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普通网民与公安部门、媒体等社会力量结合一起的微博“打拐”,到对长江中下游旱情的微博援助;从高晓松醉驾案、药家鑫案的微博关注,到对火灾、爆炸等突发事件的微博直播;从娱乐八卦到“咆哮体”、“丹丹体”、“私奔体”的一夜走红……无不显现微博的传播力、渗透力及影响力。
双刃剑的负效应
微博也会导致信息泛滥,成为滋生谣言的“温床”,具有不容忽视的负面效应。
虽然在突发公共事件中,现场亲历者参与信息传播有助于还原事件的全貌,让公众了解现场和事件的前因后果,但微博传播的局限性和负面效应也更为突出。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金兼斌认为,微博、贴吧、聊天群等传播平台是建立在传播者个人社交网络的基础上的,传播者获得信息的渠道往往是有限的;此外,未经专业训练的公民传播者所传播的信息虽然是原初且直观的,但可能会因为传播者与事件存在利害关系,或个人的情感偏向,相关信息不够客观、真实。
如何确保公信力,成为规范微博发展的最大问题。
“全民记者”时代考验官员社会管理能力
据复旦大学“舆情与传播研究实验室”统计,截至2011年3月20日,全国范围内共有实名认证的政务机构微博1708个,政府官员微博720个,已开通政务微博的地域几乎遍及全国。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博士张志安介绍,从总体看,全国政务微博呈现三方面特点:一是机构微博的数量多于官员微博,南方地区发展政务微博的意识更强;二是公安微博所占比例最高、服务性最强,党政机关、交通部门亦成亮点;三是官员微博的行政级别分布呈金字塔形,县处级官员微博的规模最大,高层官员更易成意见领袖。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研究员单光鼐认为,官员开微博,值得鼓励,凸显中国网络问政水平与时俱进。
但半月谈记者采访发现,官员微博的角色定位是一大难题。人民网有关报告认为,官员在微博上有较强象征性意义,渗透着党和政府执政理念和政策走向。即使是官员个人微博,网民也会很容易地把其言论与公职身份联系在一起,任何不当言论影响的都不止是个人,而是其所在机构,甚至整个党和政府的形象。因此,官员使用微博需要比普通网民更加谨慎。
官方微博的话语表达方式也尤为重要。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胡泳提出“政府微博三原则”:直面评论,学会讲话,结果为上。
南京市委党校教授郝继明认为,微博问政要少一点“正在办理中”,少一点“无可奉告”,少一点模棱两可,少一点外交辞令,少一点行话套话。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汪玉凯提醒,作为官方性质的微博,在发表言论时不能过于随意化,要形成一种规范,从文字形式、内容等方面予以规定。不论是以政府机构性质的微博还是官员个人性质的微博,都要予以规范。据半月谈杂志
对话
现代快报:在这样一个全民微博时代,“微博看海”制造了很高的人气,你怎么看这个现象?
展江:微博的威力确实太大了,当然,这还是在一种被允许的范围内,而这个范围是在不断地扩大,并且还是在走向透明。出现这种情形,是由于几个因素的结合,“人人都是信息发布者”越来越成为现实;科技让新媒体具有了无限的传播潜力;当然也和社会的变化有关,特别是我觉得还是和政府信息公开有关。大家越来越觉得,事关社会多数成员利益的事情大家都有权关心,都有权知道相关的信息,都有权发布相关的信息,只要没有对社会造成危害。过去的那种媒体垄断信息发布的局面肯定是打破了。而对于这种突如其来的变化,很多人可能还不完全适应,也出现了一些我们看来比较新奇甚至反常的现象,比如说“官员开房”。
现代快报:这些年,暴雨带来的城市内涝现象较为多见,今年似乎也没什么特别的地方,但是“看海”一词让人们感受到不一样的信息含量。
展江:今天,信息公开已经成为一种趋势,而一些地方官员还不是很习惯,会对某些信息做些限制,不愿多讲自然灾害或事故。而网民经过试错就知道,怎样做既不惹官员生气,也能顺利地表达,那么就会找一些替代性的描述方式,比如“看海”。这种语言带有一点点戏谑,但不算恶搞。说到城市淹水,这种信息也没什么好隐瞒的,但过去,这些相关的信息都是由传统的媒体来报道的,而在有的时候,还存在将这类信息中性化、正面化的现象。不过,网民并不受这样的限制,但也不可能走得太远。我觉得这类题材,会越来越开放。
现代快报:最近还有一个现象引起广泛关注,6月27日下午,因网站使用合成的领导相片而受“围观”的四川会理县政府开设了微博,向广大网友道歉。此举得到了不少网友的赞同。
展江:过去,即使是出现了信息不透明或者虚假信息,也谈不上有什么道歉。现在,随着社会透明度的增加,造假或瞒报越来越不好办了,被揭露的可能性很大。因为你道歉了网民就谅解你,我觉得这是好事情,也值得肯定,就怕官员不道歉,甚至用其他的理由来进行搪塞。但是道歉并不是一个惯例。我们希望这种做法成为一个惯例。我觉得,微博有可能成为一种真正的舆论监督的新兴媒体。过去说舆论监督包括批评报道什么的,而现在则是全民的参与,公共舆论在其中发挥作用。
现代快报:你怎么看“官员微博的角色定位是一大难题”?
展江:我觉得对这个新生事物不要设限太多,应该多宽容,多鼓励,第一,该公开的要公开,第二,他们有了微博后,就多少和网民有了互动。对其角色定位先不要过于担心,因为关于履职等,本身就有规定。快报记者 刘方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