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2版:柒观察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内容检索:
 
下一篇 4 2012年3月4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要质疑,但不能为了质疑而质疑

  毫无疑问,这是一个信息时代,也是一个基于信息飞速传播之上的全民话语时代。

  既然人人都有麦克风,那么,任何一起公共事件,就都有可能被置于全民话语的放大镜下去审视。尤其是对于政府部门的一些行为,网民们对其的审视,已经可以用“近乎苛刻”来形容。

  公民关注公权力的动态,是权利意识的觉醒,更是走出无条件信任权力的重要一步,而权力,更当然要在民众苛刻的眼光中谨言慎行——知情权、监督权,即在于这关注与被关注中。但凡事都有过头的时候,质疑精神当然是公民的必备素质,但如果为了质疑而质疑,对公权力的方向性进步却视而不见,那这样的质疑,不仅偏离方向,而且很可能成为一堆毫无营养的泡沫。

  有人说现在是一个质疑时代,人民日报更是发文提出这样的问题:老百姓为何会成为“老不信”?我同意,这的确是一个质疑时代,人们的怀疑精神前所未有地高涨,他们越来越习惯于服从自己内心的判断,而不是盲信权力,或者盲信他人。不盲信是好事,但质疑并非情绪化的表达,而是一个技术活,它需要人们理性、清醒,不能为了表达情绪而习惯性质疑,甚至于到了最后,碰到什么事,不管三七二十一,先怀疑、先骂了再说。

  本周,就有两条关于政府信息公开的新闻,陷入了一些人情绪化、习惯性的质疑当中。相反,其进步意义,却很少有人提及。

  首先是无锡市北塘区试行的“新任副科级领导干部财产申报”制度,引人注意的是,这些副科级领导干部不仅要申报财产,其申报内容还要在单位进行公示。无锡北塘区尝试的财产公示,放眼全国,都属稀有之举。领导干部财产公示有助于打造更透明的政府,是满足民众知情权之必须。这些,早已是全社会达成的共识。但不容否认的是,像无锡北塘区这样敢于试水的,毕竟是寥寥可数。

  奇怪的是,就是这样一次方向正确的尝试,却遭到了很多网友的质疑。除了传统的“作秀”声之外,还有很多网友提出的“捏软柿子”说——这些网友们认为,既然要搞财产公示,就应该啃硬骨头,而不是拿那些刚刚提拔的副科级干部做试验品,也就是说,必须从更高级别的官员入手,财产公示才是动真格的。这些网友的焦虑我当然理解,但这样的质疑逻辑,我却不能苟同。首先,我并不认为无锡北塘区的尝试是毫无意义的作秀,相反,它是一次有着相当破局意义的动真格。大道理谁都会讲,但类似于推行财产公示这样有明显阻力的事情,却不是人人都敢做、都能做。其次,说得很多的“捏软柿子”,我觉得这样的质疑也没有必要。所谓积小步以至千里,只要大方向是正确的,在阻力之下,开始的步子即便迈得小了一点,舆论也应该宽容多于质疑。否则的话,人家好不容易才下定决心迈出这一步,铺天盖地的质疑声,就可能硬生生地把人家吓得缩回去了——推行改革者在舆论“先怀疑了再说”的氛围中退回到“不做事就不会挨骂”,想必这不是大家要看到的结果吧。

  同样的情绪化质疑,也出现在湖南湘潭“领导电话公示半天即删除”事件中。毫无疑问,当地删除刚刚公布了半天的领导电话,并且以“怕不相干的人乱打电话”为理由,的确是需要批评。但很多人却将这一批评泛化为了质疑当地公布领导电话的动机,这就不合适了。很多人觉得,湘潭闹剧说明当初公布领导电话就是为了糊弄老百姓,这样的信息公开,其实毫无意义。不错,糊弄老百姓的信息公开需要批评,但我仍然觉得,湘潭当初决定公布领导电话,并非一无是处的作秀,相反,这是政府信息公开的应有之义——有人觉得领导的手机号是隐私,但至少,领导的分工和办公电话,却是必须公布的政府信息。至于后来出现了尴尬的“闪电删除”一幕,那是操作的问题,并不表示公开领导电话没有意义,相反,在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执行不力的情况下,湘潭能公开领导电话,与无锡北塘区的副科级财产公示一样,都有不容忽视的破局意义。

  不能为了一滴水而无视大海,不能因为细节的失败而无视大方向的正确。对方向正确的权力举动,舆论应该宽容多于质疑,应该容忍暂时的不完美,正如3月2日《新京报》的社论所说:副科级财产公示也值得鼓励。至少,它的方向是正确的,它的初衷是值得肯定的。当然,既然是试水,就会有不完善的地方,就会碰到问题,但舆论不能因为这些不完善和改革中碰到的问题,就无视其方向性正确和初衷,否则,舆论为了质疑而质疑,导致改革者忌惮“多做多错”,就将成为一个阻碍改革的门槛。在一个全民麦克风的时代,在一个权利意识彰显的时代,在一个质疑似乎永远正确的时代,政府部门应该要习惯于民众挑剔的目光,而舆论,则同样要不断反思,什么样的质疑,才是理性和建设性的?如此,则良性互动可期。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

现代快报 柒观察 A22 要质疑,但不能为了质疑而质疑 2012-3-4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