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C2版:生活苏州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内容检索:
 
下一篇 4 2011年9月29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年久失修,房梁已断裂
百年丁宅将 整体移建
  风雨飘摇的丁宅

 风雨飘摇的控保建筑丁宅即将迎来它的新生。苏州古城平江建设有限公司成立暨丁宅移建奠基仪式日前在平江历史街区大儒巷54号举行。这就意味着,不久的将来丁宅将原汁原味地重现在人们眼前,并与平江历史街区的古宅融为一体。

  丁宅主人曾打造苏州最大发电厂

  丁宅位于平江区大儒巷6号,为苏州市控制保护单位,编号080。记者昨天来到了丁宅,只见它深藏在长发商厦主楼以及车辆销售行等现代高楼之间,若不是一路问询大概很难找到这里。这里早已空置,门牌仅仅是那块蓝色的控保建筑标牌。屋子里凌乱不堪,窗户上的玻璃几乎没有一块是完整的,部分屋梁已经被卸下并搁置在院子中……

  据介绍,今年6月23日,经过大雨的浸泡,不堪重负的丁宅屋梁断裂、屋顶塌陷,所幸当时这里已经作为仓库使用,并没有人员伤亡。不过,登高俯瞰,依旧可以看到屋顶有个大窟窿。

  丁宅最早的主人是谁已经无从考证。人们只知道,民国时期丁宅的主人叫丁春之,他曾任清末山西定襄县知事。1920年,回到老家苏州的丁春之与人集资30万元,筹创苏州电气公司,在枣市街建设发电厂,并设事务所于观前街。辛亥革命后,丁春之任苏州电气公司负责人,在他的治理下,电气公司渐成规模并打败日资企业,成为了苏州最大的发电厂。丁春之也因此成为苏州早期民族资本家的代表之一。更为人津津乐道的是,1923年冬,他的女儿丁达于从这里出嫁,嫁给了潘祖荫的后裔,随后改姓潘。

  据平江历史街区工作人员介绍,随着历史的变迁和城市建设的加速发展,丁宅的原有历史环境逐步丧失,整个建筑群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目前,丁宅保护范围内仅存四进楼厅,其余均为后期改建、搭建建筑,其中第一进楼厅及东路附房为仓库及自行车车库使用,其余三进楼厅均为居民住宅。

  “不改变文物原状”为首要原则

  为切实有效地保护丁宅,使其历史价值继续保留,文物专家对丁宅保护提出了原地修复及移建至原大儒巷农贸市场地块(大儒巷54号)两套方案。

  考虑到原地修复虽能比较完整地保留文物建筑历史信息,但周边环境已发生变迁,原地保护难度较大,不利于文物保护;而移建保护后的丁宅将紧邻平江路,和周边环境起到协调和互补关系,其历史价值和价值载体也将得到延续和发挥,对文物建筑的恢复、保护和利用以及平江路今后的深度发展都将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经分析论证并权衡两者利弊后,确定丁宅前三进楼厅(历史建筑)在保证建筑“原汁原味”的前提下,整体移建至原大儒巷农贸市场地块(大儒巷54号),融入到平江历史街区的大环境中。

  苏州是座历史文化名城,拥有大量古建筑、老宅子,仅平江区的文保、控保建筑就有200多处。为传承历史文化、提升城市形象,改善居民生活条件,今年8月,苏州市委市政府决定正式启动古建老宅保护修缮工程。首批确定的12处古建老宅保护修缮工程中,平江区就占了6处,分别是大儒巷丁宅、钮家巷王宅、潘世恩故居、德邻堂吴宅、潘镒芬故居、潘祖荫故居。

  现在,丁宅率先启动其移建工程。据介绍,项目将以“不改变文物原状”为移建保护原则,对原构件最大限度的进行保留,做到“建筑是完整的,历史是真实的,布局是原来的,调整是适当的,空间是舒适的,使用是合理的,保护是有效的,价值是保持的”。移建后的丁宅总建筑面积达1700平方米,其将作为苏州古建老宅保护修缮工程重要成果,为拥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平江历史街区带来新的活力。

  王玲玲 文/摄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

现代快报 生活苏州 C2 百年丁宅将 整体移建 2011-9-29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