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间车库,大半空间都被数十件根雕作品占据,姿态各异的小鸟、鱼,生动的小猪、老虎……雕法粗犷,却不失灵气。这些作品均出自58岁的农夫吉后富之手,“我只是一个普通农民,喜欢雕树根。现在村里野生小动物少了,我想用这些根雕让大家想到保护环境。”9年来,为了寻找原材料,为了雕刻,吉后富投入了巨大精力。
老树根引发根雕兴趣
头发花白,身穿藏青色长褂,粗糙的大手布满裂纹,这就是吉后富,一个来自淮安金湖县的农夫,和妻子蜗居在浦口区桥北新村的两间车库中。老两口靠卖煎饼和烤红薯为生,家中有些凌乱,但其中一间摆放根雕的车库却整齐有序,这里可以算是老吉的工作间。
6张长条桌及几个柜子上陈列着老吉的根雕作品。利用树根本身的造型,老吉创作了鸡、鸭、鹅、蛇、虎、狼等动物,还有展现男女爱情的现代作品。有的造型别具一格,有的栩栩如生,多数根雕上线条粗犷,透着质朴的气息。老吉摆弄着手中的刻刀,娓娓道来9年前是为什么开始痴迷根雕的。
“我老家在金湖县陈桥镇,老爹会做木匠活。那年,家门外的一棵大树被砍掉,树根露了出来,其中一个看上去像蛇,我就想,能不能加工一下,让它变成艺术品。”老吉说,就是这个树根引发了他创作的念头。他把树根砍下来,用父亲的木工工具进行简单加工,涂上清漆,一条扭动的蛇便活灵活现地展现在眼前。第一件作品成功完成,从此,老吉的兴趣一发不可收拾。
他一头扎进了根雕的世界中,骑着自行车漫山遍野地寻找合适的树根。曾有几次,他带上干粮和水,天刚蒙蒙亮就出门,跑到地头、山坳里找灵感,找树根,累了就停下喝口水,饿了就啃上几口馍馍,一直到深更半夜才回家。
搞创作不赚钱,家人反对
老吉说,他痴迷根雕,不再下田干活,全靠妻子种田养活,每天一睁眼,就琢磨怎么创作。2002年起,他自费到上海、扬州、苏州、南京等地,四处参观根雕作品,研究别人的技法,然后返回老家埋头创作。只是,几年下来,老吉花了家中不少储蓄,却从未想过卖掉根雕作品赚钱,这让一家人都很反对。
2008年,老吉和妻子跟着儿子来到南京。儿子本指望他换个环境能努力赚钱,不料父亲依旧埋头创作。儿子一怒之下,把老吉曾经参加展览、在艺术节上获得的证书统统扔进河里。老吉伤心得三天三夜没合眼,也没吃东西。但同时,老吉也在反思自己,的确没有考虑家人的感受,“第四天,我想通了,也原谅了儿子。”于是,老吉开始卖烤红薯贴补家用,但每天上午还是留在家中创作。
老吉选择各种动物作为题材,因为在老家时他特别喜欢观察动物。但如今,田里、山里的野生小动物越来越少,老吉很伤心,“我想,我把它们都雕刻下来,让大家看了之后能想到保护它们。大自然需要和谐,我们要保护环境。”
曾经,有人想以两三百元的价格买下老吉的一件根雕作品,但他没卖,积累到现在共创作了150多件。他说,他想让更多人看到自己的作品,也因为春节前就要彻底离开南京返回老家,所以希望把这些作品捐献给文化机构,让它们有展示的舞台。快报记者 李彦 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