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F14版:与爱同行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内容检索:
 
2011年12月20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近百位读者来电要帮贫困生
八旬老人乘公交送来4000元路费
  84岁高龄的陈老先生乘公交送来4000元钱 实习生 毕霄洁 摄

  昨天,现代快报启动了今年的“与爱同行·送贫困学子回家过年”活动,引起社会广泛关注,有近百位读者来电咨询如何帮助贫困生。家住南京市江宁区的84岁老人陈祝,乘公交车辗转送来了4000元钱;洋河蓝色经典江宁代理商陈无杰送来了2000元现金和1000元购物卡;南京中萃食品有限公司也送来了1万元路费;还有很多读者已经进行“一对一”资助……让我们感动的不只是献爱心的读者,还有贫困生。在采访中,记者发现有的大学生,虽然很贫困但是坚持做公益活动帮助别人,还有的贫困生,面对回家并不是单纯地满怀期待,他们也在设法打工,想通过自己的努力挣取回家路费......

  实习生 刘旌

  见习记者 仲茜 记者 钟晓敏

  □

  贫困生:小马,南京大学大二学生 //回家路:南京——新疆伊犁霍城县

  一年没回家了,很想爸妈和家里的一切

  见到小马时,她正在南京大学图书馆看书。“我们学校高手如云……”考试将近,她不想落后,在做最后冲刺。这个来自新疆的姑娘,身上有着一股不服输的气质。升高中时,她被选入“新疆优秀高中班”,在天津读了3年书。后来,又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南京大学。“不考个好大学,实在对不起爸妈。”小马说,爸妈培养她实在太不容易了。

  小马的爸爸患有癫痫病,妈妈身体也不好,家中几亩地半荒着。幸亏她的爸爸每月还有600元退休金,生活才维持下来。不过,她和哥哥都在读大学,两人的学费让爸妈负担很重。大一开学时,小马就申请了国家助学贷款。“不想再给父母增添负担了,我以后依靠自己的能力,可以还得上这些钱。”去年,她凭借自己的努力,还获得了国家助学金。 新生入学时,她没有像许多同学那样,加入各种“花哨”的社团,而是选择了“新鸿基社”这样一个公益组织。“有些社团,只能让人吃吃喝喝,对自己的成长益处不大。”她说,加入这样的公益组织,能凭借自己的力量帮助到其他人,更有意义。社团里的各项活动,她从来不推脱,总是冲在第一线。上个月,她还带着同学走上街头,为贫困地区的孩子向路人募捐。 “大一上街募捐时,经常被人骗。”她刚刚进入“新鸿基社”时,就曾上街募捐过,许多路人向她承诺一会儿会过来捐钱,但随后就消失了,而她却“傻愣愣”地站在原地等对方过来。类似的“徒劳”在当年可发生了不少次,但今年,她老到多了。“我逐渐知道怎样跟陌生人交流,让他们了解到我们活动的意义。”她喜滋滋地说,现在以她的本领,已经可以为学弟学妹们做个榜样了。

  小马的家乡远在新疆,离南京有千里之遥。她上次回家,还是去年过年的时候。在接受采访时,她多次说:“想回家了,真的。” “想念爸爸妈妈,想念哥哥,想念家里的一切……”小马甚至连房前屋后的一草一木都惦记着。可是,因为路费太贵,她暑假都留在了学校,忙着勤工俭学。“南京的消费水平比较高,我每个月省吃俭用,也要花上四五百元。”小马告诉记者,仅仅依靠助学金肯定不够。所以,她不仅参加了各种勤工助学活动,还在校内一家咖啡馆里做兼职。“每个小时只有6元钱,很廉价。”小马偶尔也会抱怨几句,想去一些离学校较远的地方打工赚钱,又怕学习受到影响。 最近,她为了抽出更多的时间备考,已经辞掉了咖啡店的兼职,经济上更不宽裕了。回家路费太贵,她只能省着一点花。有的同学忙着订机票、买卧铺,她只希望能买到一张坐票。从南京到她的家乡新疆伊犁,要换乘几次车,全程要耗费两三天时间,漫漫归途谁坐回去都吃不消,小马笑着告诉记者:“想到再熬一熬,就能见到父母,还有伊犁美丽的天空,我就能一点点地坚持下来了。”

  贫困生:小周,南京大学大四学生 //回家路:南京——江西九江市武宁县泉口镇

  母亲提着油灯站在山坡上等他

  “因为要转车,每次回家都是晚上,妈妈总会提着油灯站在村头最高的山坡上等我。”说起每次回家的经历,就读于南京大学地理学院资源环境与城市规划管理专业的小周总是会心疼妈妈,“我在路上总希望车能走地快一点,再快一点。”

  小周的家在江西武宁县泉口镇的一个山村里,那里地处丘陵地带,乡村之间相距很远,县级盘山公路只能通到村口。每次从南京回家,小周先要乘火车到九江,再从九江乘汽车到武宁县,然后再坐面包车或者三轮小卡车经过镇上到村口,下来走一个小时的山路到家。“回一趟家大概要近30个小时,第一天下午两点从南京上火车,第二天晚上八九点到家。”因为村里的山路没有路灯,他会借着每家每户的灯光一路走,而当看到离家最近的那个山坡上有灯光时,他总会加快脚步,因为他知道,那是提着油灯的母亲站在山坡上等他。

  小周还有一个哥哥也在苏州上大学,今年6月刚毕业。家里为了负担两个孩子上大学,老人们几乎每天都在劳动。小周说,因为常年辛劳,爸妈的身体都不是很好,落下了病根。“妈妈有严重的坐骨神经痛,现在已经不能干重活了,有时候坐久了或是天气寒冷,妈妈的腰椎就会疼得不行。” 体谅爸爸妈妈挣钱不容易,小周在南京上学很刻苦,上个月就获得了学院保研机会。此外,他在生活上也很节俭,每个学期的开学和结束,都是小周手头比较紧的时候。因为开学要交学费和住宿费等费用,而此时学校的奖学金、助学金还都没发下来,而到学期结束,因为要复习迎考,参加各科的考试,小周外出做兼职时间有限,生活就只好更加节俭。为了多挣点钱回家,小周打算延迟今年放假回家的时间。“学校规定是2012年1月8日放假,我打算到1月20日左右再回家。”小周说,他最近应聘了一家公司,年前老板让他帮忙做点活,他想多挣点钱再回去。“身上剩下的钱不多了,万一路上遇到点情况我就回不了家了……”

  爱心反馈

  20多人争着要资助两名贫困生

  昨天,现代快报96060热线热得烫手,有上百位读者来电咨询如何帮助贫困生。其中还有20多人,争着帮小田和小毛,要给他们回家路费。

  “我回家只要几百元钱就够了。”小田表示,想请大家帮助更多的贫困生,小毛也是这么想的。当记者将两位贫困生的意思,转达给20多位读者时,有的读者表示愿意接受记者的推荐,也有的表示继续捐助这两名同学。

  读者孙革萍向记者要了小田和小毛的银行卡号,准备给他们一人打1000元钱,另外她还表示:“他们如果有空,可以到我开的鞋店来,每人挑两双鞋子穿。”

  读者刘明先生和晓莉女士在得知两名学生已有人资助的情况下,依然想给他们汇钱。“我准备给他们每人汇去400元,如果他们已有路费,可以给父母买点礼物或买些学习用品。”刘明说。晓莉女士准备给两人每人汇1000元钱,另外还想给他们买衣服。

  84岁老大爷第三次来快报捐款

  昨天下午两点,一位老大爷走进现代快报6楼。“陈大爷,您又来了!”记者一眼就认出了这位老大爷,他的名字叫陈祝,家住江宁区,今年已经84岁高龄了。“您这是第三次来快报捐款了!”记者记得清清楚楚。“是的,是的。”陈大爷一边说一边脱下手套,从口袋里掏出两沓钱递给了记者。

  “每沓2000元,一共4000元,你们帮我转捐给两个孩子吧。”陈大爷告诉记者,看到快报报道的“与爱同行·送贫困学生回家过年”的报道之后,他赶紧去银行从退休金中取出4000元钱送过来。

  “小田打工挣钱还想给家人带礼物;小毛放弃保研机会,想早点工作赚钱给妈妈治病,想着都让人揪心。”陈大爷说,他和老伴看到贫困孩子的遭遇后都很心疼,老伴腿脚不灵活,所以叮嘱他一定要把钱送过来。在得知小田和小毛都已经有热心读者捐助之后,陈大爷委托记者,把这份心意转捐给另外两位贫困生。他说:“一人2000元,两个孩子来回的路费肯定够了,剩下来的钱留给他们买点书做零花吧。”

  记者了解到,陈大爷和老伴两人的退休金加起来,一个月也只有5000多元钱。“我们年纪大了,一个月用不了多少钱,余下来的钱留给那些需要的人,也许可以帮人改变一时的困境,这是我们最想看到的。”他说。

  热心老板还想在联欢会上献爱心

  昨天,读者陈无杰也赶到快报,送来了2000元现金和1000元购物卡。陈无杰昨天早晨7点多就看到现代快报报道了,担心记者还没有上班,他忍到8点11分才拨通快报96060热线。“一个人在外面过年的滋味不好受,别人越热闹自己就会觉得越孤独。”陈无杰说,自己也曾经遇到过困难,1993年,他与北京公司老板相处不愉快,辞掉了工作,结果连回家的路费都没有。当时,同事们凑了600多元钱,让他买了一张回南京的车票。“在最困难时,有人帮一把,心里会很温暖。”如今,陈无杰做了酒代理商,有了一定的经济能力,他希望能给别人传递温暖。“你们还准备给不能回家的孩子,准备除夕宴吧?”陈无杰让记者到时一定要通知他,他要送来酒和饮料,以及点心,让这场除夕宴更加热闹一些。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

现代快报 与爱同行 F14 近百位读者来电要帮贫困生
八旬老人乘公交送来4000元路费
2011-12-20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