医生手术,也非常忙。

  “民营医院发展很快,硬件设施非常好,短板就是技术不够扎实,我来这里也是想做点事情。”韦溶澄坦承,指望大医院里的骨干年轻医生多点执业是不现实的,稍有点名气的专家都非常忙碌,专家临床与教学、科研任务排得满满的,根本没时间,这也是退休医师成为多点执业主力的原因之一。

  从南京鼓楼医院整形科退休的杨定文主任医师,是江苏医师多点执业管理办法实施后首位“吃螃蟹”的人。去年提出申请得到批准后,他成为南京市妇幼保健院美容整形科兼职医生,每周出诊三天,指导年轻医生,做些辅助管理工作。据杨定文自己解释,虽然他是多点执业第一人,但是已经“退下来的人”,所以对多点执业的推动没有太大的意义。

  据了解,多点执业不仅在江苏遇冷,广东省试点推行一年多,也仅百余位医生申请,且多来自精神科、康复科和儿科等不那么“热门”的科室。

  收入不菲:在外做一台手术挣6000元

  7月27日,星期五下午6点,王亮(化名)的心情还没有松弛下来。45岁的他是南京一家三甲医院的普外科主任医师。按惯例,他下班前给值班医护人员交代了手术病人护理上的注意事项。当天晚上他自己开车赶到苏北的一个城市,因为周末有两台手术等着他。

  晚上10点他到达当地宾馆,打开电脑再次看了一下对方医院传来的CT片和一些化验单,又给对方外科负责人打了电话,问了问病情。7月28日上午9点刚过,王亮已经换好了手术服,用不着别人指引,他已经来过很多次了,熟门熟路地走进手术室。4个小时后,病人被推出了手术室,王亮跟旁边护士交代了护理重点。 第二天上午同样时间,王亮又做了一台手术。周日下午两点,稍作休息之后,王亮开车赶回南京。 回到家后放下包,包里已经多了两个信封,是对方医院临走时给他的,每个信封里面有6000元。每台手术6000元,是他每次“走穴”的行情。 基本上,每个周末王亮都不在南京。

  “接私活”的价位是个比较敏感的问题。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医生说,这些价钱要根据手术大小、难度以及专家的名气,没有统一的规定。但记者也打听到,一般而言,外科手术的起步价是4000元左右,包括了住宿和路费。如果是需要飞机来回,可能价格更高。好一点的普外科医生价钱甚至能够达到一万以上。

  “生意”不错:许多名医周末不在南京

  对于“走穴”王亮很坦然,他觉得这是自己牺牲了业余时间,凭借技术和汗水赚钱。他告诉记者,南京不少三甲医院的中高级以上职称的外科医生,出去的机会很多,而且都是外地医院主动联系,像介入手术的某些科室,一到周末,除了值班医生,基本上主任医师级别的专家,多不在南京。他说,在沪宁高铁线上跑多了,到了星期天下午,在火车上都能遇到不少熟人,都是从外地开刀赶回南京的。但他们之间并不深谈,更不会透露自己在哪里开刀的。

  风险不小:在外开刀更需打起十二分精神

  外地一些医院医疗水平有限,请外来医院专家开刀成了一件“放开”的事情。病人有这个需求,医生也有经济收入,邀请专家的医院也长了见识。这看似“三赢”的局面,其实背后也有着暗潮汹涌。

  “在外做手术,风险很大。出来开刀比在家里开刀更需要打起十二分精神。”一位神经外科的医生告诉记者。

  苏北一家三甲医院的外科医生告诉记者,基本上每个星期都会邀请南京专家进行会诊或者手术。 星期一到星期五在本医院连轴转,周末还要到外地开刀,精力如何保证?这位神经外科医生也坦言,休息时间会很少,但会把工作量控制在接受的范围内。但一些名气大的专家教授的确有的时候很疲劳,邀请他们的医院也多,有时候都是推不掉的关系,很难拒绝。“疲于奔命”的这种情况的确存在。

  一重门:

  医生是“单位人”

  不敢得罪所在医院

  一方面新政遇冷,另一方面医生走穴很普遍,医生不是不想多点执业,而是各种条件的限制。

  南京一名市属医院的主任医师告诉记者,多一处执业,自己事业不仅有发展,收入也会相应多一点,谁不乐意呢?但如果要申请多点执业,首先要征求院方意见,但医生在中国毕竟不是自由职业,还是属于“单位人”,如果提出申请,不仅给医院留下不安心工作的坏印象,而且“工资保险都是本单位出,自己还去别的地方干,哪个医院愿意这么做。”

  一位专家介绍,我国医师实行的是在单位注册,一旦在哪家医院注册就成为该单位人,只能在该医院行医;西方国家实行的是行业注册,注册资格由医师协会掌管,取得医师资格后医生可自由执业。比如英国的心脏科专家一般在四五家医院执业,很少固定在一家医院。

  江苏省卫生法学会副会长胡晓翔告诉记者,欧洲医院的医生是有一定自由的,在第一执业地点干完固定的时间后,就可以去其他地方执业。

  南京一家公立医院的负责人告诉记者,理论上,允许多点执业可以让优秀的医生充分发挥潜能,但“有资格申请多点执业的医生,都是各科室骨干甚至带头人,医院不愿核心竞争力被别家医院分享”。

  二重门:

  配套措施跟不上

  造成医院不敢放人

  南京一家公立医院负责人告诉记者,医院不愿让医生多点执业的另一个原因是,考虑到可能发生的医疗事故,如何处理纠纷目前尚无详细政策。“现代医学常常需要某个专家带领一个团队,但医生多点执业无疑达不到这方面条件,这就加大了风险。”

  胡晓翔认为,多点执业的试行还不太成熟。第一,暂时没法用合同来固化医生在第一执业地点的工作时间,“有的医生,每天要工作十多个小时,有的医生当了主任后还兼行政职位,每天都很忙。”第二,没有一个配套制度,比如劳动保险怎么办,“打个很简单的比方,如果在第二执业过程中,身体垮掉了,那么原单位的已有福利还能否享受到。”第三,行政执法有难题,万一在第二或者第三执业单位出了严重事故被警告或者吊销行医资格证,那么第一执业单位与医生的关系就显得很不清楚,至少打乱了原单位的工作安排。

  记者了解到,各地“多点执业”试点纷纷遇冷,折射出的是体制障碍等普遍性问题。要想把多点执业实施好,需要各领域综合改革的推进,专家建议,可通过公立医院改革降低医院逐利倾向,通过事业单位改革、人事制度改革解决医生的身份问题等等。“最好还是需要一些配套的细则,但这不是一个卫生部门所能决定的,因此改革很难。”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

现代快报 核心报道 A5 “多点执业”实施一年有点冷
南京三级医院仅13名医生申请
2012-8-4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