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日下午,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委书记罗志军做客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直播间,与主持人和听众坦诚互动。节目中,罗志军畅谈“江苏开启基本现代化新征程”,对现代化指标作出精到的解读和点评。而谈到听众和网友们普遍关注的民生话题,他则不无深情地表示,“老百姓能够生活得更加幸福,对党和政府的工作更加满意,这就是我的愿望。”
□快报特派记者 郑春平
畅谈现代化
再创黄金发展期,江苏不可错失机遇
“如果不乘势而上,及时开展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新征程,就有可能错失当前难得的重大机遇。”
每年的全国两会,江苏都是最受中外媒体青睐的省份之一。昨天,罗志军书记是两会特别栏目《做客中央台》第一期节目的第一位嘉宾。主持人的话题,也因此巧妙地落在了一个“先”字上。进入到新世纪以来,江苏一直把“两个率先”作为发展的总目标、总定位,即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去年11月份的省十二次党代会提出,今后五年要全面建成更高水平小康社会,奋力开启基本实现现代化新征程。江苏与“现代化”又有着怎样的一种渊源?
罗志军介绍,“率先实现现代化”的提法对江苏来讲是有历史的,最早提出这个要求的是小平同志。“上世纪80年代,小平同志在昆山调研的时候就提出建设小康社会和国家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战略构想,并且嘱咐江苏发展得要比全国快一些。”
进入新世纪,江泽民同志、胡锦涛总书记都殷切希望江苏率先全面建设成为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这既是中央领导同志的嘱托和要求,也是江苏广大人民群众的期盼,同时也是江苏推动科学发展、再创黄金发展期的重要机遇。
罗志军说,现在江苏“两个率先”已经进入承前启后的关键阶段,如果不乘势而上,及时开展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新征程,就有可能错失当前难得的重大机遇。
江苏要埋头苦干,真抓实干
“江苏一定要保持忧患意识,坚持埋头苦干真抓实干,一步一个脚印地推进现代化建设。”
江苏已经列出基本现代化的“时间表”,到2020年全省基本实现现代化,昆山则提出2012年就要基本实现现代化。主持人感叹,这个目标非常具体,尤其是昆山市,这个进度感觉挺快的,“江苏这么给自己加码,底气在哪里?”
“现代化的步伐听起来感觉很快,但是仔细看江苏发展的轨迹,就知道现在必须面对这个问题。”罗志军说,江苏在2003年制定了全面小康四大类18项25个指标,到2010年全省已经总体上达到省定的小康目标。江苏去年的生产总值超过48000亿,人均GDP突破9500美元。不光是GDP,包括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改善人民生活、民主法制建设、文化建设、党的建设和生态文明等方面,江苏也都取得了很好的成果。
不过,这里所说的还是“基本实现现代化”,不能忽视“基本”的概念。要达到完全意义上的现代化,还要有很长的时间。
同时他坦言,全国不少地方的发展速度都比江苏快,质量也比江苏更好,这些都是江苏需要很好学习和借鉴的。江苏的发展还面临着不少的困难和问题,不少方面还需要做出艰苦的努力。江苏也主动提出一定要保持忧患意识,坚持埋头苦干真抓实干,一步一个脚印地推进现代化建设。
“现代化”成效将让人民来评判
“现代化最核心的指标是人的全面发展,现代化的建设成效最终还是要人民来评判。”
为了昨日的访谈,中央台主持人显然也是做足了功课,节目中还特别提到了自己手上拿到的一份江苏基本实现现代化指标体系,她对罗志军说:“我们对这个指标体系很感兴趣,里面一共有30条,每一条都非常明确,也有很多是出乎人意料的,比如人均预期寿命,这个一般人很少能想到……”那么,这个指标和原来的全面小康指标相比,区别在哪里?
罗志军回应说,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一是突出了科学发展的要求;二是突出了经济转型升级的要求;三是突出了创新驱动和人才支撑的要求;四是突出了以人为本的要求。“现代化最核心的指标是人的全面发展,现代化的建设成效最终还是要人民来评判。”他表示,这次江苏省全面达到小康,是经过广泛的民意调查的,未来肯定也还会进行民意调查,让大家来评判江苏是不是能够达到基本现代化的标准。
将采用国际通行问卷抽样调查
“目的是激励大家、引导大家、补缺补短,向着最终目标去迈进。”
在推进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江苏将针对基本现代化的30条指标进行考核。
罗志军表示,这个指标体系既是考核指标也是监测指标,更是一个导向指标。考核确实需要,但更重要的是导向,在导向过程中让大家明白要做什么,怎么做,达到什么目的,这是初衷。
而为了突出群众的认可,这个指标体系还另设了评判指标来反映人民群众对现代化建设成果的满意度。在实际操作中,由统计部门或委托权威的调查机构采用国际通行的问卷、调查访问的抽样形式,来了解人民的认同度。目的就是激励大家、引导大家、补缺补短,向着最终目标去迈进。
罗志军还特别提到,这个指标充分考虑到了江苏苏南、苏北不同地域,有不同的时限、通过不同的阶段来达到最终的目标。
深情说民生
谈物价
谈富民
两年内,平价店要每两万城镇人口有一家
昨天的节目还邀请了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姚景源作为观察员。他专门提到了江苏去年对物价的调控效果,“去年全国CPI是5.4%,江苏CPI是5.3%,理论上讲,江苏作为经济大省,应当是需求旺盛的,一般情况下江苏的CPI应当是高于全国的,但是它比全国还低了0.1个百分点。”
罗志军接过话题说,观察江苏物价上涨曲线,上升幅度一度是超过全国平均水平的,但经过努力,最后使去年CPI涨幅控制在5.3%。这来自于三方面的努力。
首先,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加大保障供给。罗志军说,江苏把食品价格作为控制物价的最主要的点,因为石油、煤炭、钢铁这些东西可能控制不了,但在食品上还是有一定主导权的。江苏在保障供应上下了很大工夫,“米袋子”省长负责制、“菜篮子”市长负责制等方式,保证实行农超对接,降低流通环节和成本。罗志军曾到平价商店和蔬菜基地看过,和大家一块商量怎么减少流通环节的费用,使居民能享受到该有的平价待遇。去年江苏全省建了800家平价店,今年准备增加到1200家,力争两年内达到每2万城镇人口都要开一家。
其次,实行价格补贴。罗志军说,现在江苏规定CPI连续三个月超过一定比例自动启动补贴机制,“不用像以前那样需要政府讨论后再去调控,完全自动化。”
第三是加强价格监测,让各级领导从行政手段和市场手段两个方面对物价进行干预,特别是与老百姓关系密切的物价。
谈富民
收入倍增要剔除物价因素,共同富裕
对于老百姓普遍关心的收入问题,罗志军表示,现代化最核心的指标是人的全面发展,在江苏基本实现现代化的30项指标中,大多数涉及民生,其中最直接的是居民收入,“我们定了一个七年倍增计划,这个‘倍增’是指剔除物价因素以后的倍增。”
其次,苏北仍须缩小和苏南的差距。罗志军说,江苏的目标是两句话:建设更高水平小康社会,开启基本实现现代化新征程。“今天讲的更多的是基本现代化的问题,但是工作重点要放在如何解决更高水平小康社会的问题上。”
他表示,现在省委省政府非常关注如何缩小苏南苏北差距的问题,可能两会之后全省的第一个会就是关于加快苏北发展的。“我们仍然要把最短的这一块、最缺的这一块补长、补齐,使全省走共同富裕的道路是搞社会主义现代化最核心的一个指标。”
谈“民生十件事”
围绕百姓所需所想所盼做好工作
罗志军表示,江苏推进两个率先过程中,八项工程是抓手,其中最重要的工程之一就是民生幸福工程。江苏紧紧围绕着老百姓所需所想所盼来做好工作,目的是让老百姓生活一天比一天好。
具体谈到时间表,罗志军说:当时国家要求用三年时间到2012年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全覆盖,江苏去年全部做完了,同时还有11个省辖市实现了社会养老保险的城乡并轨,即城市和农村是一样的养老保险。江苏13个市中已有11个做到这样的覆盖面。同时去年江苏已经实现“5个全覆盖”,即城乡低保、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即新农合)、新型农村的社会养老保险、城镇居民的基本医疗保险和社会养老保险全覆盖,这样一个全覆盖对全省的老百姓解决后顾之忧意义重大。
罗志军说,去年12月份江苏省社情民意调查中心电话调查显示,老百姓对政府实行的十件实事的满意度都有不同程度的上升——江苏省政府每年都有要办好的民生十件事,百姓的满意度每年都在上升。
心愿
2012年目标:
让百姓生活更幸福
在访谈中,罗志军用几句话描述了2020年的江苏现代化远景目标:富裕生活安康生活,具有更高文明素质,享有更好生态环境的省份。他说,“我们的目标就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一定会在江苏展现出更加蓬勃的生机。”
在访谈末尾,罗志军也表达了自己在2012年的目标:“今年是一个特殊的年份,我们党召开十八大,如果问我最大的愿望,就是通过全省上下共同的努力,江苏实施八项工程,推进‘两个率先’,能够取得新的成效。老百姓能够生活得更加幸福,对党和政府的工作更加满意,这就是我的愿望。”
花絮
主持人发微博:
“罗书记亲和有礼”
为了昨日这场直播活动,中央台提前一天,就通过电波、论坛和微博,多管齐下广泛征集话题。直播进行中,还有不少网友和听众通过网络的音频直播收听节目、参与互动。
做完这期节目,主持人黎春还通过自己的微博,表达了自己的感受,并透露了一些电波背后的“小秘密”。她在微博中说:“结束了@中国之声 《做客中央台》对江苏省委书记罗志军的专访。昨天到今天,两见罗书记。他给人的印象是亲和有礼。在江苏17年的生活已经抹掉了罗书记些许东北老家的口音。对比老家和江苏,他说,更喜欢现在生活的地方。直播间漂亮的微博墙是罗书记最感兴趣的,他主动回答了很多有意思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