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中国艺术品市场可谓风波不断,不断刷新的纪录、屡屡曝光的内幕、艺术品信托的繁荣、风起云涌的造假风波……这一年,中国艺术品拍卖频破纪录,然而收藏市场也深受其害;这一年,游资在艺术品市场的穿梭,让艺术品市场备受大众瞩目,扑朔迷离,各种法律法规也随之出台,中拍协《2010年中国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年度统计公报》的发布也首次实现了中国文物艺术品拍卖企业的全口径统计。
整理 徐馨儿
真假风波
一直以来,在艺术品领域真真假假纷扰不断,今年9月被披露的“金缕玉衣”事件却结结实实打了所谓“专家”一记响亮的耳光。前中国收藏家协会秘书长、故宫博物院原副院长、北京大学宝石鉴定中心原主任、教授等5位顶级专家落马。
这是一起巨额贷款诈骗案透出的惊天秘密,5名顶级鉴定专家为骗子自制的金缕玉衣开出24亿元的评估天价,导致银行损失5.4亿元。
另外,10位中央美院毕业生联名发表公开信,指称北京九歌国际拍卖公司去年6月以7280万元拍出的所谓徐悲鸿油画《人体 蒋碧薇女士》,为当年他们同学的习作。另一件则是作者自己“拍案而起”,针对北京传是2011年秋拍现当代艺术专场的一件拍品张晓刚《小女孩》布面油彩,张晓刚表态:“这幅画一看就是一件很拙劣的赝品,画得真烂,也好意思来混拍。”据了解,张晓刚的《小女孩》曾拍出180万元高价。
行情
对于今年的拍卖市场,用“井喷”两个字已经不足以形容。风一般的换手率,难以捉摸的高价位接盘,让一些拍场上混迹多年的行家们看不懂了。仅从春拍数据来看,总成交额达到了428亿元,同比2010年春拍增长了112.71%,环比2010年秋拍增长了15.13%,中国艺术品市场又迎来了价格普涨的一年,无论总成交额,还是单品拍卖价格都达到了历史的巅峰。
优质艺术品投资的财富增值效应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肯定。在房地产和股票之外,艺术品越来越多地成为投资者资产配置中不可或缺的部分。而艺术品价格的快速走高,也使个体的投资收藏行为逐渐被边缘化,机构收藏和基金收藏经过多年的酝酿终于纷纷登场,而大体量的机构资金和基金资金入市又必然抬高了成交价格。
艺术品信托
从去年全年的5.88亿元到今年上半年的24.7亿元,艺术品信托的规模发生了巨变。作为艺术品市场的新兴力量,艺术品信托在股市、楼市双双淡出投资者视线之后,成为更多资金追逐的市场。
为了实现投资者参与艺术品市场的梦想,不仅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开设了艺术品理财专区,更有私募基金、信托推出了名目繁多的艺术类产品。而这还仅仅是艺术品基金的发端,目前还有越来越多的信托公司准备介入这一新兴的投资领域。
俗称为“艺术品股票”的艺术品份额化交易从诞生那一刻起便一直成为艺术与投资界关注的热点话题。天津文交所首批发行的《黄河咆哮》、《燕塞秋》两只份额,两个月的时间经历暴涨暴跌,引起广泛争议。尽管如此,各地文交所仍旧在各项规则和监管不完善的情况下接连成立,据不完全统计,2011年全国筹备及开业的文交所超过40家。直到11月下旬,国务院发布《关于清理整顿各类交易场所切实防范金融风险的决定》之后,文交所的动作才稍有放缓,但是各家文交所也都出台了相应的应对措施。
在活跃的市场背后,是机构对艺术品本身的真假难辨,更是评估机构的自说自话。相关业内人士指出,从某种意义上说,艺术品基金走得越快,风险越大。艺术品信托,有点儿超速了。
打假
齐白石《松柏高立图·篆书四言联》,4.255亿元成交;元代王蒙《稚川移居图》,4.025亿元成交……想起今年的春拍,恐怕仍令不少人激动不已,然而兴奋的市场总需要些冷静的声音。新华社连出三篇报道,揭露了“没有最高、只有更高”的艺术品拍卖市场表象繁荣背后,暗影重重,存在虚假鉴定、虚报成交额、联手做局、洗钱行贿等不法行为。
面对质疑,中拍协挺身而出,于6月10日正式发布《中国文物艺术品拍卖企业自律公约》,56家文物艺术品拍卖企业成首批成员,承诺遵守“自律公约”。公约称,中国拍卖行业欢迎来自社会各界和媒体的监督,将组织全行业认真研究、自查自纠,跟踪解决存在的问题,共同营造诚信经营环境。
自律
在“全民收藏”的大背景下,艺术品市场中鉴定证书满天飞的情况的确颇受收藏界担忧。在走访多家收藏市场后发现,只要肯出钱,即便你拿来的东西就是新货,也有人能够帮你把它包装出历史背景,即便你拿来的是块石头,也有人能“指鹿为马”。事实上,这种明码标价的艺术品鉴定证书,在任何场合都不具有法律效力,但出于各种目的,仍有人愿意出钱做鉴定。不少人感叹,艺术品市场的水很深。
更让人遗憾的是,艺术品市场本身将艺术品鉴定庸俗化了。鉴定中,所谓专家谈历史的少、谈文化的更少,全部主题围绕价值展开,媒体炒作、娱乐圈助阵,这种态度既不负责任,更贻笑大方。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
画廊
2011年对国内的画廊来说是“无法淡定”的一年:尤伦斯抛售自己几乎全部的中国当代艺术藏品,让国内收藏圈仿佛遭遇一场“强震”;大牌国际画廊高古轩、白立方抢滩中国,上岸就可以直接享用最有效的艺术家资源;素来霸占行业大部分资源的拍卖机构依旧“又高又硬”;文交所又在画廊背后插了一刀。拍卖机构、文交所、国外画廊,一开始就瞄准了中国艺术市场。
今年5月,北京画廊协会成立,画廊开始“抱团”。第一任会长程昕东直面中国画廊目前的症候:底子很薄,理想很高,没有相应社会资源的支持,仅凭各自的能力和资源进行理想化的操作。“中国第一、二代艺术家的成长已经快过中国画廊的成长,西方很多艺术家都是在画廊成长起来的,而中国艺术家和画廊之间的成长是平行的,画廊缺少本土艺术家,与艺术家关联性不够强。”程昕东认为,这对于画廊来说是件特别尴尬的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