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国之所以都在与酒驾不懈斗争,是因为它的危害显而易见:酒驾不仅仅对生命构成了严重威胁,常常以惨痛的方式剥夺无辜者的生命,而且,酒驾造成的的经济损失,其中很大一部分最终是由社会公众或纳税人埋单。对酒驾不依不饶、痛打猛追,符合人类的最高利益。
今天起,全国交巡警部门开始新一轮对酒后驾车的集中整治。街头酒驾将无处遁形。
不止是国庆长假临近,节日的欢快气氛可能带动酒宴的高潮,饮酒者增多,潜伏着以身试法的“酒驾达人”;最近酒类市场风起云涌的涨价风波,也让中国与酒驾的“战争”增添了变数。
目前53度飞天茅台的超市零售价已经涨至1680元/瓶。在五粮液和洋河股份宣布提高出厂价后,发改委召开白酒价格座谈会,要求企业保障市场供应,不能再出现涨价现象。但是收效甚微。
白酒出现消费旺季,这是谁也挡不住的市场规律。茅台五粮液这类高端白酒的价格何以涨得这么高?根本原因是供不应求。用行政力量强压高端白酒的价格,这点子我看未必能够治本。因为茅台五粮液这类高端白酒价格疯涨,和公款消费居高不下不无关系。喝的不买,买的不喝,掏的多是公家的腰包,这种消费驱动光靠价格手段几乎没治。
另一方面,虽说平民百姓没有几个能喝得起或舍得喝这千元美酒,但是未必就不端酒杯。江苏的情况显示,从酒驾犯罪嫌疑人的职业、身份看,前两位的是农民和无业人员,分别占总量的32%和27%。也就是说,中国是一个酒文化盛行、酒消费旺盛的国度,遏制酒驾,仍是一个需多管齐下、社会共治的复杂难题。
酒后驾车是一个世界性难题,不管是法律制度、行政手段还是医学介入,都不可能一劳永逸地解决酒驾问题。即便是一度把全面禁酒写入宪法的美国,也最终尴尬收场。这个国家甚至开创了把一个没闯多大祸,但多次酒驾的酒鬼判处终身监禁的先例,引发全国的强烈争议。
各国之所以都在与酒驾不懈斗争,是因为它的危害显而易见:酒驾不仅仅对生命构成了严重威胁,常常以惨痛的方式剥夺无辜者的生命,而且,酒驾造成的的经济损失,其中很大一部分最终是由社会公众或纳税人埋单。对酒驾不依不饶、痛打猛追,符合人类的最高利益。
但是,酒精对一部分人的生理诱惑远大于制度对人性的约束。不能期望严刑峻罚短期内就彻底禁绝酒驾。我们必须依赖高密度的执法和严厉的司法制裁,以及不断进步的现代科技和医学手段,再加上普遍的反酒驾教育,培养群众健康的饮酒文化,把饮酒驾车的不良行为降至最低。另外,饮酒文化的变革与廉政建设息息相关。当天价酒变异为权力的象征和富贵们奢侈享受的时候,在酒精泛滥的现实世界中,指望民众对酒说“拜拜”,难!
今年5月1日起我国对酒后驾驶的处罚力度显著加大,上位法的变化也促成各地相关法规的修正。7月16日,江苏省人大常委会关于修改《江苏省道路交通安全条例》的决定获得通过。根据修正案规定,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罚款数额由原规定的500元变为1000元。饮酒后驾驶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尚未构成犯罪的,或者因饮酒后驾驶机动车被处罚,再次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处2000元罚款。新规已从8月1日起实施。这意味着,江苏降低了对酒后驾驶行为的处罚门槛。
加大的处罚力度确实带来了切实的收获:5月1日至9月10日,江苏全省共查获酒后驾驶3826起,其中醉酒驾驶1148起,较去年同期分别下降28%和35%。
不过,任何一项法律制度都可能在实施一段时间后失去最初的效用,违法者的“智商”也会随之提高,抗法、躲避法律制裁的手段必然层出不穷。此外,执法者的执法疲劳也会在反弹回潮的酒驾面前,悄悄生成。这个时候,各地公安机关必须提升对酒驾的执法频率和执法力度,克服运动式执法的单纯依赖,认真研究分析每个时期特有的饮酒风尚和司法环境,拿出有针对性的办法来。
比如,针对越来越多的酒驾逃逸者,逃逸行为的行政处罚办法就必须相应调整。否则,对不逃逸反遭受更严厉处罚的酒驾者就失去了社会公正。
比如,针对落后的检测手段和拖沓的血检时间,公安部门就应该迅速完善技术设备,规范血检取证的法律程序。否则,被检测者的其他正当权益就有可能被侵犯。
比如,针对酒驾入刑的实、缓刑质疑,司法部分就不能闭门办案,而应该透明审判,必要时请人民参与监督判断。否则,特权阶层、关系户就有可能在徇私舞弊中逃脱法网。
当然,整治酒驾的道路还很漫长,问题还会不断出现。法律和违法的情形一样,都需要不断做适应性的调整。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不管困难有多大,只要秉持执法为民、公正执法的宗旨,酒后驾车违法行为就一定是秋后的蚂蚱,蹦跶不了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