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骏终于道歉了,6月19日晚,他开腔认错:“今天正式在公众场合为‘学历门’道歉”,并让在场听众“不要学我”。(6月20日 《潇湘晨报》)
在“绝不认错”之后,“打工皇帝”总算低头了。不是人前爱惜身,佯愚难免假成真。在名利场的炙手可热,终究无法回避道德“白眼”。装傻太久,大伙难免把祥林嫂的自我评价,转赠给你:“你真傻,真的……”莫非,唐骏是在不堪舆论重压,抑或突然道德悔悟?
唐骏道歉,基于何种目的,咱不能“以小人之心揣度”。就算认错是他“淘金”遇挫、名声不佳后的权宜之计,肯低下头,总比三缄其口要好。现在有不少领域,作伪之风蔚然,画皮被戳穿后,认错的却少。于是,我们常见到的是“拒绝对质疑声回应”,是无良商家假冒伪劣却“欠公众一个道歉”,许多时候,造假不是某些人的“墓志铭”,而是“通行证”。
在此语境下,肯道声歉,代价是沉重的:非但很掉面子,还会沦为造假之流中的“异类”,左右都受鄙视。唐骏的“正式道歉”,虽说并不怎么“正式”,可也算给“学历门”画了个不错的句点,好歹有点迷途知返的味道。
一声道歉,当然未必能给社会诚信增添多少长度。前赴后继的“门”,已在很大程度上掏空了诚信。你拿了个“克莱登大学”的文凭招摇过市,或许屁股后面,“拿野鸡当牌坊”的人已排成长龙。可举凡善,都值得认可。个案性的趋善,也是对道德回暖的助推。之于唐骏们而言,这也许是解脱,是“负面教材”到“正面导引”的形象转变。
唐骏的“不要学我”,作用几何,不好细说。但这次道歉至少告诉了我们,犯错与纠错之间,须迈过“认错成本”的坎儿。而人格的锻造,需恪守指向人心的道德感,而不是庸俗的“劣币成功学”。 (佘宗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