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6版:文娱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内容检索:
 
下一篇 4 2011年10月21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一色“釉”人
单色釉瓷器渐成收藏“新宠”

  今年3月纽约佳士得的亚洲艺术周上,一件清乾隆粉青釉刻博古龙纹瓶,最终以790多万美元的价格成交,一举拔得全场头筹。值得关注的是,近几年国内的各大艺术品拍卖市场上,关于瓷器门类的最大看点莫过于推出的“单色釉”专场。质地迥异的胎体和美不胜收的釉色,见证了中国陶瓷艺术史一代又一代的辉煌。从青花、彩瓷的受宠,到如今单色釉的再次崛起,是否意味着朴实简单的艺术审美之风即将强势回归?近日,记者走访了朝天宫古玩市场的几位资深瓷器藏家,他们表示,单色釉器在釉色运用与烧制技术上炉火纯青,未来升值空间较大。

  撰文 快报记者 应嘉轩

  钧釉

  黑釉

  入窑一色,出窑万彩

  在朝天宫古玩市场二楼的“古铭轩”,店主张先生向记者道出他这几年跑“前线”的切身体会。与自元明清开始受宠的青花瓷相比,今年以来,瓷器中单色釉行情强势上扬,这被认为是在拿单色釉与青花、彩瓷价格比较之后,投资者开始寻找瓷器板块中新的价格洼地。

  记者发现,虽然单色釉在器体方面尽量追求简约,但对色彩却是十分讲究的,依釉色便可分为红、白、蓝、青、绿、黄、酱、黑等。如果以为单色釉就为单一纯色的话,那可就错了,钧釉就是其中一个例外。张先生神秘地拿出一个小钵告诉记者,在通体天蓝色中闪烁着红色或紫色的斑块,这是钧釉的特点。2006年香港佳士得春拍上,一件清雍正窑变釉三牺瓶拍得224.8万港元的高价。随着单色釉瓷器逐渐被藏家所看重,窑变釉这种独特的单色釉瓷成为极具潜力的收藏品。

  据了解,钧釉的神奇之处在于其窑中含有多种呈色元素,瓷器在入窑后经氧化或还原作用,在烧制出来后发生了意想不到的釉色变化。这正是民间所说的“入窑一色,出窑万彩”。 记者将其拿在手上仔细察看,小钵整体釉色精美,在阳光下呈现出五颜六色,釉面滋润肥腴。圈足内外无釉,为典型的元代钧器特征。

  黑釉

  胎体厚重,阳刚之美

  胎釉,是陶瓷器的骨和衣。由于不同的窑口选用原料不一,使得各窑制品的胎釉呈色、质地有着明显的差异。即使是同一窑厂,也会因为不同时代原料的变更或工艺技术的变革,使胎釉出现差异。据此人们知道,看陶色即可大致判断年代。

  介绍到这里,张先生拿出一件黑釉净瓶展示给记者,他介绍说,中国瓷器初始为单色,汉朝出现彩釉,至唐而兴盛。唐代是中国陶瓷工艺全面发展的时期,黑瓷尤其是北方黑瓷取得了很大成绩,已能烧制出纯度很高的黑釉瓷和颇具色彩美学的黑釉白斑的花色黑釉。唐代黑瓷的特点是胎体厚重,造型粗犷雄放,在敦实中突出其阳刚之美。同时器物线条简练,整体很少装饰,釉光温润含蓄,庄重典雅,体现出大唐深厚的文化底蕴。

  据张先生介绍,早期单色釉与青花瓷、彩瓷等不同,在古代多视其为祭器,甚少用作摆设观赏。比如,一色釉的净瓶就为实用器。据了解,净瓶又称为“军持”,是中国佛教的法器,流行于唐宋时期。净瓶通常用于祭祀仪式上“净手”之用。记者发现,该净瓶主体部分为长圆腹,庄重饱满,腹部弧线优美和谐,给人以肃穆静谧之感。

  蓝釉

  瓷器上品,实属罕见

  记者随后在二楼的另一藏家“容宝阁”里见到了一个罕见的霁蓝釉碗。店主马老告诉记者,这个碗是明代早期的,当时蓝釉的原料是比黄金还要昂贵的进口原料,通常为皇室贵族的专宠。霁蓝釉盛于明代宣德朝,与霁红、甜白相提并论,推为宣德瓷器的上品。

  记者在现场看到,马老手中的这个霁蓝釉碗质感凝重,采用进口青料在胎上罩一层透明釉,经高温还原焰烧成。色彩浓重处釉层较厚,发色蓝中泛紫。

  马老说,随着明清官窑瓷器整体价格的提升,单色釉瓷器也随行就市,逐渐有了起色。除了这件霁蓝釉碗之外,马老还藏有一个永乐年间烧制的甜白釉小碗,这也可看作明清单色釉中的一件典型代表。记者观察后发现,整个碗体白釉温润如玉,胎体薄如卵壳,被推为明代白釉中的上品。据了解,景德镇甜白釉的烧制成功,为明代彩瓷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

现代快报 文娱 A26 一色“釉”人 2011-10-2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