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死了和草木没什么区别,捐献遗体既环保,又能推动医学研究的发展,这也是我为社会最后做的一点事,希望能以自己的微薄之力为社会作出最后的一点贡献。”10多年前,盛云娟从苏州市计生局退休以来,就一直致力于遗体捐赠的宣传动员工作,到目前为止,已累计“说服”了10多人。
78岁的盛云娟本身就是一名遗体捐赠志愿者。1998年,当大部分人还对“遗体捐赠”这个名词非常陌生的时候,她就主动到红十字会办理了遗体捐赠手续。同时,她还填写了《苏州市红十字会捐献眼组织志愿书》,要求将自己的眼角膜无偿捐献给需要的眼科疾病患者,或者用于医学科研项目。
在得知盛云娟的事情以后,有小区居民向她咨询相关事宜,她就耐心地向他们讲解办理遗体捐赠的具体手续,以及遗体捐赠的意义。盛云娟说:“以前有很多人都不了解遗体捐赠是怎么回事,老人捐了往往也得不到子女的理解,做遗体捐赠的志愿者工作很困难。”如今,在她的感染下,仅她所在的小区就有5位老同志办理了遗体捐赠手续。时间久了,老伴也由一开始的不理解,变为非常支持她的工作,最终在她的不断“教唆”下,也成为了一名遗体捐赠志愿者。
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遗体捐赠的意义,盛云娟主动请缨,成为了沧浪区遗体捐赠工作的片长,负责沧浪区的遗体捐赠工作。她带领着一支志愿者队伍,在沧浪区四处奔走宣传遗体捐献的常识。她将志愿者们按片区划分,每个志愿者负责一个片区,定期开展会议,让大家交流工作心得,将遇到的困难说出来。大家互相勉励,义务为“捐遗”做自己能做到的点滴小事。
盛云娟几乎任何时候出门都会带着宣传资料,走到哪里宣传到哪里。现在,在盛云娟的宣传动员下,社区已有10个居民捐献遗体。盛云娟感慨地说,以前做这个工作真是困难,现在接受这件事的人已经越来越多。“我年纪也大了,不能再像以前那样到处跑,到处宣传,但我已经将接力棒传给下一批人了。”
盛云娟负责沧浪区捐遗志愿者的联络工作,经常上门对志愿者进行走访慰问,帮助解决一些具体的困难。这些志愿者大都是年龄较大的老人,子女也多不在身边。盛云娟时常去看望他们,和他们聊聊家常,帮助他们解解闷。
当志愿者生命走到终点,在接到志愿执行人的通知后,盛云娟都会在第一时间赶到志愿者家中或医院,为捐遗者献上一束鲜花,表达深深的敬意。有一次,一位离休老干部凌晨1点过世,其家人立即通知盛云娟。当天夜里,她正好在发高烧,但是接到电话后,她没有片刻犹豫,立即出门去完成了这份神圣的工作。她向捐遗者献了花,鞠了躬,办理好相关的遗体捐赠手续才回家休息。
盛云娟认为,人体器官是人生命的有机组成,但它也可能不仅仅属于一个生命,“现代科技为器官的传递、生命的延展不断提供着新的可能,通过器官的传递完成大爱的传播,这是一项天使事业。劝人捐献遗体,我没有任务,却始终执著。”
快报记者 蒋文龙 通讯员 樊晟岑 胡晓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