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2版:世界·焦点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内容检索:
 
2012年4月22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卡塔赫纳
那城、那人、 那事!
  卡塔赫纳一角
  美国特工就是在这家酒吧找的妓女
  酒吧的吧台
  酒吧的座位
  玻利瓦尔画像
  马尔克斯
  戴维·兰道尔·切尼,48岁,特工招妓丑闻爆发后被迫退休

  在碧波浩淼的加勒比海南端,有一座历史名城卡塔赫纳。它是哥伦比亚北方重要的港口,也是闻名遐迩的游览胜地。卡塔赫纳始建于1533年,系哥伦比亚古城之一,16世纪中期为西班牙殖民者掠夺南美金银财富的转运港和奴隶市场。17世纪初曾为拉美的第三大城市,以后逐渐衰落。1917年以后,随着马格达莱纳河流域油田的开发再度繁荣。

  □本版撰稿

  综合 现代快报记者 潘文军

  那城

  “拉丁美洲最浪漫的城市”

  三面环水 风景优美

  卡塔赫纳,哥伦比亚北部港口,玻利瓦尔省首府。位于加勒比海卡塔赫纳湾北端。地势低洼。年平均气温27℃,年平均降水量840毫米。1533年始建,为西半球古城之一。16世纪中期曾为西班牙掠夺南美金银财富的转运港和奴隶贸易市场。马格达莱纳河流域油田开发后,成为主要油港和石油加工中心。还有纺织、制革、船舶修理等工业。输出石油、咖啡、皮革、木材、烟草等。该城由曼戈岛和半岛等组成。有大教堂等古建筑。卡塔赫纳曾被热门旅行指南丛书《孤独星球》评为“拉丁美洲最浪漫的城市”。

  风景

  卡塔赫纳三面环水,景色秀丽,全城葱绿一片。古老的城堡、教堂的塔尖与一幢幢乳白色、浅蓝色的现代化高层建筑杂陈一起,互为映衬。外城赫特塞马尼区散布着一座座低矮、古旧的平房,这是劳动人民聚居的地方。在独立广场的左侧是人群拥挤的市场,市场对面耸立着古老的圣弗朗西斯科教堂。教堂壮观雄伟,始建于1590年。广场右侧为“一百周年公园”,园内花木繁盛,芳草萋萋。烈士大道从公园西侧延伸出去。独立广场的一边矗立着9个哥伦比亚爱国志士的铜像,他们在1815年保皇分子莫里略卷土重来时被害于这个广场。广场西端有一座高耸入云的钟楼,钟楼的那一边就是卡塔赫纳的内城。这个城市被切割分块成三个地区:一是拥有大教堂和许多卢西亚风格的圣佩德罗,一是商人和中产阶级的居住区圣迭戈,一是具有“大众场所”美称的盖特塞马尼。

  卡塔赫纳内城有一广场名曰马车广场,这就是殖民时期专门拍卖奴隶的市场。这一地区街道狭窄,在穿过希马尼的街道时,两个肩膀能碰到两边的墙。这里的建筑大多低矮,是一些具有西班牙建筑风格的二、三层小楼。为让房间凉爽,墙壁很厚,天花板也非常高。小楼的底层有高大的落地窗和用铁条交织成各种图案的窗棂。楼上有雕饰花纹的木制阳台。小贩穿行于街巷之间,有卖木炭的、卖椰果的、卖鲜花的,还有端着盘子卖甜食的妇女,呈现出卡塔赫纳城特有的情调。马车广场西侧是玻利瓦尔广场,广场中心屹立着一尊玻利瓦尔塑像,玻利瓦尔跃马举剑,威武坚毅,气吞山河。玻利瓦尔广场西侧的宗教法庭大厦建于1610年,是一座殖民时期巴洛克风格的雄伟建筑。石头门上镶有盾形纹章,木制大门装饰绚丽。阳台、回廊风格独具,庭院典雅幽深,堪称殖民时期的佳作。这个古老大厦内现辟有一个历史博物馆和一个图书馆。广场东北角的大教堂是座古朴、肃穆的巨大建筑,始建于1575年,1612年全部重建,1912年-1923年又进行了大规模的改建。教堂内设有18世纪制作的镀金祭台、卡拉拉白色大理石布道坛和造型优美的连拱廊。占据教堂一角的历史博物馆,保存有1317年铸造的一口教堂大钟。

  拉斯博维达广场位于内城东北角,临海湾一侧的著名古迹博维达斯墙,势如长龙,宏伟壮观。这条长墙筑于1799年,高约12米,宽15米左右。墙基上有23个土牢,昔日是关押囚犯的地方。

  历史

  卡塔赫纳始建于1533年,历史上作为防御城市和港口。卡塔赫纳是随着1522年对太平洋海岸横渡,及1525年对达瑞恩海湾的勘探而创建的,落后于横渡巴拿马海峡及太平洋的发现大约十年。该城位于通往西印度群岛的航线上,它很快成为康可斯坦多的桥头堡和十字路口。大约创建50年以后,随着侵略者的进攻和多次袭击,国王要求军事工程师安托纳利建造一座防护墙。最初的构造由圣·菲利浦城的围墙和圣·马蒂尔斯的工事组成。18世纪,增加了许多堡垒来控制港口的所有通道。防护墙系统也因此得以保存。1719年,新格兰纳达成为独立的君主国,包括文纳朱拉和埃库尔多,丰富的香草一直吸引着西班牙。

  防护墙总体是一个三角形。它的设计方案是“新世界”众多殖民城市所特有的,其直线形的街道路网被缺口和不规则的东西中断,特别是在城门的水平线上。正如通常的那样,在基础路网上添加了斜线。城市建筑具有西班牙风格,周围古城墙环绕,教堂林立,该城面海的防护墙建在类似水陆两用的空地上。许多宫殿和教堂都是巴洛克的外观并都有阳台可以俯瞰那些窄的街道,最著名的是1603年修建的圣彼得·克拉佛大教堂,还有十六、十七世纪建筑的修道院、1827年设立的大学和防御海盗的古老炮台、城堡等。高楼、旅馆、饭店散落在花团锦簇的市区之中。漫长的海岸线、金色的沙滩、一望无际的蔚蓝的大海,滨海风光绮丽迷人。

  那人

  玻利瓦尔和马尔克斯

  都在此走向成功

  玻利瓦尔在此东山再起

  1810年4月,玻利瓦尔在加拉加斯领导大起义失败,1812年,他来到卡塔赫纳。他在这里积聚力量,并认真总结了第一共和国失败的教训,发表了举世闻名的“卡塔赫纳宣言”。

  后来,玻利瓦尔再度东征,1819年博亚卡战役后,他建立了大哥伦比亚共和国,并出任第一任总统。玻利瓦尔对卡塔赫纳有深厚的感情,把它称为“英雄城市”。

  马尔克斯在此扬名立万

  凭借小说《百年孤独》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的哥伦比亚作家加布里埃尔·加西亚·马尔克斯与卡塔赫纳城有着不解之缘,可以说,是卡塔赫纳首先让马尔克斯名扬哥伦比亚。

  这要从一件与卡塔赫纳密切相关、改变马尔克斯生活的事情说起。

  路易斯·亚历山德罗·维拉斯科在“卡里达斯”战舰上服役。1955年,这艘战舰在从美国阿拉巴马州莫比尔市返回卡塔赫纳途中遭遇飓风,舰上的人被卷入海中,而维拉斯科幸运地抓住了离他不远的救生筏,在筏上呆了整整10天。

  10天里,他时刻都可能成为鲨鱼的口中之食,它们以罕见的守时精神每天傍晚都聚守在筏子周围,热切而冷漠地盯着他。而正是这些贪婪的鲨鱼救了他!一条试图摆脱这些鲨鱼的大鱼慌不择路跳到了木筏上,他靠着鱼肉度过了10天。最后,筏子漂到近岸,他竭尽全力游到岸边。上岸后,他惊奇地发现,自己正站在祖国的土地上!

  很快,当时以罗哈斯·皮尼利亚(通过军事政变上台)为首的哥伦比亚政府授予维拉斯科民族英雄称号。此后的日子里,维拉斯科饱尝了荣誉的滋味。

  社会各界对此事异常关注。当维拉斯科还躺在医院的时候,《观察家报》27岁的年轻记者加西亚·马尔克斯化装成医生成功地采访了维拉斯科。他从维拉斯科的经历中选取了14个片段,这些故事震动了全国。不过,这些事实和官方的宣传相矛盾。另外,从报纸刊登的图片和维拉斯科的叙述不难发现,除了风暴外,军舰上装载的大批走私冰箱也是此次海难的原因。报道触怒了军政权,他们绝不容许这样的丑闻曝光,于是维拉斯科被开除,《观察家报》被停刊,马尔克斯被驱逐出国。

  今天,在卡塔赫纳市中心和博卡格兰德区之间的海边,立着一块混凝土浇筑的石碑,碑文如下:加布里埃尔·加西亚·马尔克斯。《海员的故事》:维拉斯科在海上漂流了10天,上岸后被宣布为民族英雄,最美的女人亲吻他,新闻报道他,后来政府仇视他,人们也永远地忘了他。

  马尔克斯在卡塔赫纳城有住房,由于年迈多病,他很少住在这儿,大部分时间都在墨西哥或其他国家治病中度过。

  《百年孤独》中乌尔苏拉的原型是马尔克斯的母亲露易莎·马尔克斯。现实生活中,她与书中自己的文学形象几乎没有区别。她有11个子女、67个孙子、73个重孙子和5个重孙女。2002年,马尔克斯的母亲在卡塔赫纳逝世,享年97岁。她像一个民族英雄那样被安葬!

  现在,在卡塔赫纳不少地方都能见到马尔克斯的塑像。

  那事

  美洲峰会

  被特工召妓抢了风头

  美国特工与妓女狂欢的新闻几乎占据了全球所有媒体的头条,人们似乎忘记了在同一个地方正在举行的2012美洲国家首脑会议,而这件事才是卡塔赫纳当前最重要的事。哥伦比亚和卡塔赫纳当然希望通过这次峰会展示自己积极和充满活力的正面形象,事实上,卡塔赫纳也的确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气象。人们在谈论着先进的生物燃料、谈着社交网络、谈着做什么投资才有最佳的回报率,谈着儿童的教育问题,一点也不像首脑峰会谈判桌上那些头头脑脑们抱着根深蒂固的政治偏见谈些不痛不痒的话。

  “世界的未来在拉丁美洲”

  拉丁美洲的活力来自于人口的年轻化,据统计,目前拉丁美洲人口的平均年龄仅为27岁,于是我们看到,波哥大的“脸谱”和“推特”用户比纽约还多。而且拉丁美洲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可以开发,新技术的应用催生了新的中产阶级,拉丁美洲理应引起世人更多的注意。作为美洲峰会的东道主,哥伦比亚总统胡安·曼努埃尔·桑托斯在大会开幕式上尖锐地指出:“世界的未来不在巴基斯坦或者阿富汗,而在拉丁美洲!”

  其实许多拉美国家经济方面都做得比美国好,起码在效率和透明度方面值得称赞。桑托斯就比较强调经济的治理和可持续发展。用美洲开发银行总裁路易斯·阿尔韦托·莫雷诺的话说:“南半球没有‘冷冻原则’,反而有利于发展的环境。他赞扬拉丁美洲是世界经济的发动机。

  墨西哥总统卡尔德隆是坚定的贸易自由化的推动者。墨西哥签有44个自由贸易协定,这让美国望尘莫及。卡尔德隆可以骄傲地说,他使用的黑莓手机有66%的部件是墨西哥制造。”

  美国要改变霸道形象

  卡塔赫纳拥有悠久的历史,这个加勒比海港城市曾经是西班牙殖民帝国用来运送黄金和奴隶的地方,现在则成为哥伦比亚的重要港口。奥巴马表示期望有一天能够和家人到这个美丽的地方度假。当地人打趣说,希望他每周都来,这样街道上的坑坑洼洼就会被填平了。本次峰会的召开还打破了一个纪录——美国总统首次在哥伦比亚连着度过两个夜晚。不过在打破这个纪录之前,奥巴马首先必须解决自己的安全问题,打前站的特工已然不能再用,他们的行为让哥伦比亚人深感失望,奥巴马必须重新安排一下自己的安保事宜,不仅是为了自己的安全,也是为了改善一下数十年来,美国在哥伦比亚人民心中的霸道形象。

  从晚餐的安排就可以看出美国地位的与众不同,奥巴马的座位比其他各国首脑的座位高得多。而且只要奥巴马没到,晚餐就不能开始,在其他各国首脑到齐之后,他又足足让大家等了一个小时才姗姗来迟。组织者说,参与峰会的美国代表团总人数超过1300人,奥巴马的安保费用就达到8100万美元,而其他首脑每人才花了500万美元。

  拉美女性地位高

  拉丁美洲的女首脑是一道风景线,有5个国家的元首都是女性:巴西、阿根廷、哥斯达黎加、牙买加以及特立尼达和多巴哥。根据哥伦比亚的法律,联邦政府职位的30%必须由妇女担任。与美国妇女相比,哥伦比亚妇女拥有更多更好的工作机会。美国政治顾问拉维·辛格说:“我觉得拉丁美洲的女企业家优雅时尚,但是谈到生意,她们绝对是眼里不揉沙子。”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

现代快报 世界·焦点 B2 卡塔赫纳
那城、那人、 那事!
潘文军 2012-4-22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