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的全国挑战杯将在苏大举办。” 前晚,由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协、教育部、全国学联和辽宁省政府主办的第十二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在大连理工大学落下帷幕,苏州大学赢得第十三届“挑战杯”承办权。在此次竞赛中,苏州大学经过4天的角逐,选送的“基于谐振驱动原理的微型移动计算机”等5件作品最终摘得两个特等奖、一个一等奖和两个三等奖,成为了江苏省内唯一一所获得两项特等奖的高校,并且以总分位列全国第六的优异成绩获得“优胜杯”高校称誉。
机器人可谓是每届“挑战杯”竞赛的重头戏。提到机器人,大部分人立刻会联想到变形金刚般的巨型机器人,但在本届比赛现场却出现了一个只有成人拇指般大小的微型机器人。它浑身长着毛刺,水桶腰般的体形,乍看像极了一条放大版的“毛毛虫”。由于它奇特的外形特征,吸引了不少参赛队员的驻足观看。“这么迷你的机器人究竟有何用途?”其实这是苏州大学机电工程学院的5名大学生合作发明的一种微型管道机器人,专门用来检测细小工业管道的安全状况,例如是否存在有害气体或是裂缝、破损等。
项目组成员刘磊同学介绍说,在没有微型机器人帮助前,如果有细小的工业管道要检查不仅工作量大,而且对工作人员身体也可能有辐射伤害。令人最头疼的是,很多细微裂缝从管道外部很难被发现,只有从管内仔细查看才行。而发明了微型管道机器人后,这类管道检查的难题就可以交给它来完成了。 刘磊边说边向记者展示了这种微型管道机器人的整个活动过程。可别小瞧这个重约9克的迷你机器人,它能在最小内径为15mm,曲率半径不小于200mm的管道内移动,速度约为24mm/s,并且可携带15万像素的CMOS微型摄像头与照明装置。刘磊等同学发明的微型管道机器人受到竞赛评委们的一致好评,最终摘得了挑战杯的特等奖。
通讯员 姚臻
快报记者 陈泓江 文/摄
链接
“挑战杯”是什么?
据介绍,自1989年起,“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每两年举办一届,已发展成为全国规模最大、最具影响力的大学生科技创新赛事。在促进青年创新人才成长、深化高校素质教育、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被誉为当代大学生科技创新的“奥林匹克”。
“作为挑战杯开赛12届以来江苏省内第二个获得承办权的高校,我们将积极推行三大赛事创新设想。” 苏大党委副书记、副校长江涌透露,对于第十三届挑战杯的准备工作,学校将探索校地合作申办模式,发挥苏州工业园区的政策及资源优势,为大学生优秀项目的成果转化提供各方面支持和保障。并通过建立科研成果与企业需求对接平台,探索建立扩大挑战杯竞赛社会影响和作用的市场化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