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F8版:核心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内容检索:
 
2011年12月9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中国工程院公布增选院士名单,江苏3位科学家入榜
一位是治理太湖蓝藻的“护水先锋”,一位是在我国大陆开创活体肝移植的“王不输”,还有一位是混凝土“魔法师”
  王超(左)在试验现场采样
  通讯员 张春平 供图
  王学浩(右)和患者共庆新生
  资料图片
  缪昌文:混凝土“魔法师”
  快报记者 路军 摄

  江苏院士队伍又添3位新成员。昨天,2011年工程院院士增选结果正式公布,江苏共有三位专家当选,分别是江苏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缪昌文、河海大学王超、江苏省人民医院王学浩。记者从江苏省科协院士联络处获悉,除了这三位新当选院士外,江苏省已有两院院士共84位。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47人,中国科学院院士37人。

  院士档案

  王超,53岁,河海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

  主要成就:长期从事水资源保护与水质改善工程科技研究及技术推广。研究和解决了不同水动力条件下污染物迁移过程的关键科学问题;研发并集成了水利与生态功能复合的水质改善技术系统;研究提出“水安全、水环境、水景观、水文化、水经济”五位一体的城市水利综合建设模式,并应用于43个城市水利规划和工程建设中。他是位名副其实的“护水”院士。

  凭借这些过硬的成果,他所获的各级别奖励近百项。

  太湖狂风大作

  “护水先锋”勇闯湖心采样

  风暴中,向湖心挺进

  在王超的生活中,除了科研还是科研。他几乎没有兴趣爱好,不旅游、不逛街、不看电影、不去茶社,只要感觉是浪费时间的事,他一概不干。在别人眼中,他就是个“生活质量不高”的人。但王超却沉浸在自己的幸福生活中,每天坚持工作15个小时以上,坐飞机都在写论文,“科研是我最大的兴趣和爱好!”

  三十多年前,王超18岁高中毕业后成为滨海家乡的一名普通乡镇水利技术员。考入河海大学后,王超通过刻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之后他从助教、讲师、副教授到教授,一路走来。

  2007年5月,太湖暴发蓝藻,王超带领科研团队,在太湖流域开始了撒网式全面调研,逐渐摸清了太湖的脉搏,发现了蓝藻发生的机理,研发并集成了水利与生态功能复合的水质改善技术系统,成功应用于太湖流域综合治理工程,这项成果获得了2008年教育部技术发明一等奖(排名第一)。

  从2008年6月以来,王超带着团队6次在太湖上采集水样,有一次他们正在太湖湖面采集水样,狂风四起,浪涌船颠,风暴即将来临,可是面对可能出现的险情,他没有退缩,而是引导船只朝着风浪最大的湖心前进,抓住机遇,获得了非常难得的湖泊污染水体在自然风浪下的宝贵数据,并因此完善了湖泊水体的污染物迁移转化规律的研究。

  危险经历不止一次

  这样的危险经历并不只这一次,有一次王超带队在东、南太湖区的交界处取样,结果因为水位不高,湖底淤泥厚重,船被渔网缠住,在快要到岸边的时候搁浅了,幸好路过的渔夫解救了这船科学家。

  在野外采样、调研时,为了摸清河网之间的水源关系,他都是亲自带队徒步沿着河道一条条地走,且每次都是他走在队伍的最前沿,每条河道都要走三次以上。在做城市水利综合建设模式项目时,他带领团队辗转了江苏、浙江、山东等几十个城市,进行了现场实地考察。结果是他们对当地整个城市水系的了解程度,比做了十几年的水务工作者还清楚。

  院士档案

  王学浩,69岁,江苏省人民医院(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脏外科主任

  主要成就:

  活体肝移植系列研究:1995年1月成功完成我国大陆首例活体肝移植。2002年2月成功为1例急性肝功能衰竭伴Ⅳ期肝性脑病患者进行中国大陆首例急诊成人间右叶供肝活体肝移植。

  亲体肝移植治疗肝豆状:2001年1月成功为1例患肝豆状核变性儿童实施了活体肝移植,这是我国大陆首次完全依靠自己的技术力量完成的亲体肝移植。

  “外国人能做的我们也能做”

  他是手术台上的“王不输”

  王学浩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这不仅是继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三名院士后之后南京地区卫生系统增添的一个新院士,而且是南京医科大学、江苏省人民医院第一位院士。得知消息后,王学浩平静地说:“高兴激动肯定是有,但是我感觉压力更大了。”省人民医院院长王虹说:“省人民医院虽然综合实力全省最强,但一直是‘有高原没有高峰’,王学浩当选后,医院也有了一座技术榜样的高峰。”

  “外国人能做我们也能做”

  王学浩领导的团队于1995年1月完成我国首例活体肝移植,基本上与国际上同步。现在想来,王学浩仍然认为是“惊涛骇浪”。美国和日本就已出现过供体死亡事件。最初开展手术,尽管王学浩教授并不敢百分之百地保证供体安全,但是面对病人和家属,作为学科带头人,王学浩教授必须拍着胸脯去保证。

  “所谓活体肝移植,就是将一个健康人的肝脏切除一部分,移植到患者身上。一旦手术不成功,就是两条人命。当时,甚至很多人都没有听说过可以这么做手术。”王学浩曾对学生这样讲过:“外国人能做的我们也能做,而且不差!如果哪一天,我因为做活体肝移植发生了纠纷而坐牢,你们能记得给我送饭就行了。”

  这话今天听起来仍然有“壮士一去不复还”的悲壮,但更能使人们体会到王学浩教授主持开展活体肝移植之初的艰辛和巨大压力。

  他有个外号“王不输”

  在上个世纪90年代,肝脏手术还是禁区,王学浩刚开始做肝脏手术时,病人出血太多,有时要输血一万CC,有人开玩笑说是“王一万”。很快,他找到了解决方案,把要切除的肝“套扎”起来,患者出血就越来越少了,有时一台肝脏手术下来,竟不需要输血了。于是他又有了一个外号叫“王不输”,“不输”还有一个意思就是他不服输。

  如今十多年过去了,王学浩完成了600多例肝移植。患者的五年生存率已经能达75%,与国际同步。王学浩完成了活体肝移植112例,有的换肝人也生了孩子。最长的一位换肝人已存活11年之久,而且仍然健在。更让人称奇的是,竟无一例供体存在安全问题。

  院士档案

  缪昌文,54岁,江苏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

  主要成就:缪昌文是我国土木工程建筑材料领域,尤其是混凝土材料领域具有重要影响的学科带头人,他长期从事土木工程材料理论研究与工程技术应用研究,20多年来一直活跃在我国重大工程建设项目的第一线。他先后承担了包括国家“973”项目、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30多项。缪昌文参与的工程遍布大江南北,他代表了国际领先水平,并在国际学术组织中担任要职。

  有了这位“魔法师”

  混凝土既能延寿又不开裂

  缪昌文20多年来潜心研究混凝土材料,在世界最大斜拉桥苏通大桥建设中,他将306米超高索塔的混凝土一次性泵送到位;在世界第一拱坝四川锦屏水电工程中,他帮助解决了混凝土抗裂的难题;在世界第一大坝三峡大坝三期工程中,他的科研成果促进实现了600万立方米大体积混凝土不开裂,创造了世界建坝史上的奇迹。

  让混凝土延寿到百岁

  “其实混凝土的学问很深,可能我这辈子研究下来有些问题都无法突破。”缪昌文说,混凝土有一个致命的弱点:容易开裂。

  “或许你会说,明城墙600年屹立不倒。明城墙的粘合剂就是糯米汁拌石灰石,我们现代人借鉴一下不就成了吗?但是,现代人哪里有那么多的糯米汁?”

  混凝土为何开裂?通过研究,缪昌文发现最关键的是,混凝土的早期变形容易导致混凝土早期开裂。“混凝土中有一种物质硅酸盐是自然界中没有的,在混凝土服役期间,受到环境的侵蚀,使得它们的寿命有限,一般使用寿命是六七十年。但是我们通过研究,现在完全有办法让混凝土的寿命延长到120年。”苏通大桥、南京长江二桥都是按照100年寿命建造的,缪昌文说,使用现代技术的混凝土后,这些大桥活到100多岁不是问题。

  为世界级工程解难题

  南京地铁、九华山隧道、苏通大桥、长江三峡大坝……最让缪昌文自豪的是三峡大坝工程。

  “混凝土的主要胶凝材料是水泥,遇水会产生水泥水化热,水化放出的热量越高,降温幅度越大,越容易开裂。因此,在2004年参与的三峡三期工程中,主要通过我们发明的高性能外加剂,控制水泥水化历程和阶段水化热量,提高大体积混凝土的抗裂能力。”

  在世界最大斜拉桥苏通大桥建设中,他将混凝土一次性泵压到306米高空,解决了268米超长T型钢构箱梁预应力张拉前不开裂,以及4万多立方米大体积承台无裂缝等高端技术难题。

  在世界最长的高铁京沪高铁建设中,他带领的科研团队解决了砂浆填料的技术难题,提高了无砟道板的平顺性、安全性,延长了使用寿命,使高铁列车开起来更加顺畅。

  相关消息

  苏大杰出校友詹启敏

  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昨天,苏州大学82届放射医学专业校友詹启敏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成为苏州大学医学本科专业培养的第一位院士。

  詹启敏,现任中国医学科学院副院长、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副校长;分子肿瘤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研究所研究员、北京协和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詹启敏1959年生于江西乐平,祖籍江西婺源。他1978年考入苏州大学放射与公共卫生学院前身原苏州医学院放射医学专业。大学毕业后,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中国协和医科大学研究生院肿瘤专业,成为他学习生涯新的起点,完成研究生学业后他被组织选配到中直机关工作,但是出于对所学专业的热爱,1989年詹启敏毅然踏上了海外求学的道路。

  凭着扎实的学术功底,詹启敏回国后先后被聘为分子肿瘤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973”国家重大研究项目(肿瘤转移)首席科学家等。

  詹启敏长期以来一直非常关心母校苏大的发展,2004年他返回受聘为苏大兼职教授。

  通讯员 孙宁华 快报记者 陈泓江

  □快报记者 刘峻 谢静娴 胡玉梅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

现代快报 核心报道 F8 中国工程院公布增选院士名单,江苏3位科学家入榜 2011-12-9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