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F18版: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内容检索:
 
2011年6月17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瞿秋白、张太雷、恽代英 中共党史上的“常州三杰”
  瞿秋白故居已成为全国文保单位
  气质儒雅的瞿秋白
  故居里基本保持原样
  张太雷
  恽代英

  晚清,常州有瞿氏、张氏、恽氏三大名门望族,瞿秋白、张太雷和恽代英正出生于此,但他们三人又逢家道中落,这让他们既有条件接受教育,但又处于社会底层,能够切身感受到底层民众的痛苦,以及国家的贫弱,从而促使他们以一种强烈的使命感去思索,去改变社会。这三个人中,瞿秋白是早期中共的最高领导人之一,张太雷是第一位在共产国际发言的中共代表,恽代英担任过早期中央组织部秘书长、宣传部秘书长。他们是从常州走出的职业革命家,同时,他们相同的文人风骨也为研究者所关注。

  □快报记者 刘国庆

  常州党史大事纪

  常州地区最早的中共支部

  “江抗”东进

  新四军江南指挥部成立

  中共苏皖区第一次代表大会

  常州解放

  1926年2月,在上海大学读书的共产党员包焕赓回家乡武进横山桥建立中共横山桥支部,这是常州最早建立的中共支部。

  1939年5月5日,江南抗日义勇军总指挥部率领千余指战员,从武进戴溪出发东进抗日。

  1939年11月7日,新四军江南指挥部在溧阳水西村成立,陈毅任指挥,粟裕任副指挥。

  1939年12月15~19日,中共苏皖区第一次代表大会举行。会议选举产生苏皖区委统一领导苏南、苏皖、苏北三个特委。

  1949年4月23日凌晨,人民解放军华东警备第六旅十八团某部进入常州,二十三军侦察营也穿越常州城南下,常州解放。

  名门望族而家道中落

  故居院子里的一口水井、石板都还在

  瞿秋白故居位于常州市中心延陵路上,是清光绪年间瞿秋白的叔祖父瞿庚甫捐资修建的私家祠堂,共四进,分东西两院。瞿秋白一家迁居进去的东院厢房,原是当年族人和守祠仆人食宿休息的辅屋。

  如今瞿秋白故居是全国文保单位,1999年在瞿秋白故居边上修建的瞿秋白纪念馆正式对外开放。瞿秋白纪念馆馆长侯涤说,上世纪60年代,秋白的同窗好友羊牧之为了纪念秋白,将故居建成一个展览陈列馆。文革期间,瞿秋白被打成“叛徒”后,故居被封。1980年秋白被平反,邓小平同志亲自题写馆名。1985年,瞿秋白故居正式对外开放,故居内陈列秋白的生平事迹。记者走进故居,首先看到的是秋白父母和一个弟弟的卧室,中间的厢房是秋白和父亲的画室、书房。再往里是瞿家其他孩子的卧房,最里面一间就是秋白的卧室。

  侯涤告诉记者,修缮后房子的格局未变,院子内的一口水井、石板等基本未动,都是保留原来的样子。瞿秋白故居接待过胡锦涛、江泽民、李长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

  生活艰难,秋白的母亲选择了自杀

  瞿氏家族当年在常州是一个名门望族,但是秋白的父亲这一支却很没落。秋白的父亲捐了一个虚职,没有薪俸。秋白是家里的长子,出生的时候一家借住在叔祖父家,也即现在常州市区青果巷的八桂堂。叔祖父去世后,家人要分财产。秋白一家无奈,迁居到祠堂。

  由于家里实在没有经济来源,秋白的父亲到外面当私塾先生,勉强糊口,秋白则到无锡一家小学当教书先生,家里则由母亲勉强维持,经常依靠典当换钱充饥。在贫困的压力下,秋白的母亲选择了自杀。自杀前,秋白曾回家探望母亲。母亲知道秋白很聪明,怕他知道自己要自杀,于是支走了他。当晚,秋白的母亲服下火柴头浸泡的酒自杀身亡。服毒前,这位母亲恋恋不舍去几个子女睡觉的房间看了熟睡的儿女们最后一眼。

  当年的瞿秋白气质与众不同

  母亲自杀后,秋白跟着堂兄去了北京,想考北大结果没考上,后来就上了“俄文专修馆”。之所以进这个学校,主要是秋白一开始很想当一名外交官,另外就是可以有一份体面的工作。

  “在秋白的个性里,展现得最充分的是传统知识分子的那种傲骨,所以他既像屈原那样有着传统知识分子的精神,又是中共早期的领袖,既是一个伟人,又是一个文人。”瞿秋白纪念馆馆长侯涤说,她担任馆长有20多年,让她感受最深的是秋白照片上的眼神,“他的这种风采,在当时几乎是绝无仅有的。”

  侯涤说,瞿秋白很有才华,会写诗歌,文艺评论,会弹琴,非常有才情,“他对生活的态度,和别人是不一样的,他的眼神里透露出的是健康、阳光和睿智,这种气质是非常独特,与众不同的。”

  成为中共最高领导人之一

  与张太雷合写在共产国际的中共发言稿

  侯涤说,瞿秋白当初去了北京,并不是一开始就对俄国革命和马列主义产生兴趣。五四运动爆发后,当时的有志青年都在思考着中国的道路。这对于一个人生观形成关键时期的青年,革命显然有着强烈的影响。瞿秋白专学俄文,经过刻苦努力他的俄文非常好,后来,瞿秋白作为记者被派到俄国去写报道。因为工作的关系,瞿秋白才大量接触了马列主义,接触了很多俄共高层。不过,一开始,瞿秋白只是对俄国文学感兴趣。后来在俄国革命的氛围下,他才对马列主义产生了浓厚兴趣。

  瞿秋白在俄国当记者的时期,恰逢中共建党的关键时期。后来张太雷到共产国际作为中共的代表发言,其发言稿就是两人合写的。

  八七会议后成为当时中共最高领导人

  1922年底,陈独秀代表中国共产党到莫斯科,瞿秋白担任他的翻译。因为瞿秋白俄文好,加上他对马列主义的了解,陈独秀邀请瞿秋白回国。“要不是陈独秀的邀请,说不定秋白还在俄国做他的记者。”侯涤说,因为秋白在俄国的经历以及与俄共的关系,他成为中共早期的重要领导人是件很自然的事情。早期中共直接受俄共影响,必须频繁与俄共进行接触,而对俄共和马列主义有那么完整理解的也只有秋白。到后来秋白筹备中共三大,乃至先后在中共的第四、五、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委员、中央局委员和中央政治局委员,成为中共领袖之一。八七会议后,瞿秋白成为当时中共的最高领导人。

  知识分子的傲骨让他的人生熠熠生辉

  侯涤说,瞿秋白一生中遭遇了很多不幸、无奈甚至冤屈,但是他坚定的信念和“傲骨”则让他的人生熠熠生辉。1931年1月7日,瞿秋白被解除中央领导职务。此后瞿秋白留在上海养病(肺结核),进行文艺创作和翻译,领导左翼运动,与茅盾、鲁迅来往结下深厚友谊。

  1934年1月7日,瞿秋白奉命离开上海,于1934年2月5日,到达中央革命根据地瑞金,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委会委员、人民教育委员会委员、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教育部部长等职。

  红军长征时,按照安排,瞿秋白被留在苏区。后来虽然有人请秋白跟随红军长征,但是他还是决定留下。1935年2月24日,瞿秋白在向香港转移途中,在福建省长汀县水口镇小迳村被地方反动武装保安十四团俘获,关入上杭监狱。由于叛徒指认,身份被识破,于5月9日被押解到长汀。当时有人劝降,说只要他宣称脱离共产党,就可以去过当教授的生活。但是瞿秋白坚定的拒绝了。6月18日晨,瞿秋白从容就义。

  在狱中,瞿秋白写下了《多余的话》。侯涤说,在这本书中,秋白对自己进行了真诚而深切的剖析,也展现了一个知识分子的“傲骨”。

  他是一个

  非常真诚的人

  大家可能看过大型电视剧《人间正道是沧桑》,剧中最让人感动的人物就是英勇就义的瞿恩,这个角色很大程度上取材于瞿秋白。

  侯涤说,瞿秋白有着独特的人格魅力,是“非常真诚,在感情上可以依靠的一个人。”瞿秋白一生有两次爱情,第一个爱人是王剑虹,但婚后半年她不幸因病去世。第二个爱人是杨之华,她出生于浙江萧山,是家道中落的绅士门第小姐。20岁时,她和浙江有名的开明绅士沈玄庐的儿子沈剑龙相爱成婚。但沈剑龙到上海后,经不起十里洋场、灯红酒绿的生活引诱,堕落了。

  1922年杨之华只身跑到上海,认识了向警予、王剑虹等人,并于1923年底被上海大学社会学系录取。瞿秋白当时是社会学系的系主任,他风度翩翩、知识渊博,在师生中声望很高。杨之华第一次听瞿秋白的课,就对他留下了难以忘怀的印象。瞿杨两人产生爱慕之心后,瞿秋白曾经也在犹豫,后来决定赶到萧山杨家,向杨之华表白。当时沈剑龙也在场。不料两人一见如故,沈剑龙被瞿秋白的才情和人格魅力所感染。此后,也就有了上海《民国日报》上同时刊登的三条启事:一是沈剑龙与杨之华离婚启事,二是瞿秋白与杨之华结婚启事,三是瞿秋白与沈剑龙结为好友启事。

  “这件事情也是秋白人格魅力的展现。”侯涤说,有一次刻图章,瞿秋白对杨之华说:“我要把‘秋白之华’、‘秋之白华’和‘白华之秋’刻成3枚图章,以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无你无我,永不分离。”

  讲述瞿秋白光辉而短暂传奇人生的电影《秋之白华》即将上映,这是建党90周年两部献礼片之一,另一部就是《建党伟业》。参与过《秋之白华》审片的瞿秋白纪念馆馆长侯涤说,她已经看过了影片,给人的感觉就像一幅淡淡的水墨画,让人深深感受和领悟到革命时期的爱情。同时,观看这部影片,也是缅怀瞿秋白等先烈的一种好方式。

  常州三杰之张太雷

  在共产国际发言

  他是第一位中共代表

  张太雷的家世和瞿秋白有些像。张太雷故居位于常州市区和平路同济桥南侧。

  据张太雷纪念馆馆长黄明彦介绍,张太雷出生地是位于常州城西的外祖父家。张家的经济条件很差,父亲是个秀才,张太雷出生没多久,一家就随父亲到江西萍乡安源煤矿做一个小文职,后来因病去世。这个时候张太雷8岁,一家人又回到常州。一家人就靠母亲做帮佣为生,四处借住,大部分时间都是住在雇主家里。虽然经济拮据,家人还是让张太雷上学,高中的时候(现在的胜场中学),和瞿秋白是同学。

  黄明彦告诉记者,张太雷是中国共产党最早的党员之一,1920年即参加了李大钊创建的中国共产党北京早期党组织,后参加过党的二大、三大、四大、五大和八七会议,是中国共产党早期重要领导人之一。瞿秋白还是张太雷介绍入的党。

  据了解,张太雷是第一个被派往共产国际工作的中国共产党的使者,也是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最早派往青年共产国际的使者之一。在莫斯科举行的共产国际第三次代表大会上,张太雷代表中国共产党庄严致词,他成为当时第一位在共产国际发言的中共代表。

  黄明彦说,张太雷的另外一大贡献是创建共青团,是共青团的创始人之一。另外,张太雷对第一次国共合作还有过特殊的贡献。

  在1927年著名的广州起义上,张太雷是主要领导人之一。12月12日,在战斗中他被枪击身亡,献出了年仅29岁的生命。

  常州三杰之恽代英

  他创编《中国青年》

  影响了整整一代人

  恽代英祖籍是常州武进,出生于湖北武昌。父亲恽爵三为清朝知府下属八品官。代英兄妹5人,他排行第二。瞿秋白和张太雷差不多都是17岁时离开常州,恽代英同样是青少年离开家乡,直到最后牺牲,恽代英都未到过常州。

  恽代英在学生时代积极参加革命活动,是武汉地区五四运动主要领导人之一。192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3年任上海大学教授,同年8月被选为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央委员、宣传部部长,创办和主编《中国青年》,为《中国青年》撰写了200多篇文章和通讯,培养和影响了整整一代青年。

  1927年7月,他奉中央之命赴九江,任中共中央前敌委员会委员,参与组织和发动南昌起义。起义失败后赴香港,任中共广东省委常委、宣传部长。12月参与领导广州起义,任广州苏维埃政府秘书长,在张太雷牺牲的不利情况下,他临危不惧、沉着镇静地指挥战斗。广州起义失败后,他奉命撤退到香港,组织寻找和转移起义失败后流落香港的同志。1928年6月到上海,任中共中央宣传部秘书长,主编中央机关刊物《红旗》。1929年调任中央组织部秘书长,协助组织部长周恩来工作。

  1930年5月6日,恽代英在上海被国民党当局逮捕。1931年4月29日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于南京,时年36岁。英勇就义时恽代英留下了一首绝笔诗:浪迹江湖忆旧游,故人生死各千秋,已摈忧患寻常事,留得豪情作楚囚。

  评述

  南北文化交汇常州涌现三杰

  中共常州市委党史工委叶英姿副主任说,瞿、张、恽在当时的常州都是大姓,有政治、经济、社会地位,是名门望族,但是三人家庭都属于中道没落。叶英姿说,这也就决定他们有条件接受教育,但是又处于社会底层,他们能从家庭悲剧中感受到底层民众,以及国家的贫弱。他们往往会有强烈的责任心去思索,有爱国拯民的激情,渴望通过革命改变社会。

  常州为何能涌现三杰?叶英姿说,一方面,常州三杰生活时代背景、个人经历相近,另一方面这与常州人文荟萃、崇文重教发达相关。常州历史上就人才辈出,在上世纪初一下子出三个有名政治家并不稀奇。在20世纪初,中国知识分子群体的救国报国心很强烈,思想活跃。早年间恽代英和陈独秀有书信往来,张太雷则直接受李大钊教导。另外,常州历史上有大批北方移民,带来北方人耿直率性的习性,又因地处鱼米之乡,经济发达,有南方人的细腻、多思,这种得天独厚的南北文化交汇,让常州人个性里追求理想、抱负远大,又能埋头苦干,坚持不懈。常州三杰人才难得,这一点国民党都承认和佩服。因为不能“为我所用”,蒋介石拉拢威逼不成,就痛下杀手。 1927年蒋介石政府成立后发出的第一号令,就是通缉197个共产党人和国民党左派,“黑名单”中就有他们三个人。在对恽代英劝降不成之后,几天后蒋就下令枪决。而瞿秋白被捕后,国民党分成两派,一派认为秋白是不可多得的人才,万万不能杀,另一派以戴季陶为代表,则认为“秋白赤化了千万青年,不杀他杀谁?”

  因为革命的复杂性,常州三杰遭受过错误打击。特别是瞿秋白,一度被误会为“叛徒”。但是,他们都没有背弃革命,没有出卖同志,体现了对党的忠贞。秋白虽然是文人,但是没有一丝奴颜媚骨。

  叶英姿说,三个人的文人色彩也特别浓厚。三个人都是思想家、教育家、宣传家,后来对他们的评价是“优秀的共产党员、知识分子杰出代表。”

  (感谢中共常州市委党史工作委员会等单位对本文采访的大力支持)

  红色记忆·水西村

  新四军江苏抗战

  这里成为第一站

  “没有水西村,就没有茅山根据地,就没有东进,就没有苏北根据地,也就没有黄桥战役的胜利。”开国中将王必成所说的水西村,就坐落于溧阳市竹箦镇,这里的一草一木经历了与日寇鏖战的烽火硝烟。

  1939年11月7日,江南指挥部在溧阳水西村举行十月革命节纪念大会,陈毅、粟裕以江南指挥部正、副指挥名义发表讲话,正式宣告江南指挥部成立。水西村成为新四军江苏抗战的第一站,也是江苏抗战的发源地。

  □快报记者 周青 李梦雅

  毛泽东一下子看中战略要地“茅山”

  水西村北临茅山,南濒天目湖。这里所称的“茅山”就是有名的道教圣地茅山,但是这个茅山却不是历史上的茅山根据地的中心,只是茅山抗日根据地的地域标志。新四军江南指挥部纪念馆馆长张燕介绍,毛泽东虽然没有到过茅山,但从古书中早就了解了茅山山脉。他目光敏锐,一下子看中了这个战略要地。1938年2月15日毛泽东致电项英、陈毅,明确指出:“但在目前最有利于发展地区还在江苏境内的茅山山脉,即以溧阳、溧水地区为中心,向着南京、镇江、丹阳、金坛、宜兴、长兴、广德线上之敌作战,必能建立根据地,扩大四军基地。如有两个支队,则至少以一个在茅山山脉,另一个则位于吴兴、广德、宜城之线以西策应。”

  1938年5月,粟裕率新四军先遣支队到达苏南境内,实施战略侦察。“1938年6月12日,陈毅到达溧阳竹箦桥,并在当天开会,这次会议奠定了新四军东进北上,建立茅山乃至苏南抗日根据地的战略方针和战术原则。”张燕介绍,1939年11月7日,新四军江南指挥部在水西村公开宣布成立,指挥陈毅,副指挥粟裕。

  粉碎敌顽夹击,指挥部创建以少胜多战例

  1939年9月8日,第1支队第2团袭击武进西夏墅日军据点,主力在镇澄公路上的陈巷桥设伏,击毁从奔牛方向开来的日军汽车7辆,歼日伪军180余人。10月4日,第2支队第4团在沪宁铁路龙潭至仓头间伏击日军,炸毁日军军车一列,毙伤日军118人,并迫使沪宁铁路交通中断3天。11月8日,第1支队第2团、新6团在地方武装配合下,在丹阳以南九里镇、贺甲村一带,与日军发生激战,至9月,击毙日军168人,俘日军3人,缴获大批军用物资,江南人民称之为“延陵大捷”。

  张燕称,1940年元宵节之夜,日伪军800余人偷袭安中里、樊塘村,进犯水西村,陈毅、粟裕亲自指挥“江抗”2团一部、教导大队及机关人员奋起反击,击退了敌人的进攻,保卫了水西村,保卫了江南指挥部,创建了以少胜多、保卫指挥机关的战例。

  1940年6月18日,江南指挥部率主力转移茅山地区,国民党冷欣即以两师之众尾随我北进,并以第40师1个团配合挺进军1个团楔入茅山地区,阴谋向我南北合击。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我军被迫自卫,集中第2团、新6团和第4团,在句容东南的西塔山地区将其击溃,歼顽军200余人,俘100余人,保卫了苏南根据地,赢得了渡江的准备时间。

  沙家浜原型从水西村走出

  据介绍,1938年5月4日,毛泽东指示:“在茅山根据地大体建立起来以后,还应准备分兵一部进入苏州、镇江、吴淞三角地区去,再分一部分渡江进入江北地区。”在1939年2月下旬,周恩来同志来到军部云岭,进一步传达六中全会精神,于是就有了“向南巩固、向东作战、向北发展”十二字作战方针,新四军也就开始了东进北上。陈毅于1939年4月着手部署新四军第6团向东路地区发展。同年5月1日,第6团从水西地区出发东进。

  张燕表示,陈毅于1939年8月至次年4月间,先后三进泰州与鲁苏皖边区游击总指挥部李明扬、李长江会晤,经过艰苦说服工作,与二李部建立了一定的统战关系,使新四军得以在江北有了立足之地,建立了向北发展的桥头阵地。至此,大江两岸的苏南、苏北、淮南互相通连,新四军足跨长江两岸。

  “1939年11月6日,留在常熟阳澄湖地区的36名伤病员没有跟上转移,成立江南抗日义勇军东路司令部,坚持原地斗争,由36人发展到4000多人,成为了后来的新‘江抗’,也就是京剧沙家浜中的历史来源。”张燕说。

  (感谢新四军江南指挥部纪念馆的支持)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

现代快报 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 F18 瞿秋白、张太雷、恽代英 中共党史上的“常州三杰” 刘国庆 周青 2011-6-17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