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C4版:生活苏州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内容检索: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2012年6月21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GPS手机“定位”未成年犯
“禁止令”实行一年来,法官坦言执行有难度

  去年5月1日,刑法修正案(八)规定,对判处管制或者宣告缓刑的被告人,可以根据犯罪情况禁止犯罪分子在执行监管期间从事特定活动,进入特定区域、场所接触特定的人。目前,禁止令已经实施一年多了。法院判罚禁止令的效果如何?社区矫正机构是否可以有效监管?近日,记者走访了苏州法院,了解到目前苏州共对5起涉少案件适用了禁止令,并取得一定的效果。

  5起涉少案件适用禁止令

  为了筹集8元上网费,15岁男孩小炎(化名)抢劫了一名成年女性。2011年12月,吴中区人民法院以抢劫罪依法判处小炎有期徒刑一年三个月,缓刑二年,判决书同时禁止其在缓刑考验期限内进入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如违反该禁止令,情节严重的将被依法撤销缓刑,执行原判刑罚。据了解,小炎是苏州地区第一个被判“禁止令”的未成年犯。近日,承办法官回访小炎,发现远离了网吧的小炎,把更多地时间用在跟随父亲学习做面包上,他的生活也重新走上了正轨。

  据苏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少年庭庭长陈绮介绍,禁止令出台以来,苏州法院共对5起涉少案件适用禁止令。“从这些案件来看,禁止令的效果还是比较明显的。”陈绮介绍说,这些未成年犯均未被发现有违反禁止令的情况。

  用GPS手机定位未成年犯

  “对那些初犯、偶犯、已深刻反省、确无再犯可能的少年犯,不再适用禁止令。”据陈绮介绍,即使适用禁止令,也要充分考虑未成年犯的犯罪原因、性质、手段、悔罪表现等情况,有针对性地决定适用,确保禁止令的内容与犯罪诱因之间有关联,同时也要便于监管执行。

  为了强化禁止令的威慑作用,苏州地区监管部门为每名被判处适用禁止令的未成年犯配备1部GPS定位手机,使监管人员能够通过信息管理系统平台,正确定位监管对象的行踪和活动轨迹,并定期进行电话监管。为防止其不随身携带手机,联合了辖区民警、司法监督机构共同参与防控,将监管对象的体貌特征录入公安信息系统,并将未成年犯遵守禁止令的情况纳入对网吧、酒吧等营业场所的例行检查和其他日常巡防工作之中。

  执行有难度禁止令落实难

  尽管 “禁止令”的成效明显,但法官们也坦言,禁止令发出后如何抓好监管落实是一个难题。

  参与小炎矫正的社区一位工作人员表示,禁止令的执行不能光靠监管人员的“紧盯”,其他诸如亲属的督促、法律的威慑,以及未成年犯的自觉遵守等都非常重要,否则即使“安全度过考验期”,也难以达到禁止令的预期效果。

  “禁止令落实难还存在一个异地配合的问题。”陈绮透露,去年苏州共判处未成年犯1200余人,适用禁止令的不到1%。近九成都是外地籍的未成年人,如果对这些孩子判处禁止令,那么它的监管落实还需要两地职能部门配合沟通。对此,苏州法院正在积极推动外地籍未成年犯本地矫正工作,已对多名外地籍未成年犯执行了本地矫正。

  陈绮认为,禁止令的执行监管还牵涉到公、检、法、司等多个部门之间工作配合的问题,相关规定还过于原则化,缺乏可操作性。

  (文中未成年犯均为化名)

  何洁 宋华俊 张俊红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

现代快报 生活苏州 C4 GPS手机“定位”未成年犯 2012-6-2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