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6版:好书快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内容检索:
 
下一篇 4 2012年5月29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躲猫猫”为何成当年网络第一热词

  [内容简介]

  作者王旭明是教育部第三任新闻发言人,现任语文出版社社长。这是截至目前国内唯一一本由有过中央部委新闻发言人经历者所撰写的新闻发言人理论方面的书籍,书中收录了王旭明从2003年起任新闻发言人5年期间的经验教训,他坦诚地敞开了自己在职务责任与个人得失之间曾经的徘徊和选择,并对典型案例做了精细的观察和分析。王旭明用9个字概括了当下做好中国新闻发言人的要义:做好人、敢讲话、会讲话。

  [上期回顾]

  刘翔奥运会退赛,奥组委有关部门马上启动了第一套预案,找到了刘翔的教练孙海平和中国田径队总教练冯树勇,商量召开新闻发布会,整个决定的过程也就五六分钟。

  如果说及时是发言人的法宝和生命线,准确则是血液和基础,没有了准确,即使发言人提供的消息再快也无济于事。

  新闻发言人和官员在提供信息中,一定要把准确的部分和非准确的部分区分开来,如果你所掌握的信息全是不准确的信息,建议发言人和官员慎用,即使用不准确的信息,也一定要加上必要的说明。

  在新闻发布会上,当新闻发言人面对记者的提问,尤其是一些有挑战性的问题时,要准确阐述政策和直言自己的观点,让记者和老百姓打消疑虑。在这个过程中,准确而权威的解读是考验发言人的一项“硬功夫”,发言人除了把自己掌握的信息告诉媒体外,还有必要就百姓的疑惑进行主动回应,做到“上情下达”。

  我做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的时候对“京剧进中小学课堂”的阐述可以看做是准确阐述政策内涵的一例。

  2008年,教育部决定从2009年3月开始到7月在北京、天津、上海、黑龙江、江苏、浙江、江西、湖北、广东、甘肃等10省市开展试点工作,在音乐课程中增加京剧内容,并在试点的基础上逐步向全国推广。然而此举一出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争议。争议的焦点包括是否应该“强制”学国粹、让孩子学习京剧是否会加重孩子学习负担以及“去年开学教华尔兹,今年开学上样板戏,请问是不是先问问民意?”等等。在发布会上,我用自己掌握的事实和数字回答了记者的提问,打消了记者的疑虑——

  “关于京剧进中小学课堂的事情,社会各界讨论了很长时间,不是这次新闻发布会的主题。我们在这里感谢社会各界对这个问题的关注,还提出了一些好的意见和建议。其实京剧进入中小学课堂不是最近才开始有的,是一项本来就在进行当中的教学工作。我们了解一下,在我们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音乐和艺术课程标准里面,本来就列入了京剧的教学要求,本来就有这样的一个教学要求。在通过国家审定的音乐和艺术的教科书当中,均在小学、初中、高中和有关年级当中设计安排了京剧的相关课程,在各地的课程标准中都增加了一些京剧内容,我觉得课程安排更加衔接,便于教学。在‘两会’期间,很多政协委员提出这样一个意见,专门召开了一个意见会,在这个会议上我们了解到了一些好的意见和建议。大家知道,仅仅是选择了10个省市,在每个省市当中选择10所小学和10所中学进行试点,经过一年的试点,经验不断积累,需要改进的地方会不断改进。”

  “我估计今天新闻发布会上有这个问题,我还特意做了一些准备,我特意给大家准备了两篇文章,一篇是《中国教育报》刊登的京剧进课堂的文章,叫《京剧进课堂,艺术教育普及化的新尝试》,还有一篇是在《人民日报》上发表的文章——《京剧进课堂争议的背后》,这两篇文章希望大家可以看看。后一篇文章的结尾有一段话,说得很好,说的是一项新的政策试点,不能苛求尽善尽美,可以尝试,并在尝试中听取公众的声音,以求完善,传统艺术普及,从娃娃抓起,说了这么多年,终于有了实实在在的第一步,对于京剧乃至文艺界来说,机遇宝贵,京剧带头走进校园,来到了孩子们身边,远比争执不休、抱残守缺更重要,京剧进课堂,受益的不仅仅是京剧,对其他优秀文化的传承和振兴都将有深刻的标本作用。”我接着说道。

  在这次发布会之后,媒体刊发了《教育部:京剧进中小学课堂是本来就有的教学要求》《京剧进中小学课堂本属“教学工作”》《京剧进中小学课堂是“推广”非“要求”》等一批文章,使得学校以及公众对京剧进中小学课堂有了全面而清楚的理解,带来了良好的社会反响,这就是准确传达的作用。

  准确还体现在突发事件发生后,对事件发生的起因、经过和处理结果等准确表述和调查上,有关部门在事实不清的情况下绝对不能以盖棺定论来堵公众的嘴。

  “躲猫猫”之所以在2009年迅速蹿红并成为年度网络第一热词,就是因为有关部门在调查结果的“准确性”上出了问题。“躲猫猫”事件起因是云南省晋宁县看守所发生的一起死亡事件。据当地公安部门通报,24岁男青年李荞明在看守所中与狱友玩“躲猫猫”游戏时头部受伤,后经医院抢救无效死亡。这一事件对外披露并经媒体报道后,在网络上迅速发酵,引发了社会广泛质疑——一群成年男人在看守所中玩小孩子玩的“躲猫猫”游戏听起来非常离奇,而这种“低烈度”游戏竟能致人死亡就更加令人难以置信了。

  后在网友的介入和推动下,事件的原因得以查明。2009年1月28日,李荞明因涉嫌盗伐林木罪被刑事拘留,并羁押于晋宁县看守所第9号监室,羁押期间,同监室在押人员张厚华、张涛等人以各种借口多次对李荞明用拳头、拖鞋进行殴打,致使其头部、胸部多处受伤。2月8日下午5时许,张涛、普华永等人又以玩游戏为名,用布头将李荞明眼睛蒙上,对其进行殴打,致使其身上有两处骨折,普华永再一次猛烈拳击后,致使李荞明撞墙倒地昏迷,送医院抢救无效,李荞明于2月12日死亡。

  在“躲猫猫”事件调查结论公布后,云南省公安机关表示,已对相关责任人进行了处理,3人遭到撤职,1名民警被辞退。公安机关发言人介绍,目前云南省公安厅已获取同监室在押人员张厚华、张涛、普华永等在李荞明被关押期间对其实施多次伤害,并最终导致其死亡的基本证据。

  由此可见,官员和新闻发言人的话一定要以准确来赢得公众的信任,“躲猫猫”事件因为不准确使我们的公信力受到很大损失,即使后来公布真相,损失也已造成,并没有能全面挽回信誉的影响。

  这样的错和偏并不是一定要发生的、不可回避的,只要我们稍微有点准确的意识和对公众负责的态度,这样的不准确发布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类似事件引发的社会舆论波澜都是信息本身不准确造成的,在这种情况下,即便是新闻发布会再及时,新闻发言人再巧舌如簧也不能完全扭转舆论的导向,因为此时,公众对事件的注意力已经转移到对事件本身真相的探究上。

  从传播学的角度上说,突发性事件一旦发生,就有迅速扩张之势,并成为引发公众情绪的定时炸弹,一旦发生这种牵动社会敏感神经的突发事件,在短时期内新闻热度就会上升,关于事件的定性和事件的整个过程的调查结果就成为考问政府公信力看不见的力量。

  通过上述发布会我们可以总结出,准确包括事实判定的准确和表述的准确,没有准确的事实,新闻发布会的公信力不但丧失殆尽,反而会成为公众负面情绪的发泄口,甚至引发更大的波澜。如果在没有调查清楚案件原因或对事实把握不清楚的时候召开发布会,这样的发布会不如不开,绝对不能因为追求及时,而忽略准确,甚至忘记准确。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

现代快报 好书快读 A16 “躲猫猫”为何成当年网络第一热词 王凡 2012-5-29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