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3版:声音·看法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内容检索:
 
下一篇 4 2011年8月21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十重门”背后的权力傲慢

  故宫到底还有多少怪事隐而未发,谁知道呢。院长所回应的,不过是那些已经被人说出来的怪事,没有人说到的,院长一件也没有说。

  在中国科学界,有相当一部分人对科学没有兴趣。

  ——北京大学生命科学院院长饶毅表示永不参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并称自己落选的主要原因是“有人对我们这一群人回来感到不安、不自在”。

  故宫博物院的院长郑欣淼接受新华社专访,回应“十重门”,向公众致歉。这是8月19日下午的事情。

  这个面见记者的行为,距故宫5月11日发生展品失窃事件,正好100天。这100天里,故宫屡屡被曝丑闻,院长没有露面。这个面见记者的行为,离新华社报道“故宫等近期热点事件回应滞后遭质疑”,连半天都没有。院长接受专访,效率真是惊人。

  新华社在百日之期发出故宫回应热点事件滞后的报道,巧合还是有意,我不知道。院长郑欣淼接受专访,是自主而为,是想到了百天之期,还是被新华社报道促发,我也不知道。我只知道院长100天没有面对媒体,而故宫总共有“十重门”。

  “十重门”,涉及到故宫的方方面面,安保之失、文化之失、文物管理之失、文物研究之失、经营规范之失等等,靡不毕备。故宫仅在被曝一件一级文物被“无损检测”损坏二十多天后,派出了一位副长官面对媒体,表示没有“无胆瞒报”。“十重门”,绝大部分已被证实,但没有一件是故宫自己说出来的,大多数情况下,其主管部门文化部也未曾与闻。然而,故宫坚称从来不曾瞒报,即使发生几年都没有说出来也没有报上去的事情,都不存在瞒报的问题,最多只是迟报。

  时间,在故宫的标准来讲,可能是以朝代为单位的,所以它几年不报,乃至上百本善本书去向不明有近半个世纪,都不算瞒,而只算迟报。或者,故宫的眼光是非凡的,所以碎个盘子、扔几件佛像、泡一件屏风、丢上百本古籍,都属于“内部处理”的小事,犯不着上报文化部、通报全社会。

  文化部是否认可了故宫的做法,不得而知。故宫连发“十重门”,文化部几乎总是“还不了解”“正在了解”,但既少介入调查,也未痛加切责。故宫不肯面对公众,文化部并不生气;甚至故宫不肯向文化部报告实情,文化部也并不气恼。由此,故宫丑闻迭发,院长秘不见人,似乎也可以理解了。

  直至现在,故宫的一把手出来接受专访了,表示诚恳道歉了,保证要“公开透明”了,是不是意味着故宫就已经公开了呢?没有。故宫到底还有多少怪事隐而未发,谁知道呢。院长所回应的,不过是那些已经被人说出来的怪事,没有人说到的,院长一件也没有说。院长说“也许还会有新的质疑”,这就是说,如果还有什么丑闻曝光,大家不要惊讶,但在曝光之前,故宫不会说给大家听。

  故宫是一个什么单位,是从事公共事业还是经营文化产业?看起来都是,它既有可观的财政拨款,又可方便地支取门票收入,还有不被外人知晓的开发和经营。它既像一个文博事业单位,又像一个生财有道的企业,但你既不能在这里享受国家公益事业的福利,也不能得到市场化企业的良好服务。说到底,故宫尤其像一个独立性很强的衙门。

  说故宫像一个衙门,不只是因为它有副部级。在中国,哪样的公立单位没有行政级别呢?就是民营企业、股份公司,做大了,都会“比照”甚至奖励出一个级别来的。故宫像一个衙门,主要在于其作派。它的主要领导可以在公众热议中拒不出面。它面对每一个“已严肃处理过了”的丑闻,都能装出从没听过的样子,表示“已看到微博爆料,尚需了解”。它总是没有什么问题,除非你揭穿它有什么问题。它总是没有什么大问题,哪怕它不得不承认有问题。它善于装傻和装精、装不明白和装明白、装马虎和装不马虎——它负责表演一切,从无动于衷、高度重视到诚恳道歉。

  实话说,今天,就算衙门都未必会像故宫这样死猪不怕开水烫。面对沸腾的民意,今天真没有几个地方会完全装聋作哑,故宫却可以像真的活在皇宫一样,充耳不闻。这个副部级单位,做起生意来很活络,建福宫内的请柬都写“奉天承运”那一套,模拟皇朝尊严,但另一方面,舆论热议时,它又像“敬事房”一样,仿佛两耳听不到世间事了。

  故宫发生如此密集的丑闻,在世界同类机构里应属唯一。我不知道还要多少丑闻,还要多大的公众意见,才能使其领导羞于稳坐其位。证明故宫领导诚恳道歉的合适方式,是自请辞职。有人会说,真要计较,有几个单位能够比故宫好一些呢?可能确实如此,然而,我们还应该问:故宫这样丑闻连连,如果其领导都没想到辞职,还有谁会自行请辞呢?

  □时事评论员 刘洪波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

现代快报 声音·看法 A3 “十重门”背后的权力傲慢 2011-8-2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