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2月22日下午,包豪斯剧场工作室的主持人奥斯卡·施莱默的外孙拉曼·施莱默(C.Raman Schlemmer)带着当时最珍贵的图片和影像资源来到中国美院象山校区,进行了名为“我亲历的包豪斯时代关于魏玛和德绍时期包豪斯的讲座”,为广大热爱包豪斯的学生和市民带去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
拉曼·施莱默的到来,正是为了杭州市政府的大手笔之作——五亿豪购的包豪斯作品。
整理 徐馨儿
上个月,“以包豪斯为核心的西方近现代设计史系列藏品”由负责保管和运营的中国美院展出。藏品包含1880年以来的7010件作品,大件的以床、椅、沙发和茶几等家具为主,小件的则包括杯、盘、茶壶等银制品和玻璃器皿以及邮票。其中,356件包豪斯的作品堪称是设计史上几个最重要发展阶段的杰出证明。
去年11月,杭州市政府耗资5500万欧元(约合人民币5亿元)收购德国知名工艺品藏家布洛汉的包豪斯系列艺术品,是全球最大的包豪斯系列艺术品转让。而负责该批艺术品保管、运营的中国美院,也随之成为亚洲包豪斯系列艺术品的最大收藏机构。
历来天价竞拍购进,无不是年头越久越值钱。这一次巨资引进的现代主义设计作品群,离中国人常识中的“古董”相去甚远。因此这次行为,不仅在设计界,在整个文化创意圈都是重磅炸弹。今年5月,此事经媒体报道后,引发“到底值不值”的争论。有人认为,包豪斯作品属于现代主义代表作品,在进入后现代主义的时代中,耗费巨资购买“过气作品”不值得。
中国美院院长许江在回应这些争议时说:“这是中国第一次以这样的规模收藏西方的藏品,但更重要的不是收藏,而是向西方‘购买’他们的思想。引进近现代设计品,相当于引进最物化、最直观的设计思想,这次打包收藏包豪斯作品,将改变中国人研究西方设计史长期以来缺乏第一手资料,尤其是实物资料的历史。经过学院的整理,将进一步激活今日中国乃至东方的创造力。”
如此规模的工业设计品买卖纪录,在西方亦属罕有。佳士得拍卖行在2008年以600万欧元的价格拍出一套德国工业设计之父贝伦斯制作的全套家具,堪为近年来价格最高的单品成交纪录。几乎是一模一样的同款家具,现在就陈列在中国美院里。
面对质疑,今年10月,在中国工业设计协会、中国美协工业设计艺委会等机构在中国美院象山校区举办的“包豪斯与东方——中国制造与创新设计国际学术会议”上,探讨包豪斯系列艺术品引入国内的意义。
会议讨论认为,德国公立包豪斯学校成立于“手工艺与工业”剧烈变革的时期,而今天处在“工业与信息化”迅速变化阶段的我们,更需要以高度敏锐的意识去面对触动社会转型的力量,充分关注包豪斯在其历史发展中的思想价值,重建从社会生活、设计创新、工业制造到信息内容的“造化之链”,揭示一种设计思想反思与对比的过程,从而为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提供强大的动力辅助。
“包豪斯的历史地位不仅局限于一个学院,也不是成为一种建筑风格和教育模式,它是创造一种自由流动的文化空间和思维方式。” 中国美术学院副院长宋建明表示,所以要理性和清醒地认识包豪斯系列藏品的引进,其意义不仅仅局限于藏品本身,更是以此作为话题,促进对西方当代设计的引进,从而策略地构建起东方设计尤其是中国设计的系统。
中国美术学院工业设计系主任王昀对这批藏品的评价是:非常完整,品相上乘。王昀认为,让学生接触原作,对教学至关重要。“长期以来我们的设计教育,是日本传入的二手乃至三手货。课本上的照片,看上去都是冷冰冰的。现在能见到实物,好比拥美人入怀,感觉天差地别。”
今年年初,王昀为了清点这批包豪斯藏品,在德国待了整整一个月,他和同事一件件比对藏品目录、实物和德国其他馆址的包豪斯馆藏,得出的结论是,“基本上他们有的,我们都有,甚至藏品品相上还略好一些。”
让王昀印象尤为深刻的是,在资料细致的布洛汉藏品目录里,有一套凡·德·维尔德的银制调味汁碗和勺子。收藏家费了二十年之功才把两者配对。“他先收了碗,到最近的一次拍卖会上,看到配套的勺子,才把它拍下。这种动态的收藏,需要对生活中无处不在的关联的敏感和对设计史的细致梳理。否则这东西出现在眼前,我们也认不出来。”
“在德国,柏林包豪斯档案馆和魏玛包豪斯博物馆是收藏最全的两家。而且,我发现去那里参观的绝大部分是外国人。”王昀细述他在德国停留期间的印象,“他们整个社会都留下了包豪斯的印记,建筑、工业产品、装饰,已经见怪不怪了。”
据悉,中国美术学院将以布诺汉提供的100万欧元成立专项基金,用于中国国际设计艺术博物馆在设计史和设计教学上的深入研究。
包豪斯是德国魏玛包豪斯大学的简称,该校是世界现代设计的发源地,对世界艺术与设计的推动有着巨大贡献,同时是世界上第一所完全为发展设计教育而建立的学院。该校1919年成立,心手如一是其设计理念之本。它是世界顶尖设计类大学之一,无论在建筑学、美术学和工业设计上都占有主导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