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8版:好书快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内容检索:
 
3 上一篇 2011年8月25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杯酒释兵权”其实是以腐败换兵权

  [内容简介]

  读宋朝的历史,乍一看去,有很多事情,总是很容易让人“读不懂也想不通”。譬如说,宋朝是一个由武将通过军事政变的形式篡夺政权组成的国家,按理说,这样一个“军人政府”应该实行“军人专政”。然而,它的军事与国防却“不及其他任何主要的朝代”,它所实行的却是“文人专政”。尽管它是中国历史上也是当时世界上最富裕的王朝,但这个国家却一直未能实现“富强”,而是极为异常地“富弱”……其中的许多人物与故事,在今天看来,也仍然非常生动。

  [上期回顾]

  赵匡胤当上皇帝后,担心军事政变再次发生,于是开始想办法对付手下的功臣。

  有一天,一直为此苦恼不已的赵匡胤把自己的“高参”——时任宰相的赵普找来单独谈话,问他说:“天下自唐末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就换了十个姓,战事频繁,苍生涂炭,这是为什么呢?我想从此停止战争,使国家长治久安,该从哪里着手去做呢?”

  赵普这人学历并不高,用现在的话说,顶多也就高中文化吧,是个半吊子书生,但自称“半部《论语》治天下”的他却很有真知灼见。宋初太祖赵匡胤和太宗赵光义的许多好主意、坏主意都是他出的。听了赵匡胤的话,他略略沉思了一下便回答说:“陛下能考虑到这些,真天下之福也。唐末以来,兵战不息,国家不安,其原因不是别的,而是武将兵权太重,君弱而臣强。今天要治好此患,没有别的奇巧办法,唯有夺其权力,收其精兵,控其财政,天下自然就安定了。”

  所谓响鼓不用重锤,明白人一点就通。赵普话还未说完,太祖便插话道:“爱卿不用再说,我已明白了。”于是,一天晚朝结束,宋太祖在宫中摆下酒宴,请来石守信、王审琦等大将。饮至酒酣耳热之时,太祖屏退左右侍从,对这些故友勋臣说:“我没有你们的帮助,就没有今天,你们的功劳非常大。但做天子也太艰难了,倒不如当节度使来得快活。我现在可是长年累月提心吊胆,不敢安枕而睡啊!”

  石守信等人不解其意,忙问:“这是何故呢?”太祖说:“这有什么不明白的呢,天子这个位置,谁不想坐坐啊?”石守信等人一听太祖话里有话,连忙惶恐地起身叩头道:“陛下何出此言,如今天命已定,谁敢再有异心?”太祖这时叹口气说:“我当然知道你们没有异心,可你们的部下将士如果要贪图富贵怎么办?倘若有朝一日,这些人把黄袍也加在你们身上,到时你们想不干,恐怕也办不到吧?”

  话说到这份上,众将恍然大悟,禁不住都吓出一身冷汗,害怕那种“狡兔死,走狗烹”的惨剧应验在自己身上,于是一个个惶恐万状,连声祈求:“臣等愚钝,望陛下哀怜,指条生路。”见此情景,赵匡胤坦然一笑,开导道:“人生一世,草木一秋,所以祈求富贵者,不过多积攒些金银,自个好好享乐,也让子孙不再贫穷。你们何不放弃兵权,选择好的田宅买下来,为子孙置下永久的产业;再多买些歌儿舞女,每天饮酒作乐,以终天年。这样,君臣之间,都无猜疑,上下相安,不是很好吗?”

  众将听罢,都长舒一口气,一再感谢太祖为臣下想得如此周全。这天晚上,酒席一散,众将各自回家,第二天上朝,不约而同,一起来了个“集体辞职”。赵匡胤当然一一“恩准”,同时或许还表现得“很不情愿”似的收回他们的兵权,同时不忘赏给弟兄们一大笔财物,打发他们到各地去做节度使。

  这便是历史上著名的“杯酒释兵权”的故事。这之后,据说赵匡胤又以同样的手法将一批节度使免去了职务,给予无实权的“奉朝请”之类的闲散职务。所谓“奉朝请”者,不必每日上朝,只需要每逢当月一、五日上朝朝见皇帝即可。就这样,仅仅通过几杯酒,精明的赵匡胤便颇有些戏剧化地将自己“卧榻之侧”那一帮拜把子兄弟彻彻底底地给搞定了。乍一看来,赵匡胤的“杯酒释兵权”好像很潇洒,很轻易,令人真有那种“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感觉。但实际上,赵匡胤却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从国家或民族利益的角度来看,应该说,赵匡胤聪明反被聪明误。且不说“杯酒释兵权”将一帮能征善战的武将手中军权剥夺了,对大宋帝国来说,无异于是自断己臂,作茧自缚,宋朝后来饱受外族欺凌与蹂躏完全与此有关,单就“杯酒释兵权”所开的一代风气而言,其后果就真的很严重。

  仔细想想,“杯酒释兵权”其实是宋太祖赵匡胤与整个武将集团的一场政治博弈,既然是博弈,作为博弈双方的任何一方自然都不可能无本生利,不付代价。在这场政治博弈中,武将集团所付出的代价是从此失去了手中的“兵权”,而这“兵权”当然不是白白失去的,它所换来的则是皇帝赵匡胤金口许诺与赏赐的奢侈与享乐。

  史载,在“杯酒释兵权”时,赵匡胤曾开导众武将说:“人生苦短,白驹过隙。众爱卿不如多积金宝,广置良田美宅,歌儿舞女以终天年。如此,君臣之间再无嫌猜,可以两全。”那话的意思再明显不过了,只要众将放下武器,不掌兵权,不再对他赵匡胤的皇位构成威胁,那么,其他一切都好说,想要什么都行。

  赵匡胤在“释兵权”时,表现得非常慷慨——当然是慷国家、民族之慨,用《宋史·石守信传》的原话说就是“赏赉甚厚”,给众武将开出了极为优厚的价码。透过现象看本质,所谓的“杯酒释兵权”,说白了,其实不过是宋太祖赵匡胤“以腐败换兵权”罢了。

  从某种意义上说,“杯酒释兵权”,不啻是赵匡胤给整个武将集团颁发了一张“腐败许可证”。由于有了皇帝亲自颁发的这张“腐败许可证”,所以,从那之后,武将们都“理直气壮”地进行腐败。据史料记载,太祖的武将们几乎清一色的都是些贪财好色之徒。

  这里,不妨对太祖时期的一些著名武将的贪墨情况作一简要列举:如史书上称石守信“累任节镇,专务聚敛,积财巨万”;王全斌“破蜀日,夺民家子女玉帛”,纵兵大掠蜀中……

  必须指出,太祖时期的一些武将在内心中——起码在最早的时候其实并不想贪污腐败,但因为害怕过于洁身自好,被赵匡胤怀疑有不臣之心,于是便只好“作秀”,故意装得自轻自贱,自甘堕落的样子。如石守信原本是一员仁将,虽作战勇猛,但一向重义轻利,可是,自从“杯酒释兵权”事件发生后,他忽然顿悟,从此开始追求声色犬马,疯狂聚敛财物,对他的这一“表现”,《宋史》如此评价道:“岂非亦因以自晦者邪?!”话说得很透彻,原来他老兄不过是像当年秦朝大将王翦那样,在出征灭楚途中为了消除秦始皇的疑虑,故意“自污”罢了。

  如果说,刚开始由于太祖的诱迫,有很多武将一时情非得已,在贪污腐败时还颇有些作秀成分的话。那么,久而久之,由于人性中普遍所潜在的诸如纵欲享乐等劣根性作祟,便习惯成自然,对贪污腐败渐渐习以为常了。由于自己有言在先,对武将们的贪墨腐败,赵匡胤是尽量“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有时,有的武将在这方面做得实在是太过分了,在必须要处理时,他也尽量高抬贵手,手下留情。

  赵匡胤的这些小恩小惠、耍小聪明的做法真的非常有效,此后,在大宋帝国内部,300多年间竟然再也没有发生过一起类似“黄袍加身”的政治事变。然而,天下事往往有一利则必有一弊。后面我们将要说到,“以腐败换兵权”对于大宋帝国来说,无异于自毁长城,慢性自杀。仔细算一算账,人们就会发现,这代价也真的太大了!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

现代快报 好书快读 A28 “杯酒释兵权”其实是以腐败换兵权 2011-8-25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