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宿迁社会更加和谐、环境更加优美、经济更加繁荣、人民更加幸福,是我经常思考的问题。我每天都有一种如履薄冰的压力感、不进则退的危机感,不敢有丝毫疏忽和懈怠。”
今年江苏省两会前夕,宿迁市委书记缪瑞林就城市拆迁、社会管理、富民增收等问题接受了快报记者专访。
“拆”是为城市着想
“建”是为百姓造福
柒周刊:众所周知,拆迁工作是天下第一难。让您很牵挂的拆迁工作没有出现让您闹心的情况,您认为原因在什么地方?
缪瑞林:“拆”是为城市着想,“建”是为百姓造福,改善城市面貌要与改善群众生活有机结合,拆迁安置才能办成顺民意、达民情、暖民心的实事。宿迁在拆迁工作中之所以阻力较小、推进较快,最根本原因在于将居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充分发挥百姓的主体作用,让群众知情、让群众选择、让群众监督、让群众参与。正是因为坚持以民为民搞拆迁、让利于民搞拆迁,才使拆迁工作得到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柒周刊:幸福街道采取的是“拆一补一、就近安置”的原则,这就需要政府让出一部分利益,与民分享。政府、开发商、拆迁户三者之间的利益在宿迁是如何平衡的?
缪瑞林:近年来,宿迁大力推进棚户区改造,尽可能改善居民住房条件,得到了绝大多数群众的支持和认可。但房屋是老百姓最大的财产,我们拆旧房、建新房,势必涉及到广大群众的根本利益,涉及到社会财富再分配问题,如何让老百姓的房产在拆迁中保值增值,不仅是赢得群众理解与支持的重要前提,更考验着各级政府的责任和良心。从宿迁的实践看,我们就是要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办事,就是要坚定不移地实施低房价战略,最大限度地让利于民、藏富于民,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群众得实惠、城市得发展、开发商得收益。
比全省目标提前一年
实现“收入倍增”
柒周刊:社会和经济转型,宿迁也曾面临一些新课题,这就需要强化社会管理创新。幸福街道在社会管理工作中,比如居家养老等创新举措让人感觉温暖,实际效果也不错,会不会在更大范围内推广?
缪瑞林:为了有效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十一五”期间,宿迁财政累计投入养老服务专项资金超过3亿元,发放养老金8000多万元,建有公办养老机构3家,农村敬老院达到113所。在居家养老服务方面,我们连续3年把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列入市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要求每个社区至少建一所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每个中心补助3万元至15万元,目前已建成居家养老服务中心779家。应该说,居家养老作为一项制度创新,已成为养老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还将不断总结完善、全面推广。
柒周刊:宿迁从上到下都非常重视民生问题的解决。对全市而言,宿迁目前最需要解决的民生问题是什么?
缪瑞林:去年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召开期间,我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首次提出了建设良好的“民生生态”的概念。之所以这样提,主要是基于宿迁要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不仅要有坚实的物质基础、良好的自然生态和政治生态,还必须高度重视保障和改善民生。当然,建设良好的“民生生态”首先是要满足老百姓最基本的生活需求,只有老百姓真正富裕起来了,民生问题才能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富民强市的目标才能真正实现。
柒周刊:解决这些问题您有什么样的思路?
缪瑞林: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对宿迁来说,保障和改善民生首先要实现富民增收。应该说,省“十二五”规划提出的全省城乡居民收入“七年倍增”计划,给我们缩小与全省差距带来了很大的难度。因此,在充分调研测算的基础上,我们提出了城乡居民收入“六年倍增”计划,虽然难度很大,但必须实现,别无退路,否则与全省的差距只会越来越大。在具体工作中,我们将从扩大就业、支持创业、鼓励投资、完善社保和加强帮扶等方面,全方位拓展城乡居民增收渠道。我相信,只要一步一个脚印地干、一任接着一任地干,就一定能够在增收富民的进程中不断取得新的业绩。
老百姓生活红红火火
是我最大的幸福
柒周刊:“幸福”是个热词,您所理解的幸福是什么样的?
缪瑞林:对于幸福的认识,不同的人、站在不同的角度,有着不同的理解。就我个人而言,作为宿迁经济社会发展的参与者、组织者、领导者,我最大的幸福就是能够看到全市广大群众都能红红火火、健健康康地幸福生活。细化到家庭个体,我认为幸福最基本要达到“老有所养、病有所医、住有所居”的要求,这也是广大群众最基本的生活需求。
柒周刊:今年是您来宿迁的第9个年头。您将给这个“家”怎么样的一个幸福的前景?
缪瑞林:算起来,我到宿迁工作即将满8年。可以说,我早已融入这片热土,融入这个546万人口的大“家”。我将为把宿迁建设得更加富裕文明和谐而竭心竭力,为宿迁“推进更大突破、实现全面小康”而尽职尽责,努力让宿迁社会更加和谐、环境更加优美、经济更加繁荣、人民更加幸福。我也坚信,有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有全市546万人民群众的共同努力,这一目标一定能够如期实现,全市人民生活也必将一天更比一天好、一年更比一年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