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PM2.5被写进《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全国将开展细颗粒物监测”的消息,像一针网络清新剂注入各大论坛。广大网民在击节叫好的同时,关于它的细节追问似乎才刚刚开始。对此,两会代表委员和会外专家也作出了回应。
监测仪器买谁的?
网友:“国内要建设近1500多个PM2.5监测点位,前期投入将超过20亿元,这20亿元的市场订单谁来抢?”“国产厂商的PM2.5监测仪器质量咋样?”“一定得买进口的。”……
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王跃思:“外国的月亮不一定比中国的圆,有些国外仪器并不好使。国外监测仪器各有缺陷,截至目前,尚无一种仪器能准确无误地测定PM2.5浓度。”
全国人大代表、天津市环保局总工程师包景岭:“在观测、分析和治理技术等方面,政府应多加扶持,注意考虑民族仪器制造业的发展,让我国的PM2.5监测和治理逐渐使用本土技术。”
如何治标又治本?
网友:“仅仅监测PM2.5能治本么?再先进的仪器也改变不了尘土飞扬,关键得看如何治理!”
全国人大代表、天津市环保局总工程师包景岭:“大气污染是一个区域概念,拿京津冀来说,一个气候条件控制下,肯定会互相影响。如果不实行区域联防联治,再怎么监测空气质量也白搭。”
中国银监会原主席刘明康:中西部在工业转移过程中污染非常严重,而那些受污染群体都是农民兄弟和低收入人群,希望2015年PM2.5的监测目标不应该只覆盖所有地级以上的城市,应该全国覆盖。
与世界“高轨”相接有多难?
网友:“新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污染物控制项目实现了与国际接轨,但仅仅与世界“低轨”相接,与世界‘高轨’相接到底有多难?”
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市环保局原局长陈万志:“这些问题仍待确定。中国与美国的PM2.5情况并不相同,美国制定其PM2.5标准消耗10年时间,而我国的标准沿用了世界卫生组织的最宽泛值。究竟科学与否,应继续观测、分析研究,从人体健康的角度确定合理的基准值。”
北京市环保局大气环境管理处处长于建华:“就目前看,想和世界‘高轨’相接,难度相当大。以北京为例,该上的污染防控措施都上了,继续加大措施的空间变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