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图在军事行动中好比指挥员的眼睛,有了地图的指引才能明确军事行动的路线和方向。在艰苦卓绝的长征中,面对敌人的前堵后追,地图,关系着几万红军的命运,决定着中国未来的命运。
简陋地图指引过草地
红军测绘人员自1936年7月3日至8月11日,从四川甘孜县城出发后,边走边绘制了“草地设营地图”。这些草绘的“草地设营地图”极其简陋:没有比例尺,没有地名标注,没有道路指示。地图上唯一一句提示的文字是“自该地上走十里无术(树)林,行进队伍多带柴烧水”,绘图人员可能觉得说明不清楚,又在“无术林”前加上了“全是草地”几个字。
茫茫草地,动辄吞没红军指战员的生命。先头部队用自己的经验教训绘制了此图,依次传给后面的人马,才保证了这支近万人部队以最小代价通过了草地。
龙云“献”地图
1935年4月23日,红一方面军从贵州进入云南后,困扰行军最大难题就是没有军用地图。
然而几天后的一次遭遇战,红军的一支侦察队在曲靖西北的公路上截获了一辆敌军汽车,内装有云南省的1∶10万比例尺地图二包。
原来,国民党中央军指挥官薛岳到达贵阳后,没有云南的军用地图,也缺乏药品,就向龙云写信求援。龙云马上准备了地图、白药等物品送往贵阳,不想却成了红军的战利品。
毛泽东幽默地说,当年孔明入川有张松“献图”,今天红军入滇有龙云“献图”,真要谢谢这位云南王的“关照”。随后,红军拿着龙云“献”的军用地图连克马龙、寻甸、嵩明。
“洋牧师”当地图翻译
萧克将军率领红六军团进入贵州后,千方百计搜集地图,部队打下旧州,在一教堂发现一张贵州地图,可惜图上注释的全是法文,只好请教堂的瑞士籍牧师勃沙特帮助翻译。后来,萧克与王震据这张地图选择了与贺龙领导的红三军会合的方向。萧克后来回忆说,红六军团在转战贵州东部和进军湘西时,勃沙特翻译的法文地图起到了关键的作用。据《解放军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