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34版:成长·2011招生季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内容检索:
 
2011年7月14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应天职业技术学院:一所民办高职院校成功的探索之路
  南京应天职业技术学院院长助理胥亮

  近年来,国内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迅速。目前为止,全国高职院校总量已占到普通高等院校总数的60%以上。然而在社会剧烈转型的当下,民办高职院校正面临着生源减少、就业升级的双重压力。“出口畅、进口旺”不再是随口说说,而是关系到民办高职院校的生死存亡。对于此,民办院校在思考些什么?又做了些什么呢?日前,记者采访了南京应天职业技术学院院长助理胥亮。

  第一次“试水”,应天人加快改革步伐

  胥亮依然清楚记得2005年的那次调研。

  2005年7月,应天职业技术学院将千余名即将毕业的学生送到了企事业单位实习。10月,学院又组织上百名教师分批奔赴首批学生实习单位,进行实地摸底调研。结果发现,除了学前、会计、酒店、数控等品牌特色专业学生受到用人单位普遍好评外,一些用人单位也反映:“你们培养的学生理论知识较强,但是动手能力还有一定的差距……”实地调研结果给应天人敲响了警钟。

  “首批实习学生还未毕业就使我们感到了危机。”胥亮说,虽然这并不仅仅是一家职业院校存在的问题,但学校还是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并立即开展了转变教育思想的大讨论,着手启动了新一轮的教育教学改革,形成了根据市场设专业,依照岗位设课程的共识,针对市场需求改变人才培养模式。

  企业“零距离”接触,学生实现“零适应期”

  从2006年起,变革开始了。在教学上,应天学院把企业引进来,把人才也引进来,把学生则送了出去。

  如国际商务系会计专业,学生在三年的学习中,每个学期都会按照课程和技能训练的要求安排二至四周的集中性大型实训活动,实践教学超过专业总课时的50%。再比如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让学生直接参与环境艺术设计与装潢公司的“实战演练”,与市场“零距离”对接。管理工程系的“酒店管理”“老年服务专业与管理”“房地产经营与物业管理”等专业大胆采用“2+1”的人才培养模式。在这种模式下,学生在前两个学年进行专业基本知识、专业基本能力、专业基本技能的学习和训练,最后一个学年进入校企合作单位或就业基地进行实践教学和顶岗实习。通过顶岗实习,学生们进一步将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运用到自己的实际工作中,亲身经历了岗位锻炼,提高了职业素养,培养了职业精神,从而在毕业时能够迅速进入工作角色,承担起岗位职责,实现“零适应期”的目标。

  加强就业指导服务,让学生高质量就业

  随着近年来经济剧烈转型,传统制造业受到原材料价格、人员工资上涨等冲击,正面临转型。面对市场的变化,民办高职院校也面临更严峻的考验。就业升级、高质量就业成了应天学院在内的民办高职院校必须面对的问题。

  “学校还担当起人力资源的角色,为企业和学生牵线搭桥!”胥亮笑着说,学校的牵线搭桥不是简单让学生和企业签合同,而是深入细致了解企业的需求,细到企业的各个岗位的需求和相应的岗位薪酬是多少,并及时将这些信息和需求分别反馈给学生和教学一线,为教学改革提供参考,为学生提供优质的就业指导与服务;与此同时,学校还积极向企业介绍学院的专业特点和学生的特长,让企业更了解应天的学生,为企业提供源源不断的高素质、高技能的人才支持。

  选择和企业紧密结合,正是出于对社会经济转型的清醒认识和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的社会责任。较早的转型,使得学院的就业工作、就业率和毕业生就业质量连年攀升并保持高水平运行,很多专业的学生甚至在大二就被抢订一空,也使应天学院在近两年生源下降的情况下,保持着招生总人数、新生报到率和录取分数综合指标居全省同类院校前列。应天学院的成功经验更加说明,“出口”决定着“进口”,高校的内涵建设水平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根本。

  实习生 陈秀竹

  本报记者 张曦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

现代快报 成长·2011招生季 A34 应天职业技术学院:一所民办高职院校成功的探索之路 2011-7-14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