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4版:柒纵深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内容检索:
 
2011年7月24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从“大草原”到“看海” 旱涝2011
  这是5月20日在法国西部昂斯尼拍摄的安茹-布列塔尼桥下卢瓦尔河干涸的河床。
  6月19日,江西德兴市再次遭受强降雨袭击。河流水位迅速上涨,大片农田和村庄被淹,多处山体出现滑坡。
  6月10日,在英格兰西南部城市普尔附近,消防人员在着过火的土地上喷水。
  7月20日,受大雪影响,智利阿劳卡尼亚区部分村落约有16000名居民无法与外界取得联系。
  7月22日,美国纽约最高温度达39摄氏度,在布鲁克林区,人们在打开的消防水龙头边嬉水。
  2011上半年全球极端天气一览 俞晓翔 制图
  6月28日,长沙市芙蓉路一段路面积水严重
  今年1~5月,南方大旱,洞庭湖变大草原

  进入6月,北半球的天气开始分化。在此之前,50年未遇的罕见大旱席卷了这里的大部分地区,人们的生活和工农业生产都受到严重影响。大旱之后,中国南方旱涝急转,前一天还在紧张抗旱的人们,迅速投入到防汛抗洪中;欧洲大陆持续强降水,多个城市被淹;而在太平洋彼岸,美国200多个城市创造了高温纪录,肆虐的高温加剧了干旱,山火频发,粮食减产……而在南半球,年初的澳大利亚遭遇了“史上最惨的”洪水,7月的玻利维亚则迎来了20年一遇的暴风雪。

  数据显示,2011年前六个月全球自然灾难造成的经济损失,已经超过史上“最昂贵”的灾害年2005年——2011年成为新的史上“最昂贵”的灾害年已无悬念。

  事实上,近年来人们一直关注着极端天气。2009年的冬季,欧亚大陆被极端寒冷大范围笼罩着;2010年,则是俄罗斯和中国有史以来最炎热的夏天;今年,英国在经历了三百年来最冷的冬天之后,又迎来百年来最暖和的春天,斯诺顿市更是有了一场六月雪……凡此种种似乎都在告诉人们,“极端天气时代”来临了!

  

  

  □快报记者 陈曦

  旱涝急转,历史罕见

  过去的一周里,在经历了几场暴雨的洗礼之后,南京终于告别了漫长的梅雨季节,迎来了大暑。据报道,这是10年里最长的一个梅雨季,长达38天,同时也是个“涝梅”,降雨量较常年偏多。

  就在一个多月前,南京还遭受着60年来最严重的干旱。南京最大的湖,石臼湖,完全干涸,放眼望去是一马平川干裂的河床,小汽车也可长驱直入到达湖中央。雨季让石臼湖迅速缓解了干旱,恢复了原貌。

  旱涝急转让中国南方面临更为严峻的考验。

  5月前,长江中下游部分地区还饱受着干旱之苦,守着大江大湖“喊渴”。可是几天后,风云突变,这一地区大雨倾盆,上百万人遭遇洪灾,农田受淹,房屋倒塌。

  据报道,整个1-5月,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浙江等地降水与多年同期相比偏少四至六成,为近50年来同期最少年份。位于这一区域的中国四大淡水湖——鄱阳湖、洞庭湖、太湖、洪泽湖,水位严重偏低,面积严重缩小,湖底变“草原”,给湖区生态和百姓生活带来严峻考验。

  6月初,形势迅速逆转,干旱被来势汹汹的洪水取代。前一天还在紧张抗旱的人们,24小时后,就投入到防汛抗洪中。

  今年以来江西省37个县市出现严重干旱。而6月3日开始,这个省出现了范围最广、强度最大的连续暴雨过程。降水让江西旱情基本解除,但也导致中北部地区出现旱涝急转,部分地区出现水灾。

  在湖南省,6月2日出现了持续的强降水,让这个省份从“火热”直接进入“水深”之中。截至6月9日,湖南有4个市州122万人遭受洪灾。

  6月3日以来,长江中下游及以南地区迎来了较强降雨过程。鄱阳湖、洞庭湖水系主要河流水位普遍上涨,赣、湘、黔、闽等省份有10多条河流发生超警洪水。

  长江水利委员会水文气象专家称,长江中下游过去也发生过“旱涝急转”现象,其程度没有这次的剧烈,短时间内这么多地区由望天“喊”渴到暴雨成灾,可谓历史上罕见。

  进入7月,南北方出现了截然不同的天气现象:江苏、江西、安徽、福建、云南、贵州、广西的一些地方,降雨相对集中,局地强降水;而在湖南、湖北、河南、山东、辽宁、内蒙古、青海、新疆等地则很干旱。风雹等极端天气共导致赣粤川陕四省4人死亡。

  国家减灾委办公室发布的情况显示,2011年上半年,各类自然灾害造成全国2.9亿人次受灾、449人死亡(含森林火灾死亡41人)、100人失踪、296.4万人次紧急转移安置。

  据介绍,总体上看,上半年全国自然灾害灾情接近近年同期平均水平,但局部地区受灾严重,主要呈现出五个特点:一是水旱灾害损失大,旱涝急转明显。二是地震灾害活动频繁,台风登陆相对集中。三是低温冷冻灾害损失重大,风雹灾害点多面广。四是重复受灾严重,人员伤亡集中。五是极端天气事件频发,城市受灾突出。

  在上述背景下,《关于加强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及信息发布工作的意见》7月20日出台。中国气象局局长郑国光表示,近年来,我国极端天气事件增多,突发性、局地性气象灾害呈现多发、频发、重发态势,因其历时短、突发性强、发生规律异常,对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及信息发布工作提出了严峻挑战。

  他说:“今年上半年全国的天气气候是复杂多变的,上半年全国的平均降水量是近39年来最少的,气象干旱也属于偏重。而全国上半年的平均气温也是过去15年来最低的,所以,冷暖起伏也是最大的一年。”

  至于未来,国家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预计,今年秋冬季,我国江淮、黄淮、江汉、西北、西南、西藏大部分地区,降水量会比常年同期偏多,特别是陕西、甘肃、宁夏、山西、河南秋雨偏多。

  不断“沦陷”的中国城市

  急剧变化的天气考验着中国的城市。据不完全统计,在过去一个月,至少已有14个城市暴雨之后出现内涝。不少网友戏谑:如今可以“去武汉看海”“到杭州观水漫金山”“坐北京地铁赏水帘洞景”……网络上,“城市看海”的照片铺天盖地。

  暴雨面前,即使是首都北京,也显得脆弱不堪。6月23日下午4时30分左右,北京突降暴雨,截至当晚7时,城区平均降水57毫米,个别地区最大降水量达182毫米。这场暴雨让北京城狼狈不堪,城区多处积水,道路瘫痪,形成了众多网友眼中的北京“新八景”,比如“二环观海”“水上机场”“地铁瀑布”等等。

  北京并不是今年第一个“沦陷”的国内城市。6月9日至24日,半个月之内,武汉连降三场暴雨,积水路段遍布三镇,全城拥堵。其中武汉大学两次被淹,校园成了水上乐园,“到武汉大学去看海”,一时成为风头无两的网络热词。

  6月28日,长沙城区出现罕见暴雨,从8时至14时,6小时内降雨达54毫米。积水路段宛如“泽国”,当地网友戏谑:“威尼斯用一千多年做到的事,武汉用几天做到了,北京用一天做到了,长沙用一个小时做到了!”

  7月18日,南京遭遇今年入梅以来最大的暴雨,新街口、湖南路多处地区大面积淹水,玄武湖隧道积水最深达腰部,城市雨污分流工程被指为“花架子”。

  据不完全统计,今年6月以来遭遇内涝的城市多达14个:北京、武汉、深圳、杭州、南昌、长沙、合肥、南京、成都、扬州、江阴、咸宁、万源、日照。

  事实上,近些年来,每每雨季来临,便有不少城市加入“水城”队伍。住建部2010年曾在全国范围内组织过一次城市调研,是次调研结果显示,全国三分之二的城市都曾发生过内涝事件。

  城市经济密度比较高,内涝带来的损失不可小觑。6月23日,北京内涝,两名青年因下车推雨中熄火的汽车掉入污水井中,瞬间被水卷走,隔天两人的尸体才被发现。6月28日,暴雨导致长沙金盛布业市场内280多家门面仓库被淹没,商户损失惨重。

  “世纪大旱”席卷北半球

  今年上半年,大旱席卷的不仅是中国,而是整个北半球,人们的生活和工农业生产都受到严重影响。

  美国的旱情甚至比中国更加严重。今年春季以来,美国中部和西部、南部有9个州的大部分地区遭遇20年至50年一遇的“极端干旱”,得克萨斯州和路易斯安那州小部分区域遭遇了50年至100年一遇、最严重级别的“异常干旱”。另外,密西西比州、亚拉巴马州、佐治亚州和南卡罗来纳州部分区域遭遇“严重”或“中度”干旱。这次持续时间很长的旱情不仅使农业减产,也加剧了森林火灾的风险。在得州种植花生和棉花的农场主约翰·布彻无奈地说:“我真不知道我们还要忍受什么。以前从来没见过这么干,不记得有类似这样的事情发生。我们可能失去一切。”

  持续的高温加剧着干旱。7月17日,美国国家气象局发出警告,接下来的一周,从美国的中南部到东北部,极端高温区域仍将影响美国大部分地区。当日有36个州气温超过了历史同期水平。国家气象局已经对17个州发出了高温警告。近日,美国平均气温比正常值高8摄氏度,很多地区都超过了38摄氏度的警戒值。局地高温达43℃,已致28人死亡。

  在干旱持续恶化的同时,致命的龙卷风今年一再光顾北美大陆,单4月份就有600多起,其中在密苏里州的乔普林,一起龙卷风还夺走了138人的生命;6月,亚利桑那州的人则不得不奋力与“史上最大的山火”搏斗,密苏里河又出现“史上最大洪水”……

  热浪也侵袭着墨西哥。今年5月,全国31个州的11个州处于高温警戒状态,有些地方出现48.8摄氏度的高温,全国出现9000多起山火。而去年11月至今年2月,墨西哥北部受寒流袭扰,气温降至摄氏零下25度,是最近124年来最低的。

  世界气象组织在日内瓦发表公报说,从今年1月至5月,欧洲大部分地区遭遇持续干旱。特别是2月至5月这4个月的总降水量,相当于1951年至2000年半个世纪同期平均值的40%至80%,西欧和中欧部分地区甚至不到40%。

  许多国家的旱情创造了历史纪录:在瑞士,2011年是1864年以来最干旱的10个年份之一;在法国,今年1月至4月是1975年以来最干旱的月份;在德国,今年春季是一个世纪以来最干旱的春季,大部分河流的水位降至世纪最低点;在英国西南部,今年3月是1953年以来最干旱的3月。

  干旱带来的损失是惨重的。中、西欧的农作物生长状况远差于平常年份;莱茵河水位降低已影响了航运;荷兰、德国、英国等国,森林火灾的危险达到最高;法国28个省宣布限制用水。不少核电站因为没有足够的水用来冷却,不得不暂时关闭。但进入6月份,欧洲又迎来强烈暴风雨,法国和德国多个城市的街道简直变成了河流。

  在东北亚,干旱也并非个别现象。在朝鲜半岛,朝中社说,今年以来朝鲜全境持续干旱,降水量是1977年以来最少的,给农业生产带来负面影响。

  气候异常是大旱主因

  什么因素导致了北半球如此罕见的干旱?对此专家们普遍认为,罕见旱情的背后,是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发生的“拉尼娜现象”等异常状况。

  世界气象组织5月23日在日内瓦发表的公报显示,去年年底到今年春季发生的“拉尼娜现象”,引发了世界一些地区的气候紊乱、旱涝异常。

  “拉尼娜现象”又称“反厄尔尼诺现象”,指太平洋中部和东部海水异常变冷,导致太平洋上空的湿润空气压力偏低。“厄尔尼诺现象”则表示这部分海水异常变暖。本次“拉尼娜现象”始于去年7月中旬,今年1月达到顶点,2月开始减弱,5月才进入消退阶段。

  科学家认为,从太平洋中部和东部的海水温度变化来看,这次“拉尼娜现象”强度中等,但从海平面气压、风力、云量变化等大气条件看,这是一个世纪以来最强的“拉尼娜现象”之一。

  罕见强度的“拉尼娜现象”,往往伴随全球性气候异常。以美国中部和西南部为例,主要表现为气温高于以往、降雨减少。对于东亚地区,主要表现为大陆上空存在稳定的高气压带,太平洋上空的湿润气流不能流向大陆带来降雨。一旦“拉尼娜现象”减弱,太平洋海水温度上升,其上空的湿润空气压力增大,又会给大陆带来丰沛降水,甚至造成所谓“旱涝急变”。

  对于欧洲的干旱,世界气象组织解释说,今年春季西欧和中欧上空也存在一个罕见的稳定高气压带,阻止了北大西洋上空的湿润气流给欧洲大陆带来降雨。

  在更广泛的背景下,“拉尼娜现象”和“厄尔尼诺现象”频繁相继发生,飓风、干旱、洪涝等灾害性天气发生频率增加,破坏力加剧,是全球变暖的一个重要标志。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早已确认,20世纪中期以来全球平均气温的升高,很可能由人类活动导致二氧化碳排放增多所致。

  不极端反而不正常?

  实际上,近几年来人们一直在关注和讨论极端天气。

  在2009年的冬季,欧洲、亚洲和北美洲被极端寒冷大范围笼罩着,美国多个地方不断出现最低气温纪录;欧洲的暴雪中断了空中和陆路交通。

  而到了2010年6月,则是莫斯科有气象记录以来的最炎热的夏天,从7月开始一直到8月中旬的高温,导致俄罗斯欧洲国土部分爆发大规模的山林大火,有害气体影响了数以千万计的人。时年8月,巴基斯坦遭受了历史上最糟糕的洪灾,2000多万人受灾。

  2010年也是近十年来中国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发生频率、强度和影响最大的一年。极端高温和极端降水事件发生之频繁、强度之强和范围之广历史罕见。2010年夏季,有多个地方高温打破了历史极端纪录,因此中国有了史上最热的夏季。极端降水事件为1961年以来最多,台风登陆比例为有记录以来最高。

  澳大利亚的昆士兰州,去年12月和今年1月因为连遭暴雨,遭遇了“史上最惨的自然灾害”,经济损失达300亿澳元,居民生活遭到破坏,清理工作至今还没结束。

  对非洲,老天似乎一直没什么好脸色。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东南非地区主任哈吉阿斯·西6月2日在内罗毕发表声明说,由于非洲之角地区长期遭受严重干旱侵袭,目前这一地区已有180万5岁以下儿童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此外,世界上其他地区也都不同程度地出现反常天气。有新的研究显示,过去几年在140多个国家发生了自然灾害,说明现在的气候正变得越来越极端。乐施会的一份报告说,在1980年代,洪水和暴雨引发的灾害,全球平均每年有133起,而现在,这一数字已经上升为350起了。面对这些数据,一些人在惊呼“极端天气时代来啦”!也有人说,由于极端天气变得如此频繁,所以现在应该把“极端天气”称为新的正常天气,不极端反而不正常。

  极端天气推高全球粮价

  到底是什么原因让极端天气变得如此频繁?到目前为止,科学界大多数人的看法是,全球变暖是导致极端天气的主要原因,而人类活动大量的碳排放则是气候变暖的重要原因。当然,也有不少人质疑这一说法,认为这是地球自身的变化,人类活动对其影响甚微。这一争论,对目前各个国家关于限制碳排放谈判中采取的立场也有很大影响。

  虽然极端天气的原因有争议,但其严重后果已是人所共见。

  德国慕尼黑再保险公司(Munich Re)最近公布的一个数据显示,2011年前六个月全球自然灾难造成的经济损失已达2650亿美元(约合1.7万亿元人民币),超过2005年全年的2220亿美元(约合1.4万亿元人民币)。而2005年一直被认为是史上“最昂贵”的灾害年——2011年“再创新高”已无悬念。

  除了极端天气能给人类带来直接的财产和生命损失,还有其他一些恶劣影响。其中最严重的要算是对粮食市场的影响。例如,由于受前一段时期全球极端天气影响,俄罗斯、哈萨克斯坦、乌克兰、加拿大、阿根廷和澳大利亚等主要产粮国粮食大面积减产,影响了主要农作物的供应,从而使全球粮食供求关系失衡进一步加剧,国际粮食价格出现了新一轮的持续上涨行情。国际市场的小麦价格上涨至近年来最高值,玉米价格上涨超过了50%,大豆价格上涨了34%。据联合国粮农组织发布的报告显示,全球食品价格指数在2010年12月达到了215,为近20年来的最高点,预计2011年全球食品价格可能进一步上涨。

  目前,在全球经济复苏仍十分脆弱和不确定的情况下,全球食品价格的过度上涨将有可能对需要大量进口粮食的新兴市场国家形成打击,导致这些国家通胀压力进一步加重,从而影响全球经济的复苏进程。

  当然,不管是什么时候,面对灾害时穷国受到的影响总是大于富裕国家。比如,墨西哥在4月份遭到热浪袭击,全国一半以上的地区受到干旱影响。墨西哥最大的农业工会说,因为牧场缺乏饲料,该国有大约350万农场主濒临破产。而国际粮食价格的不断上涨,更可能令一些贫穷国家陷入饥荒,并由此引发政局动荡或其他人道主义灾难。此外,因自然灾害导致家园被毁,很多人不得不背井离乡,甚至出现国际“气候移民”的问题。

  2011,

  史上最昂贵的灾害年

  德国慕尼黑再保险公司(Munich Re)最近公布的一个数据显示,2011年前六个月全球自然灾难造成的经济损失已达2650亿美元(约合1.7万亿元人民币),超过2005年全年的2220亿美元(约合1.4万亿元人民币)。而2005年一直被认为是史上“最昂贵”的灾害年——2011年“再创新高”已无悬念。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

现代快报 柒纵深 A14 从“大草原”到“看海” 旱涝2011 陈曦 2011-7-24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