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7版:发现 最新探索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内容检索:
 
2011年11月14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去世三年后再次扬名
有心人废纸堆里捞出潘德明
  潘蘅生画笔下的父亲潘德明年轻英俊
  一本以潘德明为题材的书
  潘德明孙女潘申申根据纽约记者摄影作品《走遍世界的大脚》创作的祖父形象
  准备来南京追寻爷爷足迹的潘溯
  潘德明在上海的老屋
  潘德明在奥林匹亚写的两行字 《零的突破》视频截图

  1937年7月6日,在环游地球7年之后,潘德明返回上海。此后,潘德明就淡出了人们的视线,在公开的媒体上,再也没有任何关于他的消息。直到1979年,一位叫季一德的体育编辑,在一堆即将销毁的废纸堆里发现了潘德明当年的出国护照,这段尘封的往事,才再度进入人们视野。而此时,潘德明去世已经三年。

  □本版主笔 快报记者 白雁

  环游地球后他干了什么

  做裁缝、画宫灯养家糊口

  潘溯今年26岁,他出生时,爷爷潘德明已经去世整整十年,不过,“爷爷虽然不在了,他的故事我却知道很多。奶奶讲,伯伯讲,爸爸讲,我很喜欢听,觉得爷爷非常了不起。”

  1937年7月6日,潘德明回到上海,7月7日,“卢沟桥事变”发生。不久后,日军敌机飞临上海领空。国难当头,原打算勘察青藏高原的计划无法实现,潘德明于是把筹集来的10万美元考察费用全部捐献给了抗日事业。

  此后,潘德明定居上海,并在几年之后和一位上海姑娘结婚。之后,他曾在联合国善后救济总署短暂工作。1949年后,潘德明长期处于失业状态,由于他的父亲曾经是小有名气的裁缝,潘德明子承父业,靠熨烫衣服生活。另外,潘德明还有一门绘画的手艺,因此,他也兼画宫灯养家糊口。1976年10月18日,听到四人帮倒台的消息,潘德明大喜过望,因多喝了几杯酒突发心肌梗塞而辞世,终年68岁。

  从小耳濡目染,潘德明的几个儿子,也都擅长绘画。潘溯的爸爸潘芹生,是潘德明的四子,也很喜欢绘画。不过,儿子们绘画的初衷,倒不是因为热爱艺术,潘溯说:“那时候,爷爷没有工作,有时候人家找他画画,给几个钱,他就把活儿接下来。大伯见了,就给爷爷帮忙,后来其他的兄弟也跟着帮忙,帮来帮去就学会了。”

  在忙忙碌碌地绘画中,潘家兄弟像听传说一样听着父亲的故事,不过,他们简直无法把那个年轻勇敢的探险家与眼前艰难讨生活的父亲联系起来。

  上镜3分20秒

  形象进了电影纪录片

  潘德明难道就这样被遗忘了吗?显然不会。在搜集有关潘德明的资料时,记者发现,网络上有这么一段文字:“为了纪念这位英雄,中国自行车旅游者协会的最高奖项就称为‘潘德明骑游奖’。”

  虽然潘德明环游世界的壮举发生在80年前,但是作为骑自行车环游世界的先驱,行业内的人对他应该不陌生,也许南京的自行车友们,会给潘溯提供一些有关潘德明的信息。为此,记者联系上了江苏省体育局自行车运动协会副秘书长晏勇。

  果然,对于潘德明其人其事,晏勇知道得颇为详细:“潘德明是我们自行车骑游者的宗师。国人重新了解和认识他,是在1984年的洛杉矶奥运会后。那届运动会上,开赛第一天,射击选手许海峰在男子自选手枪慢射比赛中勇夺冠军,实现了中国在奥运会历史上零的突破。洛杉矶奥运会后,摄制了一部反映华夏儿女百年奥运梦想和追求的纪录片《零的突破》,作为向建国35周年的献礼片在全国公映。片中,比较详细地讲到了潘德明的事迹。”

  记者随后在“我乐”网上找到了电影纪录片《零的突破》,片子由当时的中央新闻电影纪录片厂拍摄。在这部58分钟的纪录片中,潘德明的镜头长达3分20秒。片中将他的环球旅行称为“中外体育史上罕见的一大壮举”。

  纪录片中的镜头,引发了自行王国对自行车运动的重新认识。晏勇说,这些年来,有感于潘德明的事迹,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参与到自行车运动中了。

  体育编辑季一德

  废纸堆里“发现”潘德明

  从1976年潘德明去世,到1984年他被人们重新认识。这期间,许多有心人出了很多力。其中的故事,晏勇建议记者询问南京青奥会组委会的工作人员,“据我所知,他们对潘德明的情况非常了解,不久前,好像还找到了一位在1979年重新发现潘德明的老先生。”

  通过晏勇介绍,记者联系到了南京青奥会组委会新闻宣传部的陈永进先生。得知记者来意,陈永进非常高兴:“我非常愿意把我了解的情况和你们的读者一起分享。”

  陈永进说,不久前,青奥会组委会无意中了解到潘德明的事迹,经过一番曲折地寻访,他们发现了一位叫季一德的体育编辑:“他是第一个把潘德明重新介绍给大家的有心人。”

  1979年3月,在上海少儿出版社工作的季一德,在上海召开的一次体育工作会议上,偶然得到了潘德明只身环游世界的线索。出于职业敏感,季一德立即进行了一次“跟踪追击”的马拉松式采访,去寻觅上个世纪30年代环球旅行家的珍贵史料。

  经过多次奔波与反复查询,季一德终于在上海永嘉路派出所清理“文革”积案的即将销毁的废纸堆里,发现了潘德明的出国护照、签证、船票、书信及名人题词等,张学良将军在巴黎治病时接见他所题的“壮游”就在其中。除此以外,还有潘德明环游过程中始终随身携带的一本4公斤重的《名人留墨集》,记有1200个团体和印度甘地、尼赫鲁、泰戈尔等当时大名鼎鼎的世界名人的题词和签名,以及571枚各国邮戳、印章等。

  至此,一段被湮没的壮举终于得以重新面世。1979年7月,季一德将发掘整理的史料编写成章回体报告文学《异域万里行——潘德明只身环游世界闻见记》,在《中国体育报》连载21回,终于使这一尘封了近半个世纪的壮举重见天日,在国内引起强烈反响。后来,季一德的这篇文章,又发行了单行本,成了许多自行车运动爱好者的“宝典”。

  20年前他为潘德明塑像

  当年泥水匠成艺术名家

  对于再现祖父壮举的季一德,潘溯并不了解。“我确实看过关于爷爷的书,不止一本,作者是谁,倒没有关注。不过,我看的时候,也不觉得新鲜,小时候都听过了嘛。”

  潘溯说,其实,爷爷去世后,家里人一直在找机会让爷爷的故事重现。“听我爸爸讲,大概是1981年,他和我的几个伯伯,在上海为爷爷搞了一个史料展,效果就蛮好的。很多人看了很惊讶,没想到当时的中国青年就这么了不起。”

  上世纪80年代,潘德明的二儿子潘荷生,在徐汇区的房产部门工作,他和几个兄弟一起,搞了一个小规模的《潘德明史料展》。那个时候,史料展览还算是新事物,潘荷生请单位的同事来帮忙,泥水匠、铅皮匠、油漆匠、木匠,单位现成就有,搭架子、做展板、做雕塑,很快就搞好了。潘溯笑言:“当时来帮忙的几位伯伯叔叔,现在都是我们上海很有名的艺术家。其中那位搞雕塑的泥水匠,现在更是有名。”

  潘德明的三子潘蘅生,曾在东北插队,后来,因为有绘画的特长,他被调到黑龙江省戏剧工作室做美术编辑。工作期间,潘蘅生一直希望将父亲的故事画成连环画出版。在他调回上海后,终于梦想成真,出版了横开本的连环画《潘德明徒步、骑自行车周游世界》。

  2008年,在潘德明诞辰100周年之际,该书得以重版。自序中,潘蘅生提到,这本连环画,前后耗时三年,第一版中的十幅已经被中国美术馆收藏。

  潘家的第三代,从事绘画的也不少,在他们的绘画经历中,创作以祖父为题材的作品,似乎成了专业的必修课。潘溯向记者展示了姐姐潘申申的一幅作品,画面上,潘德明笑嘻嘻地坐着,两只大脚直伸出来,皮鞋底已经被磨得光秃秃。

  画中的形象并非潘申申原创,而是当年潘德明行至纽约时,当地记者所拍,名为《走遍世界的大脚》。

  民国时四牌楼

  有家餐厅叫“快活岭”

  如果你知道关于它的任何消息,请拨打96060

  南京青奥会组委会新闻宣传部陈永进告诉记者,在发现了潘德明的事迹后,他们曾广为寻找,“去了市档案馆、南京图书馆,还去了二档馆,可惜除了几篇当年《申报》对中国青年亚细亚步行团的报道外,什么也没有找到。”

  后来,陈永进通过上海少儿出版社找到了《异域万里行》作者季一德,“可惜,我们联系到季一德家人时,却被告知,老人已在几个月前去世。”

  不过,季一德的儿子季浩,却提供了一条宝贵的线索,“季浩说,潘德明当年在南京开了一家西餐馆,名字叫‘快活岭’,就在中央大学附近,也就是今天的四牌楼东南大学一带。”

  这条宝贵的线索令潘溯欣喜不已:“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请你们帮我寻找有关‘快活岭’西餐厅的任何消息,我要把爷爷在南京‘丢失’的这一段找回来。”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

现代快报 发现 最新探索 A27 去世三年后再次扬名
有心人废纸堆里捞出潘德明
2011-11-14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