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F10版:与爱同行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内容检索:
 
2011年7月26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与爱同行”反响强烈,近万册捐赠图书、40多万元捐款……
7月31日,让我们一起去固原 期待您的加入!
  热心读者捐来大量的书 快报记者 施向辉 摄
  三兄弟亲密无间,弟弟刘康龙(中间)挑起家庭重担 是钟寅 摄

  “与爱同行——2011快报·景光固原助学行动”自7月11日启动以来已经半个月,读者们的爱心和热情超乎了我们的想象,在短短的十几天里汇聚成爱的海洋。每一天,参与爱心助学的人数都在不断增加,报社办公室里辟出的物资存放区域越来越大,堆得越来越高,都是热心读者送来或者邮寄过来的物品。而我们也将于7月31日启动活动第二阶段——爱心固原行,把爱心人士捐赠的物资送往当地,同时诚邀更多读者加入到我们的团队中来,“与爱同行”!

  □见习记者刘伟伟 快报记者 李彦

  爱心反馈

  每天都有众多读者献出爱心

  截至昨晚7点,快报96060热线已先后接到近2000个热心读者来电,收到约10000册图书,十几台电子琴、吉他以及数百件体育用品,爱心捐款更是高达40多万元。

  这些捐赠物资的“报到方式”也多种多样:走路、打车、坐公交、下雨天骑自行车,每天都有读者送过来。还有一大部分是南京以外的读者邮寄过来的几十个爱心包裹。这份爱心、这份执着让我们感动,也让我们深感责任重大。

  我们目击着固原的贫困,也体会着孩子们的坚强;我们感受着读者们的爱心,也无奈于力量的有限。我们只希望,以微薄的力量,搭建一个爱的平台,让更多的人了解、帮助这些孩子。

  吹响号角,7月31日奔向固原

  还有很多读者打进热线,要求参与活动第二阶段,跟随快报将爱心捐赠物品送往固原。

  “带着孩子去,让小朋友看看,去固原亲身体验一下,让他们知道还有这么多同龄小朋友生活有多么艰苦,让他们懂得关怀他人,学会付出奉献。”这是大多数报名家长的心愿,同时也想通过此次固原之行直接去一对一帮扶当地的贫困生。

  感谢这些家长,感谢你们对固原孩子们的爱心,感谢你们对快报的信任与支持。不管是前方4位支教记者,还是后方的团队,我们也一直在努力做着准备工作。现在,我们已经在积极准备,并期待着更多热心读者能够加入到此次活动中来,奔赴固原,见证我们“与爱同行”。

  目前,我们定于7月31日下午乘火车出发。此后几天,我们将带领热心读者代表前往固原当地希望小学捐赠爱心物资,与学生们互动,届时晚上住在大山深处村民家中,与他们同吃同住,还可以跟孩子们一起喂羊、剥杏子、晒杏干。

  不过,因为固原的特殊地理条件,对您的实际身体状况、时间安排等都有一定的要求。此外,因人数限制,我们将在现已确定的10位代表的基础上,再招募5-10位爱心人士一同前往。如果您是音乐老师或爱好者,可以弹琴,和孩子们唱歌跳舞;如果您是体育健将或爱好者,可以教孩子们打球;如果您是美术或书画爱好者,可以泼墨挥毫,带着孩子们画画……都行,只要您有一颗爱心,我们都无比欢迎。

  我们是兄弟

  供两位哥哥读书

  三弟辍学挑起重担

  父亲重伤倒下,欠下沉重债务

  今年16岁的刘康龙在今年9月就能升入初三,按照他以往的成绩,只要继续努力,很有希望考进西吉县的重点高中。可在5月底,刘康龙突然向老师申请休学,他要出去打工。老师为他的决定惋惜,刘康龙却别无选择,因为家里的情况实在供不起三个兄弟一起上学。

  他家在固原市西吉县的龙川村,2007年,父亲驾着农用车摔下了十几米深的山沟,腰腿伤势严重。家里最重要的劳动力倒下,经济情况变得困难起来。两万多元的积蓄很快就花光了,又向亲友借了3万元,才勉强完成了父亲的手术。

  四年过去了,父亲依然不能行走,必须依靠轮椅活动。母亲四五点就起床,忙着照顾父亲起居,忙着田里的农活儿。刘康龙和两个哥哥看到母亲一天天苍老,一天天消瘦,心里特别难受。三人在学校里省吃俭用,几乎都是靠馍馍和白开水填饱肚子。

  为了兄长,他去工地赚钱

  三兄弟经常聚在一起商量对策,尤其是最近一年,他们特别着急。大旱让庄稼歉收,没有余粮能出售,这也意味着家庭失去收入来源。“辍学打工”这个念头常常浮现在他们的脑中,哥仨成绩都很优秀,任何一人辍学都很可惜。“我辍学吧,打工来供两个哥哥读书。”刘康龙主动站了出来。当他说出这个想法,不仅两个哥哥不答应,就连父母也不同意。刘康龙本是家里最受宠爱的小弟,两个哥哥都觉得应该自己去打工。

  可刘康龙有自己的想法,大哥读高三,二哥就将升入高中,成绩都很优秀,这么关键的时候,若放弃学业,恐怕再也没有机会重返校园。自己的年纪最小,辍学打工,以后还有机会重新读书。他问了在外打工的舅舅,建筑工地的工人每天能有六七十元的收入。他计划,用这笔钱重返课堂读书,不仅减轻家庭负担,还能供养两个哥哥上学。

  刘康龙没向家人说什么豪言壮语,背着家人向老师说了自己的打算,又联系了一家可以打工的工地,就背起行囊去了县城。

  暂时辍学,但他并不放弃希望

  坐在课堂里读书的大男孩,一下子来到尘土飞扬的工地上,累得够呛。这里每天工作11个小时,和其他壮汉一起扛钢管、搬砖头。他手上磨出了血泡,脖子晒得蜕皮,咬着牙坚持了近两个月,直到最近农忙,才请假回家收小麦。

  到家时,两个哥哥看他又黑又瘦,抱着他几乎要流出眼泪。“弟,你受苦了。哥会争气,一定考上名牌大学。”刘康龙把挣到的薪水塞给家人,搂着两个哥哥,直说自己很好,不提一句工地上受苦受累的事情。

  与记者交谈时,刘康龙依然保持着乐观。这个大男孩暂时中断学业,但并未放弃中断学业的希望。

  “成绩怎么样啊?”

  “还可以,班上前几名。”

  “有人资助,你还愿意去学校读书啊?”

  “当然愿意,我想读书。”

  刘康龙对学业很有信心,他表示,虽然在打工,但自己坚持看书自学,只要有机会一定会重返课堂,肯定不会把课程落下。

  快报记者 是钟寅 孙羽霖 见习记者 曾偲

  支教日记

  默默的情怀

  昨天又送走了两位在柳湾村支教的大学生,小朋友们哭得一塌糊涂,纷纷抱住哥哥们的腿不让他们离开,一把鼻涕一把泪,离别场面非常感人。不禁想起曾有个来支教的大男孩不无伤感地说起他的支教感受:“不是不想爱,不是不去爱,怕只怕,爱也是一种伤害。”这首有点俗套的汪国真的爱情诗用在支教者的身上倒也显得真切。

  支教者们一个月时光的到来与离开,在孩子们眼里总是显得太短暂,他们总是不能理解为什么这群给他们演绎外面世界的哥哥姐姐好好的突然要离开。“为什么要走呢?是因为我不听话吗?我以后再也不到处乱跑了,哥哥你不要走。”小马艳睁着泪汪汪的大眼睛问道。

  谁也不能给孩子们答案,这也是当初那位支教大学生的担忧:“我不知道我们这样短暂的过来又离开,对他们是不是一种伤害,孩子们现在渐渐向我们敞开心扉,愿意跟我们分享他们的故事,但他们却不知道我们有可能一二十天过去之后,就再也不会有联系。”

  人与人之间的际遇总是短暂而奇妙,大家相互交错而过,但不知道还会不会再相逢。孩子们还不懂得这些成人世界无常的人生感叹,他们只会哭哭啼啼地追着离开的班车,因为里面有他们舍不得的哥哥姐姐们;他们会在支教者宣布走的一瞬间把他围住,只是单纯地以为这样就可以不分别;他们还会猜测好多种可能,喋喋不休地询问是不是他们的错,只是因为他们不理解其他的理由。

  还好,成长会告诉孩子们分离是一种人生的必然,而努力会让大家彼此的际遇延长。孙斐从六年级就接触到了来村里支教的志愿者们,整整四年的暑假她都在到来的喜悦和离别的伤感中交替着,只是她渐渐明白走出大山、考上大学的必要性:这样她就能再次见到舍不得的哥哥姐姐们了。

  我想,这就是支教者们播种下的希望吧,即便只有短暂的一个月时光,也能在大山里的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外面的世界很精彩,除了离别,我们还有重逢的期盼。

  还是套用汪国真的诗:我们正是为了爱,才悄悄躲开。躲开的是孩子们的泪眼朦胧、依依不舍;躲不开的却是那份默默的情怀,那份和孩子们一样期待重逢的心。

  所以,离开的支教者们都抱着这份默默的情怀,轻轻地说:“孩子们,我们山外再见!”

  

  见习记者 曾偲

  2011.7.25

  结对帮扶

  大山深处,这些孩子等你来牵手

  姓名:刘立龙、 刘蛟龙、 刘康龙

  出生时间:1991年4月,1992年11月,1995年3月

  学校:固原市西吉四中,苏堡中学,辍学

  家庭情况:2007年,父亲从山上摔下深沟,从此腰部以下截瘫,经济陷入困境。父亲看病花去了5万多元,其中3万元是负债。3个孩子上学从此就没吃饱过,一直是馍馍和白开水,三兄弟全部读书已经不可能。

  个人情况:三兄弟成绩都非常优秀,大哥是年级前列。三弟为了能让两个兄长读书,主动要求辍学,去县城的工地搬砖头,抬水泥,挣下一学期的学费。二哥想放弃高中,改读职高,减轻家庭负担。

  建议资助费用:每月300-400元

  

  姓名:戴淑霞

  性别:女

  出生时间:1994年

  学校:固原市苏堡中学初三

  家庭情况:父亲患有风湿性关节炎,久治不愈,无力出去打工,都是母亲操劳农务。家中有子女4人,戴淑霞是大姐。几个孩子都非常节省,从不向父母要新衣服,吃饭也都是馍馍,很少能吃到热面条。

  个人情况:戴淑霞在全年级排名靠前,班级保持前三名,成绩优秀。语文、数学平均发展,英语成绩略差,但她非常努力在学习英语,争取尽早赶上。

  建议资助费用:每月300元

  

  姓名:王甜甜

  性别:女

  出生时间:2002年

  学校:固原市龙王坝村小学二年级

  家庭情况:家中兄妹3人,她最小。父亲三年内两次大腿骨折,至今还在卧床,以后很可能不能再干重活。母亲要照顾父亲,又要照顾孩子,无法出去打工,只能靠种田为生。家庭情况原本还凑合,但看病花费了不少积蓄,父亲又不能再打工,经济陷入困境。

  个人情况:王甜甜是一个爱笑但不爱说话的小姑娘,她很想继续读书,但家庭情况困难,不得不因为家务分出一部分精力。暑假里她能帮着做一些家务,帮着妈妈一起到田里收麦子。成绩中等,数学成绩较好。

  建议资助费用:每月300元

  姓名:谈鑫龙

  性别:男

  出生时间:2000年

  学校:固原市彭阳县罗洼寨科小学五年级

  家庭情况:父母种田,为照顾家里重病老人没有外出打工,收入微薄,住的是上世纪80年代的土窑。

  个人情况:性格内向,但是成绩优异,据介绍,在今年上半年,孩子被评为县级三好学生。

  建议资助费用:每月200元

  

  姓名:白小琴

  性别:女

  出生时间:2000年

  学校:固原市彭阳县新集乡中心学校三年级

  家庭情况:父母离婚后,白小琴姐妹俩跟随父亲,父亲再婚,继母接连生下几个妹妹和一个弟弟。父亲在家种田,收入很低。

  个人情况:孩子学习不错,比较懂事,班主任说,白小琴是班里最困难的学生。六一节全班人都换新衣服,只有她没有,但老师仍然让她一起参加节目。

  建议资助费用:每月300元

  

  姓名:陈涛

  性别:男

  出生时间:2000年5月

  学校:固原市原州区西关小学五年级

  家庭情况:父母在村里务农,陈涛和读高中的姐姐租住在西关小学里,只有简陋的床,生活艰难。

  个人情况:性格外向,上课爱积极举手发言。语文数学成绩都在80分左右,属于中等。

  建议资助费用:每月300元

  

  姓名:尕娟

  性别:女

  出生时间:2000年

  学校:固原市彭阳县新集乡中心学校三年级

  家庭情况:家庭比较复杂,尕娟出生那年,父亲已将近六十岁,母亲是残疾人。她两三岁时,父亲因病去世,母亲直接回了娘家,只能住在邻居家里,邻居帮助她家种田。姐姐结婚后,尕娟仍在邻居家。

  个人情况:从小缺少母爱,有自闭心理,不愿上学,老师多次家访才把她叫回学校继续读书。

  建议资助费用:每月300元(如果您善于心理沟通,应该更有利于帮助这个孩子)

  姓名:姬小丽

  性别:女

  出生时间:2002年

  学校:固原市彭阳县新集乡中心学校三年级

  家庭情况:家里有三个孩子,两个女孩一个男孩,爷爷奶奶身体不好,所以父母都在家照顾,并没有外出打工,仅靠几亩田的收入,经济状况很不好。

  个人情况:一年级时成绩不太好,但随后的两年进步很大,今年的语文考了80多分。有一次班主任检查作业,姬小丽没完成,便主动伸出手让老师打两下,老师觉得孩子很懂事,就督促以后改正。孩子很激动地说:“谢谢老师!”

  建议资助费用:每月300元

  

  姓名:姬雪儿

  性别:女

  民族:回族

  出生时间:2001年

  学校:固原市彭阳县新集乡中心学校四年级

  家庭情况:家里很穷,父亲在外打工,母亲在家照顾三个孩子,姬雪儿是家里的老三。家里只有一个人的土地,母亲和孩子们都没有土地,主要经济来源就靠父亲打工,年收入大概8000元到9000元之间。

  个人情况:是班里比较听话的孩子,性格乖巧,学习成绩中上游,团结同学。

  建议资助费用:每月200元左右

  

  姓名:马玉强(哥哥)、马玉祥(弟弟)

  性别:男

  民族:汉族

  出生时间:2000年(双胞胎)

  学校:固原市彭阳县新集乡中心学校四年级

  家庭情况:母亲怀着他们俩的时候,腿部骨折了,但为了孩子着想没有治疗,等生下他们后已经无法治愈,现在成了残疾人。家里四个孩子都在上学,他们是第三胎。父亲在外打工,残疾母亲在家照顾孩子,家庭年收入7000元左右。

  个人情况:两兄弟在同一个班里,成绩都在中上游水平,但性格比较内向,都比较喜欢看书。

  建议资助费用:每月300元左右

  

  快报记者 张瑜 孙羽霖 采访、整理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

现代快报 与爱同行 F10 7月31日,让我们一起去固原 期待您的加入! 郑春平 2011-7-26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