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部分台湾私立高校招录的首批975名大陆生即将赴台求学。海峡对岸是个什么样的世界?大学生活会像偶像剧里演的那样吗?台湾的同学好相处吗?一系列的问题缠绕心头。自2005年以来,大陆已有上千名大学生以交换生的方式赴台求学。他们一般在台湾待一个学期左右,他们的经历,或许能给这群即将赴台求学的学生最为直接的回答。
关于学习
死亡体验课教学生爱生命
中国传媒大学的许晓然大三第一学期去了台湾义守大学交换,主修应用英语。她表示,台湾的课堂气氛更加活跃,互动比较多,创造性的作业也比较多。“比如英美文学史这种课,老师会教大家写自己的短篇小说。”
去年12月8日,台湾仁德医护管理专科学校甚至专门设置了1间死亡体验室,里面放有10具特制棺材。学生可以模拟写遗嘱、入棺、封棺、被掩埋等死亡历程,使学生对于“生死”有不同的解读。
不过,台湾高校的课堂秩序、学习氛围也是因校而异的。
王红交换的国立屏东教育大学对考勤就有着严格的要求,“我们学校学生不能无故缺课,若要请假,须提前从学校网站请假系统登记,所以一般缺席率很低。”而在另外一所大学交换的一位同学则感觉“台湾同学的纪律性不及大陆,上课迟到、聊天比较常见,台湾同学的刻苦程度一般也不及大陆同学,在他们眼中,挂科是一件很平常的事。”
关于老师
周末带学生去看海芋花
陈晓萍今年3至7月以广州大学广播电视新闻学创新实验班一员的身份,交换到台湾淡江大学。因为他们是整班交换到台湾,所以没有跟台湾学生一起上课,有专门的老师负责他们班级,跟老师的接触也更多。
“有一个周末,一位老师动员了很多朋友,开着车来学校里把我们班的人带到了一片海芋田,正是花开的季节,一整片的白色海芋花,非常漂亮。我们大家一起唱歌、跳舞,老师也跟我们一起,就像是朋友一样。还有一位老师邀请我们班22个人去他家做客,他很忙,但还亲自下厨给我们做饭,就好像自己的家人一样……”每一位老师都给陈晓萍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最后的结业式上,老师学生哭成一片,都很舍不得。”
关于同学
很单纯且没工作压力
陈晓萍回到广州之后还保持着跟台湾同学的联系。
她回忆说:“因为跟台湾同学接触太多,我连说话都变得有点台湾腔了。其实台湾的学生挺单纯的,跟他们说什么他们就相信。比如开玩笑说,你请我吃饭啦。他们就会相信我是希望他们请吃饭的,然后就一定要请。有的时候真的很想跟他们说‘拜托,不要这么认真好不好’。”
“台湾的学生没有我们大陆学生这么大的压力。他们一般毕业之后都能够找到挺不错的工作。所以学习上也有点混日子的感觉,不是很认真。”陈晓萍说,“我们班这群人在台湾就算是很用功的人了。老师上课提问,台湾学生一般直接回答是或否,不多作解释。而大陆学生会说明来龙去脉,噼里啪啦一大堆,他们都觉得我们很厉害。”
通过交往,不少同学发现大陆跟台湾之间真的很缺乏了解。
来自四川的钟雪婷就发现:“他们一听说我是四川人,都觉得四川是个很贫穷的地方,以为我是那里非常有钱的人,所以才能去台湾,真实情况当然不是,所以老是要跟他们解释。”
关于民众
开宝马摆小摊只为快乐
在交换生眼中,台湾留给他们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受访者不约而同地表示是“台湾人民的热情”。
许晓然说:“从老师到同学到台湾的民众,都非常热心。我一个人进行过7天的环岛旅行,一路上碰到很多困难,但是都会有人来帮我解决。”陈晓萍很后悔自己当初去台湾时没有从大陆带些家乡特产或者小礼物过去,“他们真的非常热情,招待我们、帮助我们,可是我们连一点大陆的手信都没能留下,真有点不好意思。”
台湾给这群大陆学生的另一个印象就是生活方式很休闲,人们很享受生活。
对于这一点,陈晓萍自己也深有感触。
陈晓萍在台湾认识了一个摆摊卖小吃的老板,这个老板30多岁,他其实有非常稳定的工作,丰厚的收入,可是他觉得摆摊卖小吃能够跟各式各样的人交流,跟大家谈话会让他很开心满足。于是,他每天下班之后就开着宝马车,到街边摆摊,风雨无阻。“他从来都没有觉得累,而是觉得很快乐。”
吴静玲 林世宁 《羊城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