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31版:新阅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内容检索:
 
2011年8月10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太平轮:拼起62年前的记忆碎片
  1949年2月1日《大公报》的太平轮事件报道及部分遇难者名单
  1949年前后,上海十六铺码头永远挤满了离开、逃亡的人群
  太平轮失事后部分幸存者合影
  吴漪曼
  王兆兰
  李昌钰
  郑培凯

  编者按:1949年1月27日,在农历年前夕,一艘从上海开往基隆的船,沉没在了舟山海域。千人以上的死难惨剧,许多人因此天人永隔,成了台海两地大新闻。为年节团圆或为闪躲战火流窜的家族,多是一家蒙难,或仅存孤儿寡母;家破人亡的家庭惨剧,一时间造成轰动,报章杂志都以世纪大惨案来形容。62年后,张典婉在她的《太平轮一九四九》中,尽最大可能打捞、还原那段沉寂已久的历史。

  太平轮是什么样的船

  共计行驶了三十五个航班

  太平轮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运输货轮,载重量2050吨。自1948年7月14日,中联企业股份有限公司以每个月七千美元的租金,向太平船坞公司租来,开始航行于上海、基隆间。

  太平轮从1948年7月15日起航,投入上海与基隆间,到1949年1月27日最后一班,共计行驶了三十五个航班。

  太平轮分为头等舱、二等舱、三等舱等,初期投入营运是作为交通船,船上旅客大半是来往两岸的商贾、眷属、游客、转进台湾的公务人员等。但是在同年秋日过后,因为国共内战情势紧张,当时固定行驶上海、基隆间的中兴轮、太平轮、华联轮,因为航班往返多,船只吨数大,往往是大家的首选,随着时局动荡,此时就成了逃难船。

  据中联企业公司第一班到最后一班船的记录得知,从1948年9月28日到10月26日之间是停驶的,“奉港口司令部出军差,由基隆运国军至青岛,再由青岛驶向烟台运国军至青岛,驶向葫芦岛装国军及军需到天津,由天津装伤兵运沪”。

  由这样的记载推论,当辽沈战役激战时,太平轮肩负了运送伤兵与补给军备的重任。

  一票难求,黄金换船票

  随着国共内战的火热开打,国民党兵败如山倒,蒋介石已作南迁准备。1948年秋冬,12月起,故宫国宝、中央银行的黄金,也几乎同时秘密启动;迁移来台的计划,使战火狂潮横扫,谣言四起;上海外滩实施宵禁戒严,但是船只无视宵禁,仍在夜间开航。

  1949年1月27日的太平轮,因为是年关前最后一班驶往台湾,大家都争相挤上船,希望到台湾与家人团聚。船只满载,加上来往两岸的商家运足了货物要到台湾销货,如迪化街南北杂货;加上各政府机关的报表文件,在档案中初估有钢材六百吨,中央银行重要卷宗十八箱,《东南日报》社整套印刷器材、白报纸与大批参考资料,国民党重要党史资料也在船上以及来往两岸商旅的账册,有人订购的五金、铁钉等原料。

  原本有效卖出的船票是508张,但是实际上船旅客,远超过千人。

  据曾经坐过太平轮的乘客记述:国共内战后期,所有船票不再是票面价,多用黄金直接换船票;特别是旧台币,每天贬值几万元,还不能换一碗面,黄金就是最佳的买票工具了。有办法的人,拿张名片也能上船。

  细数太平轮出事原因

  最后一班太平轮出事原因,众说纷纭,有人说是超载,有人说是船员只顾饮酒作乐。

  据档案中陈述,太平轮只是一艘中型船,但是那天上了近六百吨的钢条;太平轮上有船员告知不得再重载,但是船公司人员说,已经收了运费,货一定要到台湾。

  太平轮为了在戒严期间赶着出吴淞口,因此在黄浦江头加足马力,快速前进。冬日天暗得早,大船出港本应点灯,但是时局紧张,行驶在吴淞江口的大小船只都不鸣笛、不开灯。为了怕被军方拦截,太平轮改变航程,抄小路,往前快行。

  开船那天,正是农历小年夜,第二天就是除夕,全船大多数人都沉浸在欢乐气氛中,喝酒作乐,大口吃菜大口喝酒。但是船行出海,过了戒严区,迎面而来的是从基隆开出的建元轮,隶属益祥轮船公司;约十一点三刻时,两船呈丁字形碰撞,建元轮立即下沉,有些船员还立刻跳上太平轮;隔了几分钟,太平轮船员还以为没关系,结果没多久,有船员拿着救生衣下来,这时全船旅客惊醒,要求船长靠岸。

  据说船长立刻将太平轮往岸边驶去,希望能靠岸边,意图搁浅,可是船还未及靠岸,就已经迅速下沉;许多尚在睡梦中的旅客,根本来不及反应,就命丧海底。

  也有目击者陈述,太平轮过于老旧,原本在出事前已向美联船厂登记要换钢板、调换船壳,加以修理,可是还来不及进厂整修,就发生惨剧。

  那些与太平轮有关的人和事

  李昌钰的父亲上了这艘船

  这艘沉没的船上,云集了政商、名流与要员。如山西省主席邱仰浚一家与同行的山西同乡、辽宁省主席徐箴一家,蒋经国留俄同窗好友俞季虞,总统府机要室主任毛庆祥之子,袁世凯之孙袁家艺……还有许多当时公教单位迁台洽公的公务员,加上许多来往两岸的名人、商旅、眷属,在台湾受访者家属中,李昌钰之父,林月华之父,棒球名球评家张昭雄之父……都是早年成功富商;还有香港已故女首富龚如心的父亲,因为来台洽公,也不幸离世。

  事发后,太平轮受难者相关家属纷纷前往失事现场,李昌钰记得母亲雇用飞机盘旋失事现场海域,希望还有找到生还者的契机。

  当然更多的受难者家属,他们只有默默地等待,甚至直到今天,还有家属坚信,当年他们搭乘那艘太平轮的亲人只是走失了。

  她活下来了,那年十六

  王兆兰,年龄最小的生还者

  

  在官方公布的名单中,王兆兰是太平轮36位生还者中最年轻的一位,也是仅有的两名女性之一,目前住在台湾。当年她与母亲、妹妹、弟弟一起搭船,所有亲人不幸罹难,只有不会泅游的她,被人拉起来。

  1949年1月,母亲带着全家大小坐上太平轮,还有亲友们一起要到台北陪父亲过农历年。他们买了有房间的船票,但是她们几个姐妹,不想进船舱:空气差、浪大、很多人都挤在甲板上,她与小两岁的妹妹王兆仙还有亲戚潘云凤,手拉着手,穿了厚衣服在甲板上,甲板上人多,也热闹。

  “轰!轰!”两艘船以丁字形相撞,船渐渐倾斜,黑夜里万头攒动,海浪无情地打在甲板船身。她用力牵起弟弟的手、妹妹的手,母亲与她说的最后一句话是:“带好弟弟妹妹呀!”还来不及再看母亲一眼,妹妹已经被海浪冲走,母亲也立刻在眼前消失。

  在王兆兰的记忆中,好像半个小时,船就没顶,她记得自己吃了几口水,被浪打下去,再漂起来时,已经被人拉在木箱上。“别动!别动!”上面已有几个人,一边高、一边低的木板,大家扒在上面,还有位老先生,好像随时会掉下去,有人还不愿上来,怕一上来,把木板压翻了,就一手抓着木板一端,在海面上漂浮。

  一夜不敢合眼,身上的衣服全湿透了,清晨阳光洒满海面,一切噩梦似烟消云散,经过了生死离别,阳光初现;王兆兰面无表情,远远地一艘船走过,“叫呀!叫呀”!扒在木板上的人,身体僵硬麻木,大家用力地挥手大喊,希望远远的那艘船可以看到他们,把他们拉回岸边……

  到了台北,王兆兰的人生,似乎应了古人说——大难不死必有后福。她说她最庆幸的是好好念了十年书。之后在图书领域工作了一辈子,生养了四名子女,个个都很有成就,这是她最欣慰的事。王兆兰在台湾的人生顺利平稳,如今她在台北生活,过着含饴弄孙的退休生活,每周还去当志愿者。

  我觉得父亲从来没有离去

  吴漪曼,其父吴伯超为罹难者,是近代中国重要的音乐教育家

  

  “我觉得父亲从来没有离去。”六十二年前一场船难,让吴漪曼与母亲生活遽变,就像一片盛开丰美的花园,突然扫过狂风……沉落大海深处的是挚爱父亲,三个人的甜美世界提早凋零。

  1948年国共内战,时局紧张;十月,天气很冷,吴漪曼的堂兄、堂嫂邀她们到台湾玩,吴漪曼与母亲就在上海买了太平轮船票,父亲送她们上船后,便回到音乐学院替学生上课。

  1949年1月26日,任职于中央音乐学院的吴伯超,预备到台湾准备迁校工作,但是那时已买不到船票。他们赶到码头,岸边挤满了人;纷乱嘈杂中,大家高举双手,挣扎着希望登上太平轮。前回吴伯超因为送女儿上太平轮而结识的船上三副,看见音乐学院院长来了,就把自己的床位礼让给吴伯超。行前吴伯超给台湾的女儿发了电报说:“要到台湾来了,与你们一起过年。”

  然而,1月28日清晨,吴漪曼与堂兄一早到基隆等船,却得到了轮船失事的消息。在无尽的伤心、等待与煎熬中,吴漪曼与母亲的人生历经最重大的打击,母亲从此皈依佛门,吃素念经终身。

  向来受父亲言教、身教影响的吴漪曼,也与父亲一样,一生与音乐结缘,在台湾从事音乐教育工作,对所有学生热忱相待。

  这几年太平轮之友聚会中,只要时间允许,她也都会参加,不过她最大的心愿是重建基隆太平轮纪念碑。看到新闻,有人要把太平轮拍成爱情故事,她更是着急:“太平轮是生离死别,是时代的悲剧,怎么是只有爱情呢?真实的故事,超越了爱情太多!”

  他们与死神擦肩而过

  曾任国民政府立法院院长的梁肃戎,当年原是要与同乡一起上船,可是才出生的小女儿发烧得了肺炎,想想天寒地冻,还是等高烧退了再走。梁肃戎的儿子梁大夫回忆,还好因为妹妹发烧,救了全家。

  人在广东的刘乃哲导演,也提及他的叔叔刘赫南,当年在中华书局任职,带了十几口亲人,与徐箴是好友,结伴同行,也随这艘船沉没。刘乃哲一家,则是因为来不及买到船票而逃过一劫,家人从此两岸相隔,他在上世纪八十年代还写了有关太平轮的剧本——《海殇》。最近他正全心投入《庚子首役》电视剧的制作。

  2004年,张典婉与《寻找太平轮》制作人洪慧真,在上海与朋友张安霓用餐,一眼在餐厅里看见白先勇,他为了《金大班最后一夜》的舞台剧演出,来到上海。当说明是为了拍摄《寻找太平轮》纪录片而来的,白先勇手一指,指着在餐厅角落吃饭的客人。“哪!你们该访问他,他吐奶,没上太平轮,救了全家。”

  这位小时候吐奶、没上太平轮的小孩,名叫郑培凯,台大外文系毕业,在美国拿了耶鲁大学博士学位,笔名程步奎,是海内外著名诗人与散文大家。

  □张典婉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

现代快报 新阅读 A31 太平轮:拼起62年前的记忆碎片 2011-8-10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