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浪费的贬斥,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自古就有“成由勤俭破由奢”“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等警世名言。节俭成为国人推崇的一种道德。也正因为奢靡之风常常为政风腐败的催化剂,因而在公务领域提倡勤俭节约,不仅成为一种政治生活方式,也渐渐规范着各地方政府的从政道德。
□快报首席评论员 西风
——两会媒体观察
⑤
“我们没有足够的能源、资源来支撑大房、大车、大办公楼、大活动、大吃大喝……那种竭泽而渔、不顾子孙后代的奢侈生活方式,在中国是断断行不通的!”话音未落,掌声四起。
11日上午,站在人民大会堂发言席上,湖南山河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何清华委员直言不讳的话语,引起近2000位政协委员的强烈共鸣。
这是新华社记者撷取的“全国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第四次全体会议的一个精彩片断”。
委员们的危机感当然不是空穴来风。昨日新华网有篇报道:国家级贫困山区县陕西某县,去年财政收入1.1亿,农民人均年收入800元,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可只有34名正式警员编制的县交警大队,却斥资2000多万元,建起一栋建筑面积高达21000多平方米的豪华大楼,人均面积超600平米,严重浪费土地资源。
对浪费的贬斥,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自古就有“成由勤俭破由奢”“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兴家犹如针挑土,败家好似浪淘沙”等警世名言,节俭成为国人推崇的一种道德。也正因为奢靡之风常常为政风腐败的催化剂,因而在公务领域提倡勤俭节约,不仅成为一种政治生活方式,也渐渐规范着各地方政府的从政道德。
在今次两会,有关遏制政务活动中的浪费话题,我们从媒体的报道和评述中,感受到代表委员如鲠在喉。
昨日,新华社《代表委员议政录》有篇报道,题为:代表委员呼吁尽快立法遏制三大浪费。
文章说, 全国政协委员提交的一份调研报告指出“中国是餐饮最浪费的国度”之一。支撑其观点的是中科院院士对大、中、小三类城市、共2700桌不同规模餐桌剩余饭菜进行的调查。调查显示,我国一年餐饮浪费的食物蛋白和脂肪分别达数万吨。比吃饭更浪费的是超前消费。2011年不包括私人飞机、游艇、豪华车在内的奢侈品市场年消费总额创历史新高,从用车情况看,世界顶级品牌的汽车在中国的销售量每年大幅上升。
近年来,我国建设了许多大工程。这些大工程,创造了大量的投资机会和就业岗位,带动了经济发展。但是实施过程中也存在许多浪费现象。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理工大学教授徐丙垠提出,个别“花大钱”建设的工程不经过充分的科学论证,一旦失误造成的浪费更可怕,其严重程度不能与衣食住行讲排场的浪费同日而语。
一些代表委员就以上“吃喝浪费、超前消费、决策失误”等三大领域浪费,提出“归根结底都是能源资源的浪费,必须立法进行遏制”。 许多代表委员认为,浪费之所以无节制蔓延,其中有两个重要原因,一是缺少法律的制约,二是缺乏有效的监管和处罚。
全国政协副主席李金华6日在政协分组讨论时建议,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增加“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的内容。他说,“如果我们紧一紧、省一省,作风方面稍微改进一下,一年省几千亿元是不成问题的。”
李金华点中了奢侈浪费的要穴。浪费之所以难以阻绝甚至难以遏制,关键在于大手大脚花的不是自己的钱,大手大脚花钱不受约束,大手大脚花错了钱不用受罚。前不久出现的“天价茅台”“天价采购”等铺张浪费丑闻,盖因权力之手不珍惜百姓的血汗钱,公共财政没有套上监督体系的笼头。因此,反浪费不仅要“紧一紧省一省”,还要“查一查”!
节俭是我们不得不选择的生活方式。在政务活动中,节俭的意义超越资源的保护,引申到廉洁从政的象征。我们经常讲国情,目前,我们的社会在保障房建设、医疗保障、教育资源分配、扶贫助困、治理污染等许多扶危济贫方面亟待用钱,压力很大,容不得一点点浪费,这是最大的国情。一旦让公款吃喝、好大喜功、浮夸比阔等浪费奢靡之风变异为“另类国情”之源,那便是民众之祸。
一个地方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不只取决于创造财富的能力,更要看谁消耗的能源更少,看谁能以最小的能源成本创造最多的财富。所谓可持续发展的规划,才是国富民强的根本。而节约是这些规划中最重要的一环。
9日《济南日报》一篇评论文章写道:茅台倒下,站起的一定是拉菲?如果一个奢侈品牌是靠公共财政养活起来的,腾挪跌宕之间不过是社会财富的左右手游戏,于公共利益有什么裨益?
是啊,茅台垒砌了地方的财政高地,但是如果它带来的财富建立在“政府招待酒采购”上,那这样的经济奇迹不要也罢。
向奢侈生活方式说“不”,这是两会代表委员的心声,也是全社会公众的和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