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昨天上午9点,夫子庙“祭孔大典”在孩子们的朗朗读书声中,拉开了序幕。100多名孔子后裔从全国各地赶来,参加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学创始人孔子诞辰2562周年纪念日活动。
祭祀:首次表演四佾舞
“启户迎神——”9点08分,随着典礼官一声节奏缓慢而又洪亮的号令,大成门缓缓打开,一时间钟鼓齐鸣,祭孔大典正式开始。主祭官盥洗双手,为至圣先师祭帛、献爵、上香。600多名身披绶带的祭祀人员在温和优美的古乐声中缓缓前行,依次向先师孔子敬献花篮,向至圣先师孔子行三鞠躬礼。
“夫子庙自1984年修复以来,已经不是第一次举办祭孔大典了,但是今年的祭孔大典规格非常高。”主办方介绍,今年的大典严格遵循传统礼仪规制,大典分为入庙、迎神、献礼、奠爵、献帛、读祝、分献礼、行礼、送神、阖扉等篇章。
与往年不一样的是,这次大典首次编排了祭孔乐舞表演——“四佾舞”。只见16名身穿红色祭祀服装的舞生,右手持羽,左手持龠(yuè),排成4排4列在大成殿月台处,围着孔子雕塑翩翩起舞。
记者了解到,佾舞是集乐、歌、舞、礼四者于一体的古代宫廷乐舞,分别在祭祀天子、公侯、大夫等最隆重的活动中所使用的仪式。这是当今社会仅存的一支古代礼仪舞蹈,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
“太震撼了!”78岁的朱翠芬老人昨天特意从常熟赶来观摩祭孔大典。她告诉记者,她小时候在学前小学读书,学校旁边就有一座孔庙,而且年年举办祭孔活动,但是没有看过这么隆重庄严的仪式。
现场:九代后裔同时参加祭祀
昨天,来自江苏、安徽、广西三省100多名孔子后裔,赶来参加祭孔大典。“我们一共有9代人同时祭祀。”孔子后裔联谊会副秘书长孔强卫一脸自豪地告诉记者。
据了解,参加昨天祭孔大典辈分最大的是一个叫孔昭巍的女士,她是孔子第71代后裔,今年39岁,就职于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祭孔大典不只是家族家祭。” 孔昭巍认为,它更重要的是蕴含着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现代人很浮躁,她认为在这种情况下,用儒家文化滋养内心,这对所有人都是最好的心灵鸡汤。为此,她也做了行动,不久前就与75代后裔孔依平、77代后裔孔六庆,3人一起举办了《礼乐有自——两岸圣裔丹青展》,以书画会友,以翰墨怡情。
参加昨天祭孔大典辈分最小的则是孔石勇,他比孔昭巍小7岁,却已经是孔子第79代后裔,比她整整小了8个辈分。孔石勇告诉记者,他是2004年从河北老家来的,目前在江苏邦泽律师事务所工作。
孔子第75代后裔孔祥卫介绍,最新修订的《孔子世家谱》显示,孔子后裔至少有180多万人,目前健在的有130多万人。这部分孔子后裔中,最大的是“传”字辈,是孔子第68代后裔,最小的是“显”字辈,是孔子第84代后裔,也就是说孔子有17代后裔同时在世。
希望:下一代不要丢弃传统文化内核
祭孔活动可追溯到公元前478年,孔子卒后第二年,鲁哀公下令在曲阜阙里孔子的旧宅立庙,即今天的曲阜孔庙。孔子生前所住的三间房屋改成寿堂,将孔子生前使用的衣、冠、车、琴、书册等保存起来,并且按岁时祭祀,开创了祭孔典礼的开始。
不过,在当今社会大搞“祭孔大典”会不会过时?采访中,也有人提出了这样的质疑。“仁、义、礼、智、信的儒家思想,是每个人都应该遵循的道德准则,永远都不应该过时。” 夫子庙秦淮风光带管理办公室副主任刘立新认为。
“我们不仅要强调孔子对中华文明的影响,更应该弘扬孔子文化的普世价值。”刘立新认为,作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孔子的很多思想闪烁着人性的光辉,体现了人类的共同追求。“对下一代教育,我们不能丢了传统文化的内核,应该让古训作为孩子行动的指南,让孩子快乐、健康、幸福地成长。”
通讯员 谢江平 孙乐 快报记者 钟晓敏在夫子庙为你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