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8版:艺+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内容检索:
 
2011年12月24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墨香与壶韵璧合 文人壶成投资新贵
  香远溢清 34.5cm×34.5cm
  井栏壶
  镜水壶
  心平如镜 34.5cm×34.5cm
  烂漫茶香 34.5cm×34.5cm
  祥云壶
  柳学健
  张益
  井栏拓片
  张友宪 井栏书画
  井栏壶
  孙晓云 曼生提梁书画
  曼生提梁壶
  曼生提梁拓片

  砂与壶结缘,紫砂壶便成为了壶中群芳之冠;紫砂壶与文人结缘,紫砂壶更添独特的文化艺术气息,构成一道独特的紫砂文化风景线。这道文化风景线可谓“独好”,在今年底的“文人壶”展中充分得到体现,一方面好的“文人壶”一壶难求,一方面紫砂艺术品市场热闹非凡,文人紫砂升温显著。

  紫砂壶历来为人们所推崇,它使看似简单的泡茶饮茶多了几分特别的韵味,同时也给人以一种赏心悦目的美感。紫砂壶贵在有“魂”,这与中国的传统不可分割,书画家为紫砂壶注入了生命,使得紫砂壶艺术能真正融入人们生活,也使得紫砂壶成为最能让人品味和感受的艺术。

  撰文 柳林

  柳学健张益书画壶艺联珠

  一壶一画 两全其美

  书画与壶艺珠联,墨香与壶韵璧合。“墨香壶韵”柳学健书画、张益陶艺作品合璧展于本月17日在宜兴天逸斋举行,已于日前圆满结束。此次展出的这批“文人壶”,“一壶一画”,乃江苏当代著名书画家柳学健和青年壶艺家张益耗时一年多时间合力创作而成,可谓“两全其美”,是不可多得的紫砂壶精品。

  画随壶传,壶随画贵,在中国紫砂史上,曾留下了时大彬与楼东名士、徐友泉与宜兴吴氏等合作的佳话,柳学健与张益结缘,可谓“名工名士,允称双绝”。柳学健,中国艺术研究院硕士研究生,现为南京古今书画研究院院长、京口美术馆馆长,是中国当代著名花鸟画家。柳学健的国画,尤其是花鸟画作品,激情充沛、构思奇妙、技巧娴熟,他摒弃低俗、媚俗、庸俗的内容,让心灵徜徉于瑰丽的高雅世界。其题材、章法、笔墨、色彩,在传承的基础上追求突破和创新。气韵生动的笔墨语言、强烈丰富的色彩点染、充满活力的画面、灵性通达的艺术效果,似拙实巧,洒脱洗练,既丰富了作品的文化内涵,又形成了他独特鲜明的个人艺术风格,在中国花鸟画界自成一格。他的书画作品是最早进入拍卖市场的书画家之一,这次与壶艺家合作的紫砂作品,具有广泛的升值潜力。

  张益,当代中青年优秀紫砂壶艺家,自幼受到姨婆、“七大老艺人”之一蒋蓉大师的紫砂艺术思想熏陶,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后回宜兴紫砂界随季益顺学艺。他传统作品的制作,彰显出其基本功的扎实,从这次与书画家合作所制的传统经典造型“石瓢”“仿古”“井栏”“秦权”“玉立”等作品中,就可“窥一斑而见全豹”。他的传统光素器作品,简约正统,形神皆备。

  书画名家与壶艺高手联合创作,更能够创作出珍贵的紫砂艺术品。柳学健在张益创作的“石瓢壶”“仿古壶”“井栏壶”等作品上分别绘制山水花鸟画、并分别书写“品茗得逸趣”“明月清风”“春风初暖”“兰香”“心闲岁月宽”等铭文,使这批紫砂壶更添独特的文化艺术气息。同时以“一壶一画”的形式,让紫砂壶和书画交相辉映,“两全其美”,且独一无二,可以说每把壶都有其特有的文化内涵和思想精神。

  壶画同构 形意相融

  紫砂壶是文人气极重的艺术品,深受文人书画的影响。中国陶瓷艺术大师季益顺拓展了紫砂艺术的发展方向,将高雅的紫砂艺术与日用功能有机结合起来。在造型与装饰上都有重大的突破和创新。他将壶艺造型与中国书画、雕塑艺术完美相融,开创并形成了诗情画意的“季益顺紫砂艺术流派”。张益作为季益顺的爱徒,他的作品深得其精髓,更博采众家之长。

  张益是紫砂界一位年轻有为的壶艺家,现代中西方美学理念形成了他的学院派创新风格,先后创作的“天逸壶”“镜水壶”“紫气金陵”“和通日月”等新品,获得了国家、省级多个奖项,并申报获得国家外观设计专利。

  天者,博大高远,恢宏气壮;逸者,超越规矩,意趣出常。天逸者,与自然天成,天人合一,使心随天阔而逸然,天随心逸而高远。此为张益所创“天逸壶”之立意。

  “一池春水如镜,不起一点涟漪。”这是一种优雅闲适的意境,平静的生活、平和的心态,一尘不染,水平如镜,虽不是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却也是一个清朗朗的乾坤、暖融融的世界。张益创作的“镜水壶”,整器简练中见大气,沉稳端庄中显雍容华贵。静与动相辅相成,流淌的运动感与静谧的舒缓感交替运行,平平淡淡才是真。水平如镜,照得进花开花落、云卷云舒的自然盛景;心平如镜,映现出波澜不惊、风月无边、安祥平和的人生真境。

  紫气是祥瑞之气,金陵乃六朝古都,是帝王之气的聚集之所。张益创作的“紫气金陵壶”,寓方寓圆,寓意祥瑞高贵。壶钮为南京标志的辟邪石兽造型,意境高古佳绝,气韵流动处,依稀闻得当年秦淮的繁华,紫气缭绕成一阕古音,回荡着六朝感怀的时光。

  书画家柳学健在“天逸壶”“镜水壶”“紫气金陵”等作品上分别绘山水花鸟画,并分别书“天助逸兴”“心平如镜”“神清”“紫气东来”“一帆风顺”“天清地宁”等铭文,一种赏心悦目的艺术美感自然而生。

  这批留迹于紫砂壶上的书与画,空间深邃悠远,笔墨拙朴含蓄,深得造化之意韵。当心灵融入造物的神奇时,它便与天地自然相合,呈现出既合乎永恒理性又具丰富感性形象的美感。正如著名美术批评家马鸿增的评价一样:“化平常为奇特,化传统为现代,化心源为艺术。”这是柳学健花鸟画所给予人们的印象,也是初次尝试留于紫砂壶上灵性美的闪光之处。

  张益与柳学健合作的这批“文人壶”,展现了“壶画同构”的文人雅致和情趣,紫砂壶与书画“形意相融”,道着书画家与壶艺家不解的渊源,壶与画的有机结合,韵味浓厚,不分彼此,互为融通。

  一壶难求 几不可得

  以往艺术品收藏中紫砂壶一直是“小项”,但是这几年紫砂壶越来越受到收藏家的青睐。业内人士表示“紫砂市场上涨最重要的原因在于数量的稀缺。近来紫砂壶的产量较之前有所下降,其中紫砂壶精品更是产量稀少。”紫砂壶制作大师通常一个月只能有一两件成品,更加剧了“一壶难求”的局面。

  而很多人意识到老壶数量稀缺之时,将目光和需求转到新壶之上。对于紫砂壶收藏者而言,他们寻求当代艺术家的壶比老壶更容易,同时收藏具有潜力和价值的当代壶艺家的紫砂壶作品可谓成了新的投资方式。而张益作为一名年轻有为的壶艺家,被很多收藏家爱好者所看重,他设计的“天逸壶”、“镜水壶”、“紫气金陵”、“和通日月”等新品,获得了国家、省级多个奖项,并申报获得国家外观设计专利。每一把壶都饱含着这位正值青春焕发显露才情之时的青年人充沛的激情和创作才情,加上客观的考核认证等因素无疑给了新晋买家一个基础保障。

  新壶目前的市场价格较之老壶还相差甚远,但就紫砂源地宜兴而言,当代的壶艺家大多都有师承,因此究其师从以及名门也可作为选择新壶的考虑之一。张益作为季益顺大师的爱徒可谓师出名门,符合人们对于新壶的考究。投资者看好这部分制壶“潜力股”,买入他们的作品,而随着他们的“成长”,数年或数十年后,当他们成为“高级工艺师”时,投资者当初选购的紫砂壶投资价值将凸现,回报可能是惊人的,一些艺术家的作品每年将有30%的升值。

  此次著名书画家柳学健首次题画于紫砂壶,与壶艺家张益联袂合作的这批紫砂壶,艺术价值和市场价值兼具,不得不让人眼前一亮,为之动容。季益顺大师表示:“这在今天‘文人壶’成为一种时尚之际,这批精品紫砂壶可谓‘一壶难求,几不可得’的精品之作。”而从逐渐稳定的今年秋拍可见,市场对于紫砂壶的需求并没减少,紫砂壶与中国当代书画一样处于稳中见涨,被未被市场调整所“遇冷”。加之,新壶的价格的确低于老壶,新壶的升值空间也大大高于老壶,而由书画家和壶艺家合璧创作的“文人壶”将带来一场新的投资热潮。

  “印象紫砂”巡展南京

  “诗书画壶印”齐亮相

  呈文化交融新格局

  12月17日,由省工艺美术行业协会、省工艺美术学会、宜兴紫砂工艺厂主办的“‘印象紫砂全国巡回展’南京站之古韵新篇——毛国强、孙晓云、张友宪、管峻、陆越子、文怀沙紫砂书画艺术展”在江苏美术馆举行。共展出紫砂、书画作品120余件,其中由中国陶瓷艺术大师毛国强创作,孙晓云、张友宪、管峻、陆越子、文怀沙等书画名家参与壶体装饰的“曼生壶十八式”,共两套36件作品,以紫砂、书画作为思想交流的载体,将古典与浪漫融合在一起,全面展示了各位大师的行思轨迹和艺术性情。据悉,展览已经结束。

  “天赐五色土,混沌初开时。”紫砂壶不再游弋于自身的一元文化里,近年来很多壶艺家都开始把创作目光放在多元文化领域,注重书画与紫砂壶文化的互融互通,将紫砂壶作品与诗、书、画、印较好地诠释在一起,形成了紫砂艺术创作的新潮流。此次“印象紫砂全国巡回展”就集结了“诗、书、画、壶、印”五大“元素”,极具探讨性和启发性地将文化融合推至新的高点。

  历代紫砂名家,无论是“彼新奇兮万变,师造化兮元功”的鼻祖供春,还是不事雕琢、匠心独运的一代宗匠时大彬,抑或是开创了壶体镌刻诗铭之风的陈鸣远,无一不有独到的表现手法和活跃的艺术创新力。关于紫砂烹茶,苏东坡的“活水还须活火烹,自临钓石取深情”之所以广为流传,也正是因为他所具有的开创性精神。此次展出的紫砂壶出自于中国陶瓷艺术大师毛国强之手,他先后与书画艺术大师陆俨少、程十发、唐云、韩美林、范曾等联袂打造极具文化融合与内涵的“文人壶”。

  此次与孙晓云、张友宪、管峻、陆越子、文怀沙合作“曼生壶十八式”,颇引人注目。清代的陈曼生在宜兴任职期间,与名艺人杨彭年合作,设计了“十八壶式”,请杨彭年制作,他再在壶上题刻诗句铭文,他的作品被世人称为“曼生壶”,该壶最明显的特征是简练而典雅,其造型多取材于古井、竹节、斗笠等,寄托了文人的雅趣。在紫砂壶上题刻的风气,由陈曼生开创之后,一直流传下来。此番由毛国强、孙晓云、管峻、张友宪等共同打造的“曼生壶十八式”,文切意远、简约隽永,可谓推动了当代紫砂壶发展与创新,为紫砂和书画文化的融合和升华做出了一番贡献。

  艺术价值托升市场价值

  紫砂艺术品实至名归

  在紫砂壶收藏中,融入了壶艺家情感的名家纯手工制作的紫砂壶是收藏的上佳之品,有巨大的升值潜力。业内人士介绍,名家壶数量稀缺,因为每一把壶都是名家纯手工制作,每个月最多只能产出4~8把。而有些名家对自己的作品精益求精,可能3年才能完成一把壶。而师出名门的新壶艺家也具有潜力,很多收藏家看重他们所制作的紫砂壶未来巨大的升值空间。

  紫砂作品宜诗宜书,宜画宜印,集多种艺术于一身。自明代以来,紫砂就与文人的参与、书画的题刻紧密相连。“文人壶”形式的出现,既丰富了紫砂艺术的表现内容,又使壶上的书画增添了紫砂陶独有的淳朴、浑厚、典雅的东方古韵。

  当代紫砂艺术泰斗顾景舟大师制作、国画大师吴湖帆亲笔书画的紫砂壶作品“石瓢壶”在去年嘉德春拍中以1232万元的天价成交,无疑是书画家与壶艺大师合作的“文人壶”的“定海神针”,这种“文人壶”的艺术价值充分被市场所认可,托升了如此超高的市场价值,使得紫砂艺术品最终“实至名归”,被越来越多的收藏者投资者所青睐。业内人士纷纷指出,这是一种价格的回归,是紫砂所蕴含的文化价值在市场价值上的体现。而专家认为,在今后几年,紫砂艺术品的整体价格将一路走高,体现出真正的市场价值。

  大师的作品树立了市场的新标杆,使得人们对紫砂艺术的内在价值和市场空间有了全新的认识和更深刻的理解。市场价格的背后,蕴含的是深厚的文化价值。“文人壶”将中国传统文化的多种门类都承载其中,是传统的陶文化、茶文化、诗、书、画、印等有机结合的紫砂艺术品。对于目前紫砂艺术品市场而言,由于市场价格的刺激和多方面因素的拉动,使越来越多的人对紫砂进行关注。很多人对紫砂的认识,从最浅薄的定义为泡茶的茶具,到逐渐对其文化内涵有更深的了解,理解紫砂壶作为一种文化载体、作为艺术品的意义,紫砂艺术品的价值最终会实至名归。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

现代快报 艺+周刊 A28 墨香与壶韵璧合 文人壶成投资新贵 2011-12-24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