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是一部技艺精湛、诗画相和的艺术珍品,经历500年岁月洗礼,底蕴深厚;它的作者以一介工匠的出身跻身文人画坛,成为代表了一个时代的大师;它也是一则古代文人“穿越”时空和生死写在宣纸上的BBS;它即将结束私家秘藏的生活,在地铁1号线奥体中心站旁的艺兰斋美术馆与公众相见;也许它将再造一个传奇……
它就是南京艺兰斋美术馆收藏的镇馆之宝——【明】仇英《江南春》卷。《发现》周刊先行为大家解密这幅珍贵古画背后的故事,重温中国文化艺术史上的精彩场景。
7米长卷群星耀动诗画合璧
《江南春》手卷长达7米。整个卷轴分为三截,第一部分是四个浓墨大字“江南佳丽”。第三部分是一系列笔致不同的《江南春》词,题写者中有大家耳熟能详的江南四大才子之一的文征明以及他的两个儿子。
据艺兰斋介绍,《江南春》手卷并非完成于一时一地,共有十人在这上面题写了自己所和的《江南春》词,个个都是当时名流。领头的是比文征明资格更老、地位更高的沈周。文征明在自己的和词后所写的文字里明白地表露了对沈周高山仰止的敬慕。实际上正是沈周开启了代表明中期绘画高峰的吴门画派。活跃于苏州地区的吴门画派,不但在当时领袖画坛,到现在仍然充满活力。
第二部分也就是手卷的主体,是一幅青绿山水图,远处山水空渺,近处高山峻奇、流水妩媚。秀丽的楼阁庭院里一名小童正在洒扫落花,乌篷船上有人惬意地饮酒游春,岸上和风拂柳,两个文士模样的人骑马踏青,身后大概是他们的仆人挑担而行,文秀的笔致里江南春天风和气清的气息扑面而来,可以说是诗画相得。这幅画的作者就是明代著名画家仇英。
仇英跟和词里出现的沈周、文征明,以及大家熟知的唐伯虎并称为吴门四家,又称明四家,是明中期吴门画派的杰出代表,也是中国美术史上不可或缺的大家,他们的作品代表了一个时期中国画的发展高峰。
全国五人鉴定小组成员、发现了张择端《清明上河图》的杨仁恺先生在看过《江南春》卷后说:“沈周、文征明,文家都全了。”他甚至建议将此卷题名为“沈周、仇英诗画合璧图”。
《江南春》卷是古代文人墨客的BBS
一部《江南春》卷汇集了当时众多名家,实在是古代文士之间那种诗酒唱和的风气流布所致。这大概就像我们现在在网络上玩的人际互动,一个人作一首诗或一幅画,相当于发了一个原创的帖子或博客,其他的人看了,就再作一首诗词以作回应,也许是互较技艺之长短,也许是情谊深厚之抒发……只是《江南春》卷的互相应和,不是在互不相见的网络上,而是在文士之间的聚会和交往中,加之有收藏家的参与,这种文雅的人际互动,跨越了时空和生死。
《江南春》卷的故事要从元末大画家倪云林开始。倪云林曾著有《江南春》词。后来这首词为苏州名医许国用收藏。大概这位许医生跟画家沈周交好有年。在一个农历三月的春天,许、沈两人乘舟泛太湖往西山踏青,两人谈诗论画好不自在。兴致浓处,许国用取出自己珍藏的倪云林《江南春》词,央沈周借眼前江南春色,再作《江南春》词与先辈前贤之作唱和。作为出身收藏世家的大画家,沈周自然对画史中名列元末四大家的倪云林并不陌生,并且应该是相当仰慕,酒酣兴浓,沈周一气作了两首《江南春》致敬于倪前辈,在倪云林死后120多年,由于许国用这个“网络”的存在,沈周“抢”到了倪云林“帖子”的沙发(第一条回复)。如今倪氏的原作已经难觅踪影,但沈周的两首和词随后被袁永之收藏,得以呈现在我们现在所见《江南春》卷中。
就像是一则长久没有人注意的帖子或者博客,突然间因为某个网络名人的参与而成为热点一样。沈周作为吴门画派的开山始祖,在苏州的文士中间的影响力无异于一位网络名人。于是这则百年前的旧帖子一下子因为沈周的“回复”而热闹了起来。只是网络从收藏倪云林词作的许国用,变成了收藏沈周两首和词的袁永之。最先是画家仇英抢到了“板凳”(第二个回帖),并且在几百年前就发扬了“无图无真相”的网络发言精神,运用自己大师级的画艺,创作这幅《江南春》,也就是手卷的第二部分。得到如此精妙的回帖,“网络”袁永之也兴奋了起来,动用了“推送”的功能,先是把这则诗画俱佳的帖子“推送”给文征明。文征明曾经跟随沈周学习绘画,在老师离世二十年之后,看到他老人家的作品,焉有不感怀之理。反复吟咏先师之作,想到老师生前种种,不胜唏嘘。按着老师当年致敬先贤的样式同样和作两首。词作的后面文征明写道:“今先生下世二十年,而征明亦既老矣……聊以至生死存殁之感尔。”袁永之如是反复“推送”给当时的苏州文士,于是集成了如今我们看到的《江南春》卷。
这部手卷艺精情更浓,古代文士的风雅和淳厚在《江南春》卷中一览无余。
一代大师竟是明画坛“苏珊大妈”
在明四家中关于仇英的生平记载最为稀少和模糊,但他的人生故事就算放在今天依然是个传奇。
明四家中,沈周等三人,皆生长在一个较易接受到良好文化艺术教育的环境里。但是仇英不同,史料记载,仇英“出身甚微”,对他来说像前三位那样从小自然而然地接触书画教育,然后因着天赋或勤奋等因素,一不小心成为画坛名家的顺风顺水路,上天并没有给他准备。上天给仇英准备了一条更跌宕起伏、更传奇或者说更励志的路。
在仇英踏入画坛之前,他本是一名漆工。作为一名工匠,对当时主持画坛的文人们来说简直就是不值一哂。即使在今天一个较为开放、开明的社会里,还有学院派、草根派之类的成见,更遑论当年。
但是仇英这一名漆工生前就得到当时画坛的承认,而且是高度认可。当时的苏州文人都很愿意与仇英交往,并且多次为他的画题诗作跋。从漆匠到一名被写入艺术史,并且是代表一个时代艺术巅峰的大家,其间的人生差距,即使今天的苏珊大妈也难以望其项背。
一个只会画画,不会吟诗,更不会书法的画家,得到文人画派的认可,可见其绘画艺术造诣之深。
由于史料的稀缺,今人已经无法具体还原仇英人生中的这场华丽转身。但至少有几个人是其中的关键,一个是仇英的老师周臣。周臣的身份只是一个职业画家,但他的言传身教,为仇英打下了扎实的绘画功底。而且在周臣的学生里有一个人叫唐伯虎,这层同门求学的关系对同为画坛巨匠的二人应该是有影响的。另一个人则是文征明,文征明在苏州文人中威望很高,沈周之后,他就是吴门画派的实际领袖。史载文征明对仇英极为推崇,在文征明传世的作品《湘君湘夫人图》的题跋中记载,文征明曾让年轻的仇英来帮他给这幅画涂色。在仇英的华丽转身中,最后但却是最重要的关键人物就是仇英自己,史载仇英作画如痴如醉,即便是鼓乐吹奏之声也是听不见的。
物稀为贵,仇英作品有价难求
仇英的画在当时是四家当中卖得最贵的,不但超过同时期的大家,更远超宋元古画。在他的《汉宫春晓图》卷后,收藏家项元汴题记说这幅画值价二百金,根据项的记录他收元画也不过用了“三十金”,收文征明《袁安卧雪图》卷只用了十六两。更令人叹为观止的是仇英的《子虚上林图》在当时得到的酬谢是白银千两。
但仇英的传世作品在明四家中是最为稀少的。书画鉴定大师谢稚柳等编著的《中国古代书画图目》收录了新中国成立后全国所有公字头收藏机构(博物馆、国营文物商店)古代书画真迹中的重要精品,其中记载明四家中沈周作品192件,文征明178件,唐寅(唐伯虎)99件,而仇英只有47件。而且仇英传世作品大多收藏在各大博物馆,流散民间的真迹几乎就是凤毛麟角。
2007年在中国嘉德秋拍会上,仇英的一幅长1.29米的手卷《赤壁图》现身,估价5000万,以7952万元成交,创下当时中国古画拍卖成交价格世界纪录。
《江南春》卷的价值远远超过《赤壁图》,苏州藏家过云楼顾氏将其誉为“仇画第一”。苏州过云楼顾氏是从清道光年间开始形成的收藏大家,以收藏书画闻名,有着 “江南收藏甲天下,过云楼收藏甲江南”的美誉,今年保利春拍会上一幅以四亿元天价成交的古画,就是出自顾氏后人。
新闻链接
南京市民明年可睹《江南春》真容
在500年的流传中,《江南春》卷流传有序,经明清两代收藏大家——诗人袁永之、“话雨楼”王任堂、过云楼顾麟士、“虚斋”庞莱臣等递藏。庞莱臣是当时上海的收藏大家,他的收藏印章“虚斋”是海外买家购买中国古画鉴定真伪的重要标志。
建国初,时任国家文物局局长的郑振铎致信上海文物管理委员会主任徐森玉,为故宫征集明清画,指出庞家有六件“非要不可”的藏品,《江南春》就是其中之一。
但是当时《江南春》并没有在上海,而是随着庞氏后人到了苏州。也许是冥冥中的缘分,这幅手卷最终既没有留在苏州也没有北上京城,《江南春》最终来到了六朝古都——南京,并将在这里开启它走向公众、重展风华的新生活。
据艺兰斋介绍,艺兰斋美术馆目前正在进行着紧张的内部装修,作为南京14大重点文化产业项目之一的第壹区文化街区的主体建筑,美术馆预计明年会最终开放,艺兰斋多年精心收藏的明清古画都将在这里与南京市民和公众见面。届时,大家不但可以欣赏到仇英的扇面、仕女图等作品,更可一睹《江南春》真容。
□本版主笔 快报记者 李颖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