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镇江市民汤先生遇到一件郁闷的事,自家房子面临拆迁,但安置补偿费用非常低,原来他所居住的三幢五六层楼房竟然被列为了“棚户区改造”项目。“难道楼房也算棚户吗?”汤先生质疑道。
对于楼房属不属于棚户,镇江拆迁办认为:棚户区是个大概念,零星几幢楼房的存在不能改变棚户区的性质,而且补偿价的高低与是否为棚户没有多大的关联。而律师指出,楼房不应该被包含在棚户区内。
□快报记者 刘劲松 文/摄
拆迁户:
拒绝以棚户的名义搬迁
汤先生家住长江路245号楼的4楼,这几天他很烦恼,因为他的家正好位于“云台山综合整治工程(伯先路以西棚户区改造)”范围内,这意味着他的房子已被列入了拆迁范围。更让他感到郁闷的是:“明明我家住的是楼房,怎么竟变成了棚户?而且以棚户的补偿价格来给我安置。”
昨日下午,记者来到汤先生所住的长江路245号楼附近,这里靠近镇江市第二人民医院,位于长江路的南侧。245号楼东边紧挨着的是5层的243号楼,其南边是一幢6层的242号楼,三幢楼房以前是镇江二院的职工宿舍楼,建造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
汤先生还没有搬走,他拒绝了工作组给出的补偿条件。他出示了一份去年11月由镇江市拆迁管理办公室(以下简称拆迁办)发布的房屋拆迁公告:因城市建设和发展需要,经审核,批准镇江市城市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对云台山综合整治工程(伯先路以西棚户区改造)项目建设用地范围内的房屋实施拆迁……“我们认为的猫腻就是‘棚户区’这三个字,因为棚户有严格定义,这三幢楼显然不属于棚户范畴。”
据汤先生介绍,江苏省住建厅对棚户的定义有章可循,即:“是主要以木板、土坯、240mm厚砖墙为承重结构,以油毡或石棉瓦为屋面材料的简易房屋和棚厦房屋;是低洼易涝、基础设施配套不齐的小平房;是按建设部《房屋等级评定标准》和《危险房屋鉴定标准》评定为严重损坏房、危险房的房屋”,而棚户区则指的是“棚户房建筑面积5万平方米以上的为棚户区。”
“也就是说,拆迁办偷换概念,把3幢楼房‘圈’进了棚户区范围,然后以棚户安置办法来给我们补偿,这显然是不对的。”汤先生认为,此举造成的不公是:“棚户因为其功能、设施的落后,只能得到较低的补偿,而楼房显然不止这个价。”
一份由相关部门制订的“拆迁指南”显示,该棚户区改造的补偿基准价为4300元/平方米,“我认为这个补偿价定得低了,周边二手房都卖到了6500元/平方米左右。”汤先生说。
拆迁办:
棚户区可以包括楼房
“楼房的确不能算是棚户,但我们认为,棚户区改造这个大概念并没有错。”镇江市拆迁办一位蒋姓负责人表示,“按照我们的理解,棚户房建筑面积达到5万平方米的区域就能定义为棚户区,而伯先路以西的整治范围内,由棚户组成的区域已经超过了5万平方米,当然应该定义为棚户区。”
该负责人解释说,“也许在棚户区内会出现零星的几幢楼房,但不能因为这几幢楼房就否定其棚户区的大概念。”他表示,这三幢楼房的现状事实上和棚户没什么差别,其建造的年代甚至要比有的棚户要早,设施也更简陋,“那些楼房里大多使用的是蹲坑,有的房间都出现了质量通病。”
对于汤先生提出的安置补偿价太低的说法,该人士认为,补偿价并非因为其“棚户”的定义而作出的,“事实上,它的补偿价格是由评估机构按照市场价核定的,而房屋的年代、质量等是其价格重要因素。像那种七八十年代建造的老房子值不了那么多。”
律师观点
棚户归棚户
楼房归楼房
一位中介人士告诉记者,他认为,4300元/平方米的安置补偿价显然定得有些低,“在长江路沿线,不管东到花山湾,西到金山公园,基本上没有低于6500元/平方米的房子,不管这些房子是什么年代造的。”
镇江一位法律界人士认为,镇江拆迁办将包含三幢楼房的改造区域定义为“棚户区”的做法值得商榷,“‘棚户房建筑面积5万平方米以上的为棚户区’这句话,按照字面上的理解棚户区应该全部由棚户房组成,既然这三幢楼房不属于棚户房,那么就不应该放置在棚户区范围内,正确的做法是将其隔离出来重新立项,棚户归棚户,楼房归楼房。两者不能等同。”
就评估的价格太低这一疑问,该律师认为,评估价格都是由有资质的评估公司做出的,如果拆迁户对此有疑义,可以让评估机构对这个评估做出解释说明,如果不认同,可以另行自己选择有资质的公示评估机构来进行重新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