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警察袁志荣利用信息化技术的创新获评公安部缉毒侦查专家
今年6·26国际禁毒日前夕,公安部在全国评选出了8名缉毒侦查专家,江苏唯一获评的是常州市公安局禁毒支队副支队长袁志荣。这8名专家中的绝大多数都在各省缉毒总队担任领导职务,相比之下袁志荣的“级别”较低。袁志荣为什么能入选全国的缉毒侦查专家?答案是他长期以来的坚持付出,以及在危险的缉毒战线上的不断创新探索。这么多年来,袁志荣共直接组织参与破获各类重特大毒品案件123起,其中的公安部、公安厅督办案件30起。抓获涉毒人员407名,缴获大量毒品。
靠两把钥匙破获特大毒案
最为袁志荣同事们津津乐道的是“两把钥匙”的故事,而其背后是个惊心动魄的特大毒案。2008年10月12日,常州天宁公安局下辖的一个派出所在一次行动中抓获了一名零星贩卖毒品的毒贩,仅缴获冰毒30余克。通过审查,民警发现这个毒贩的上线外号“娃子”,有大量贩卖毒品的嫌疑。在经过前期紧张的侦查后,袁志荣和同事们将“娃子”锁定,并得知他将有一批毒品要出手,遂布控抓捕。
“娃子”姓吴,来自湖南浏阳。此人在交易毒品时有个习惯,就是把车停在离交易地点500米开外的地方,然后步行前往交易,而目的就是为了藏匿毒品。10月16日晚上10点,“娃子”进入民警的包围圈后被抓获,民警发现他身上只有少量毒品、一部手机还有一把汽车钥匙。于是民警就拿着他的车钥匙,沿途一路走,一路按遥控按钮。终于在走出了近500米后,汽车发出了响应的鸣笛声,打开车辆,民警从车上搜出500克冰毒。
袁志荣和同事们决定继续深挖下去,他们当夜审讯得知上家在四川成都。于是,专案组当天就赶赴成都,找“娃子”的上家,即成都绰号“王哥”的毒贩, 并顺利将“王哥”抓获。后来又将“王哥”上家唐某抓获,唐某位于这个庞大贩毒网络的顶端。
民警在唐某身上,发现一个袋子和一把钥匙。常州的缉毒警察们每个人都拿出手机给唐某拍了一张照片,民警们拿着手机照片把附近的几个小区走了个遍,终于有一个小区的保安说,他见过唐某。而再从监控中分析,袁志荣和同事们也确定唐某出自于其中的一幢楼。但这幢楼有30多层,民警们坐电梯到达顶层,就用从唐某身上搜到的钥匙一层一层往下走,用钥匙一家一家试门。终于,在往下走了五层后,民警打开了其中一户房门,扑进去后将唐某的女友抓获,同时从房内搜出近3公斤的冰毒。
在后面的收尾工作中,常州警方共抓获涉案人员78人,后有32人被逮捕,首犯唐某被判死刑。这个由成都至常州的特大贩毒网络被完全摧毁。“这个网络自顶到底,共有6层,层层分销,”袁志荣介绍说,而常州赴成都的抓捕小组,成员只有四人。
一年有四个月在出差
每个缉毒警察的身上,都有这样的破案故事。袁志荣为什么能被公安部评为专家?靠的是他利用信息化技术的创新。
“每个人在社会上的活动都有痕迹,而我们的信息化建设,就是把这些信息汇总起来后,进行详细分析,进而找到目标人,就是涉毒犯罪人员,”袁志荣介绍说,这个平台建立后,大大提高了常州缉毒警队的办案效率和准确率。2009年,袁志荣和他的团队基于这个网络信息平台的数据分析,成功抓获了一名重大贩毒犯罪嫌疑人。
在他家庭的几个关键点上,袁志荣都“缺位”了。他的岳母重病期间,他出差在外;而在他母亲去世的第三天,他也不得不离开常州外出办案。因为觉得害怕,他的妻子和女儿不敢在家里住,在浴室里住了将近一个星期。
袁志荣每年出差的时间累计要达到四个月以上,普通缉毒民警也要出差至少两个月。“缉毒案件是没有人报案的案件,吸毒者是受害者,却也依赖毒品,他们不会报案,”袁志荣说,毒品案件的线索都靠民警去发现,而这更靠他们的责任心和事业心。跑得越远,对缉毒民警越危险,但纵使如此,袁志荣和同事们从未放弃过任何一个线索。
获评公安部缉毒侦查专家后,袁志荣将更加忙碌,接受指派后,他将会出现在国内任何一个大宗毒品罪案的现场。
通讯员 沈宫轩 快报记者 言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