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30版:发现 将军秘事之十六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内容检索:
 
2011年8月1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文武双全的开国将军林胜国
  林胜国(1914.10-2000.11):湖南省平江县人, 1927年参加革命, 1928年加入共青团,1930年参加红军,1932年由团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时期,曾任湘鄂赣军区保卫局执行科长、红十六师特派员。抗日战争时期一直在新四军,曾任一支队保卫科长、丹阳独立支队副支队长(政委)、苏北指挥部二纵五团政治处主任、六师十六旅独立二团政委、浙东纵队二旅政治部副主任。解放战争时
  1938年,林胜国和小警卫员在丹阳
  1977年春节,林胜国和夫人及子女在一起
  1941年,林胜国(右二)与战友们
  1988年8月,林胜国和孙女星星在古林公园下跳棋
  1945年4月,林胜国和夫人陈迪

  ■编者按:在南京雨花台功德园的红星园里,长眠着唐亮、杜平、饶子健、刘飞、刘先胜、聂凤智等百余位开国将军和老红军。他们每一个人的故事,都堪称一部壮丽的史诗,其中的篇章,既有战争年代的叱咤风云,也有和平年代的柔情大爱。《发现》周刊联合《铁军》杂志、雨花台功德园共同推出“红星园·将星闪耀”系列,一一为您介绍将军们的传奇故事。

  今年7月中旬,83岁的陈迪因为突发心脏病住进了医院。尽管病情紧急,她被连夜送往医院,但她仍旧不忘叮嘱女儿,一定要带上厚厚几叠打印好的关于丈夫林胜国的文字资料。在医院里,陈迪一有空就翻阅这些资料,字里行间,丈夫仿佛触手可及。

  “他个子不高,瘦瘦的,但是人特别精神;他是少白头,年纪很轻,头发就花白了,我妈妈第一次看到他,就对我说,女儿呀,你怎么找了个老先生……”说起已经去世整整10年的丈夫,陈迪的眼睛亮晶晶的,脸上的表情温暖而宁静。

  □本版主笔 快报记者 白雁

  陈毅交给他一项特殊的使命

  林胜国是第一批跟着陈毅东进的新四军指战员。到了茅山没多久,他就接到一项特殊任务。

  那是1938年的中秋节晚上,天气晴好、月朗星稀,时任新四军一支队组织科副科长兼保卫科长的林胜国正在和战友欣赏圆月时,突然,政治部主任刘炎的警卫员来喊他去谈工作。警卫员还告诉林胜国,陈毅司令员也来了。听到陈毅来了,林胜国猜测可能是要派个新差事给他。可是,会派什么?他猜不出来。

  林胜国匆匆赶去,见到陈毅后,刚一坐定,陈毅就笑着开口了:“请你来没别的,我们要派你出去带兵打仗。”这个突如其来的决定,让林胜国很吃惊:“首长不要开玩笑吧。我是做保卫工作的干部,只能做做机关工作,哪能带兵打仗?”

  听到林胜国这么说,一旁的刘炎开口了:“我们研究了,要你去丹阳延陵地区工作,那里有个区大队的自卫武装,有一百多人,他们要求我们派领导干部去。”

  陈毅和刘炎很清楚,位于南北交通要道上的延陵是新四军东进苏、常、太,北渡长江的必经之地,是茅山和各抗日根据地来往联系的交通要道,新四军控制那里,从战略上来说非常重要。眼下,当地的自卫武装急需一位善于带兵打仗的干部,可是一时半会却找不到合适的人。情急之下,陈毅和刘炎相中了一向沉稳的林胜国。

  听了陈毅和刘炎的分析,林胜国临危受命,第二天就带了一个勤务员一个副指导员,以新四军科长的身份前往延陵地区。此行,他肩负的使命是:高举抗日旗帜, 广泛宣传抗日救国,开展抗日统一战线工作,发展地方抗日武装。

  率领丹阳独立支队打响贺甲村战斗

  文质彬彬的林胜国能带好兵打好仗吗?很快,林胜国就用实际行动给出了答案。

  林胜国到了延陵以后,经过几个月的工作,这支自卫武装队扩大为五六百人,并于1939年2月被正式改编为新四军丹阳独立支队。在1939年到1940年6月期间,新四军北上苏北,东进苏、常、太地区的人员都由丹阳独立支队护送。林胜国还亲自带部队三次护送陈毅,在林胜国的《征程》诗集中,收入了《我送陈毅司令员到扬中》一诗,诗中写道:“三次送他越封锁,回忆起来情意长。”

  在近一年的时间里,丹阳独立支队与日、伪、顽军作战三十余次。其中,最有名的就是“贺甲村战斗”。

  林胜国将军的三儿子林陵,给记者讲述了那场著名的“贺甲村战斗”。“那是1938年11月8日凌晨,当时爸爸带领部队住在九里镇以北的大路村,得到多路侦察员的情报:有宝埝据点三四十名日军夜袭延陵镇扑空,大肆抢掠后准备原路返回。爸爸分析认为,敌仅三四十人,出其不意突然袭击,歼灭敌人完全是有可能的。他同时考虑到,万一打不下来,也要将敌人杀伤过半,然后拖住敌人,请求驻在不远前望庄和余巷村的新六团来支援。”

  上午八时左右,从延陵方向过来的日军,进入了林胜国布好的“口袋”,他一声令下,部队猛烈开火。一阵枪响之后,敌人当即死伤十余人。敌人一时走不掉,只有占据牲口山制高点顽抗,双方形成对峙状态。

  正当双方相持不下时,新六团团长段焕竞接到情报后,带领两个营的部队,迂回到敌人背后,乘其不备从九里镇以东向西对敌发起猛烈攻击。鬼子抵挡不住,溃逃到贺甲村,企图凭借建筑物和有利地形顽抗待援。

  延陵大捷歼灭日军168人威震江南

  中午十二点左右,当林胜国正在与新六团段焕竞团长等领导会商怎么全歼残敌的时候,日军宝埝据点出动一个中队有一百多人,前来解救被困贺甲村之敌。

  正当战斗胶着的时候,南边的枪声又响了起来,是老二团增援来了。原来二团团长王必成接到新六团的援助信和陈毅司令员的命令后,立即亲率一营赶到贺甲村西北,二团三营也于此时增援到达了贺甲村东之南雨庄、北雨庄一线。二团前来会合后,根据军部的指示,三个部队协同作战,部队由王必成统一指挥。

  下午二时,部队在王必成统一指挥下发起总攻。这一仗打得敌人晕头转向,死伤狼藉。到了深夜12点左右战斗结束,全歼了这股日本鬼子。战斗结束后,六团与二团除了留下少数处理伤亡的人员外,部队很快撤离战场。丹阳独立支队留下最后打扫战场。

  贺甲村战斗共毙敌168名,生俘日军三名,缴获轻机枪四挺,步枪二十八支,掷弹筒二具,指挥刀二把。这一战受到了延安总部的通电表扬,称之“延陵大捷,威震江南”。

  1940年6月,带着部队渡江后,林胜国先后参加了郭村保卫战、黄桥战役等,江苏大地处处留下了他战斗的足迹。上世纪80年代,当林胜国带着夫人陈迪到丹阳故地重游时,当地还有村民认出了他,并亲切地称他林科长。

  五次见面成就一生挚爱

  与林胜国第一次见面的情景,陈迪至今历历在目。

  1944年元旦的傍晚,刚刚参军到独立二团的陈迪,跟部门的一位束大姐,去参加晚上与团部的聚餐。在团部,陈迪见到了林胜国,“他是部队的政委,是首长,但却没有架子,很亲切地和我打招呼。他浓重的湖南口音,引起了我的好奇。他给我的印象是,虽然个头小小,但很精干很神气,很有军人的气质。”

  等他们第二次见面已是1944年四五月间,那时陈迪随军驻扎在宜兴南部山区的一个小村庄,“一天,正好遇到来检查工作的林政委,他主动向我打招呼,还问我:小鬼,你想不想要学习啊?我连声说‘愿意’。他又问:愿意学医吗?我立刻答应了。”不久后,陈迪被派到卫训队学习。学习期间,陈迪又两次遇到了林胜国,“再接触他,我就不那么紧张了,只感觉很亲切、很熟悉。”

  1944年底,陈迪毕业回到独立二团。“1945年1月的一天晚上,听说林政委来了,要找我谈话,我很高兴地就去汇报工作了。谁知道,他见了我,没几句话就直截了当地问我,愿不愿意同他结婚。我傻眼了:我才17岁,考虑婚事是不是太早了?随后我表示自己还小、不愿谈婚事。他听了,就很客气地说:那好,你只当我没说,就算没这回事。然后笑眯眯和我告别。”

  在战场上能打善战的林胜国,为了得到心爱的姑娘,来个了“侧面进攻”。“一天,我们疗养所的指导员到团部去办事,要我陪她去,我就去了。到了团部,她让我去卫生队找熟人玩。我一进卫生队,就被队长拉住,与我谈起了和林政委的婚姻大事。谈到最后,他们顺势以我的口气拟了一封信,让我抄一遍。我慌慌张张地抄写下来,还没来得及看就被拿走,立马交给了林政委。”这封信究竟写了些什么,陈迪一点儿印象也没有。与林胜国结婚后,她曾问过他,他很得意地说,“你说你很喜欢我啊!很愿意与我共同生活、学习、战斗啊!总之是你先给我写信的喔!”

  如今,回忆起丈夫,陈迪说:“我庆幸当年的‘组织介绍’,庆幸那个时代的‘别无选择’,庆幸我们的年龄差异,庆幸我嫁给了林政委。他是一个好丈夫、一个好父亲、一个好爷爷!我们相知相伴,幸福地生活了55年7个月零3天,我这辈子心满意足了!”

  “三热爱”和“四尽”

  总结父亲一生

  2000年11月11日,林胜国去世,精通诗词的二儿子林杰为父亲写下了这样一幅挽联:

  

  上联:铁骨铮铮戎马生涯 一介庶民出平江

  下联:正气荡荡荣辱不惊 两袖清风归自然

  横批:得大自在

  

  34个字,生动形象地概括了林胜国的一生。

  在儿女们的印象是,父亲一生淡泊名利,“他说,‘当你担任了多高的军职,你的身边至少牺牲了这么多的战友和部下,他们已长眠于地下,什么也未得到,我们侥幸活下来的人,还有什么资格为自己的军衔、职务、待遇向组织伸手呢’?”

  如果要用一句通俗的话来描述父亲,儿女们觉得,用“三热爱、四尽”最为恰当。“三热爱,就是热爱军队、热爱党、热爱国家;四尽,就是对国家尽忠、对长辈尽孝、对儿孙尽教、对社会尽责。”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

现代快报 发现 将军秘事之十六 A30 文武双全的开国将军林胜国 2011-8-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