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3版:360度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内容检索:
 
下一篇 4 2011年8月25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大多数关门,仅存的几家文具、玩具什么都卖
南京音像店“濒临灭绝”
  远处,是新街口某书店的音像区,几乎无人问津

  经过近十天的店面装修之后,位于洪武路上的一家老牌音像店在上周二重新开门迎客。与之前不同的是,它有了一个新的名字:影音生活馆。几字之差的背后,折射了南京音像行业窘迫的生存现状。目前,南京的实体音像店正在逐渐消失,经营者纷纷另谋他路。

  音像店开始“不务正业”

  上周二晚上,洪武路上车水马龙。记者路过时发现,一家闭门谢客近十天的老牌音像店重新开业了。走进店里,装潢的余味依然呛鼻,崭新的货架上,各式唱片有序地摆放着。让人眼前一新的是,橱窗上和柜台上多出很多玩具、文具和各种饰品。

  虽然是刚刚开业,但已有不少人来逛了。记者采访时,遇到前来“尝鲜”的小许。工作之前,他是个音乐发烧友,后来他逐渐发现,许多买不到的唱片,在网上“点点鼠标就能得到”,他去音像店的次数也越来越少。他家中墙角的储物箱里,堆放着几百张唱片,目前基本处于尘封状态,那些让他狂热的旋律,现在都存在一个小小的250G的移动硬盘里。和记者一样,他也是经过时看到开业了,所以进来看看。“前段时间看到它关门,以为是倒闭了呢。”小许笑着说。

  工作人员说,这次装修是为了拓展业务范围,在音像制品一片颓势的情形下,保证“东方不亮西方亮”。

  寻求转变的,不止是这家音像店。户部街附近的一家大型音像超市,近年来把主要业务都放到了网络上,在记者采访的二十多分钟内,工作人员一直在按订单分发货物,一名顾客也没有。

  大多数老板早转行了

  后宰门街上一家店铺,挂着硕大的“丹阳眼镜直销”招牌,“××音像社”五个字位于下方,十分不起眼。店内靠门口做眼镜生意,靠里放置音像制品,有的碟片上已经落了一层灰。

  包老板是这间音像店的老板。12年前,31岁的他下岗后“下海”,做起了音像生意。“最多的时候,后宰门有十几家音像店,那叫一个壮观啊。”包老板突然关闭了正玩着的“植物大战僵尸”游戏,眉头一紧。2007年之后,后宰门附近的音像店相继关门,当年和他一起混迹音像界的兄弟大多已经转行,“有做经纪人的,有做烟酒批发的……”

  细数起这些转业朋友的命运,他看着货架上的碟片停顿了一下,叹道:“现在我也算是半转行了。”

  去年,包老板妻子取得高级验光师和配镜师的证书后,他们把这间五十多平方米的门面房一分为二,购置了一套验光设备,开了这间眼镜店。此后,眼镜生意逐渐取代音像,成为包老板一家的主要经济来源。

  “为什么不关掉?”

  “有些老客户,想买碟子找不到地方。”面对生意惨淡的音像店,包老板依然舍不得将之关停。因为,有一批客人一直在他这里买碟片。十多年过去,这些客户如今大多四十多岁。“他们年纪大,看不惯电脑。”他说,这是他给音像制品留下一席之地的主要原因。

  记者在网上搜索了“南京音像店”,相关信息不少,但按照地图上显示的位置前往时,大多被告知“几年前就关门了”。包老板的音像社,是为数不多的“幸存者”之一。

  据了解,目前南京大多数音像店已经关停,曾遍布于大街小巷内的碟片租售店也所剩无几,只有超市和书店中才能找到音像制品。多位业内人士表示,“音像店首先被盗版打败,后来互联网盛行,将正版盗版统统打败。”

  其实,不仅是音像行业,网吧、实体书店也有着类似的生存境况。对此,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广播电视与新媒体系主任周凯认为,这是经济生活中“新陈代谢”的结果。在新媒体大行其道的今天,人们的阅读习惯已经改变。面对重新划分的商业版图,商家只有重新进行市场布局,或转行,或升级,才有可能赢得商机。

  实习生 刘旌在洪武路为你摄影报道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

现代快报 360度 B3 南京音像店“濒临灭绝” 2011-8-25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