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家花园,这座被誉为清代顶级豪宅的私家名园,在差点被湮没在钢筋森林的忧患中,终于涅槃重生。人们在年底可以重新一睹其盛世芳华,领略古人博大精深的园林艺术。然而,遗憾的是,长长的岁月里,不是所有的私家名园都能存世。它们或毁于战火,或消失在城市的扩建中。幸得有人将它们记载于文字,方让今人在字里行间一窥当年的繁华盛景。
饮虹园
力诛宦官削职为民寓居饮虹园
所有人:李熙
建筑年代:不详
地点:秦淮区城南牛市25至27号
消失时间:解放后逐渐消失
消失原因:城市改造
饮虹园是明朝名臣李熙故居,位于新桥西、今秦淮区城南牛市25至27号。
李熙是明末的清官、文学家,在明朝周晖的《金陵琐事》一书中记载这样一个故事,李熙去衙门的路上经过一个铁作坊,铁匠们见了他,仍旧各忙各的,不起身行礼,李熙很生气,责问这些匠人为何如此,匠人说,以前倪尚书交代过,自己经过时匠人无须起身。李熙知道后羞愧难当,从此之后虚心待人,获得了百姓的青睐。同时,李熙的名头还来自于与专权宦官刘瑾的斗争。刘瑾专权自立小皇帝,满朝文武敢怒不敢言,但李熙不怕,1506年,他上疏力陈,请求诛杀贪婪专权的宦官刘瑾,结果显而易见,他被削职为民,回乡寓居秦淮饮虹桥畔16年。饮虹园里面有何风光,鲜见文字,但据老南京、南京文史专家苏洪泉先生回忆,饮虹园坐西向东,西倚秦淮河,分数路五进,门厅前有双抱鼓石,大门和大厅十分气派。
如今,李熙旧居早已不复存在。苏洪泉告诉记者,饮虹园是在解放后渐渐消失的,伴随城市改造、开发,彻底淡出人们的视线。
快园
明武宗在快园剪了徐霖的胡子
所有人:徐霖
建筑年代:明
地点:老城南箍桶巷西侧一带
消失时间:清末民初
消失原因:被改建为民宅
快园是明代戏曲家徐霖旧居,位于现在的老城南箍桶巷西侧一带。
徐霖,9岁能写大字,笔力遒劲,自成一家,当时号称“篆圣”的李东阳、乔宇皆自叹不如,推其为“当代第一”。他才情甚高,深得皇上喜爱,屡次召他为官,他均辞而不就。
快园的美是毫无疑问的。《东城志略》中写道:“清虽废为邱墟,而春水鸭栏,夹以桃柳,乡土人犹呼小西湖焉”。同时,明武宗两次南巡皆入住快园,这也让人对快园的美景无比向往。相传,明武宗在与徐霖饮酒时,曾把徐霖的胡子剪掉当做拂尘的须,徐霖因此得了个髯翁的号。明武宗还喜欢在快园内的“小西湖”钓鱼,有一次钓得金鱼一条,武宗兴奋不已,不小心滑落水中,乡里人便将“小西湖”称为“浴龙池”。快园大致在清末败落,到了民国时期,更加荒芜不堪,后此地改建为民宅。作家张友鸾还曾入住其中。
澹园
意大利人利玛窦澹园拜会焦状元
所有人:焦竑
建筑年代:明
地点:北门桥附近的焦状元巷
消失时间:1994年
消失原因:在同仁大厦施工中被拆除
澹园是明朝南京籍状元焦竑故居,位于北门桥附近的焦状元巷,此巷现名同仁里。
焦竑,人称澹园先生,学问渊博。1602年,意大利人利玛窦来华传教,遍交著名文人学者,就曾到焦府拜会过焦竑。据说当年焦竑赶考当天,路过一家大户,恰巧门楼上有人泼水,结果把只金手镯一起泼出,焦竑就在原地等人认领后才赴考场。可是考场大门早已关上。正在这时考场突然着火,考生们慌忙奔逃,大火扑灭后,焦竑和其他考生一同入场,一举中了状元。
焦竑故居坐北朝南,存楼1座,高为两层,面阔5间,纵深6间,是南京城中心一座典型的明代民居建筑。苏洪泉表示曾亲眼见过这栋建筑,其木梁、木架、门窗、隔扇设计精巧、古朴有致。
虽历经战火与时间考验,焦竑故居仍保存到上世纪90年代初。1992年,焦竑故居被列入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但1994年在同仁大厦的施工中被拆除。
遁园
顾起元遁园七拒出山为相
所有人:顾起元
建筑年代:明
地点:南京市白下区花露岗39号
消失时间:1972年
消失原因:被南京毛纺厂征用
遁园是明末南京籍名臣顾起元旧居,位于南京市白下区花露岗39号一带,又名快雪堂。
遁园为顾起元辞官后所建,院内建有七召亭、小石山、横秀阁、耕烟阁、郊旷楼、快雪堂、高卧堂、王已堂、劈纱舫、花径等,此外广植梅花,多栽竹松,以环境优雅名动金陵。顾起元在《咏遁园》中说,遁园“可以息机,可以谢事,可以养疴”。
顾起元辞职回南京后,朝廷先后七次请其出山当宰相,均被顾拒绝。
明末清初,遁园被阮大铖所得,他在遁园遗址上重建,名曰“石巢园”,亦是一座典型的江南私家园林。
清朝咸丰年间,遁园部分房舍毁于战火,后经重修。1950年,南京博物院宋伯胤研究员曾实地踏查,尚有遗迹。1972年,遁园遗址被南京毛纺厂征用,遁园从此消失。
芥子园
李渔为躲盗版避居芥子园
所有人:李渔
建筑年代:1665年
地点:中华门城堡东侧的老虎头
消失时间:民国时期
消失原因:沦为菜园无人管理后逐渐消失
芥子园是大才子李渔的故居。李渔曾寓居南京20年,其宅位于中华门城堡东侧的老虎头附近。据苏洪泉先生说,芥子园是李渔于1665年建造的,位于今江宁路周处台附近一个叫“转龙车”的地方。他是一位优秀的园林设计家,芥子园就是其代表作之一。李渔形容它“峥嵘遐旷,峰翠欲流,泉声若答,时而烟云掩霭,时而景物清和,宛然置身于一丘一壑之间”。
李渔来南京,实属无奈,47岁那年,因为名声在外,他的作品被多人盗用,常被世人误认是自己牟利,李渔不堪其扰,避居南京,于城南二亩之地营建了人间仙境芥子园,这一住就是二十年。但李渔的“芥子园”究竟在何处,争论颇多,有人说在蒋百万的宅子里,财大气粗的蒋百万将芥子园买来做了后花园,但在城南老虎头附近是一定的。
芥子园在李渔之后几易其主,民国初年沦为菜园,后逐渐消失。
随园
范围很广南师大只是其中心地带
所有人:袁枚
建筑年代:明
地点:五台山一带
消失时间:不详
消失原因:不详
随园是袁枚旧居。据传,随园源自“明末四公子”之一的吴应箕的吴家花园,后来吴家花园数次转让,到了曹氏手中,成了曹家花园,雍正年间,曹家被抄,曹家花园被赐给主持抄家的隋赫德,即隋家花园,然后又转到袁枚手上。但此说未经考证。而关于随园的最早记载出现在明末。随园究竟在何处?多年来人们一直在关注,经考证,有一说袁枚当年南京的旧居在五台山一带,从南京大学出南门进入广州路,再西行至随家仓和南师大,最后再西行至乌龙潭公园,到了清初,此地与曹家有关,故其名渐扬。后到袁枚手上,更是盛极一时。现在常称南师大校园为随园,苏洪泉先生认为随园范围很大,南师大大致可以看做随园的中心地带。据说,以前随家仓山坡上,有袁枚的墓碑,广州路上有袁枚祠。如今,随园地址已无法求证。
《金陵园墅志》载:“因园中四时皆花,益以虫鸟之音,雨雪之景,因之游人不断,盛时年游人量达十余万人,以致户限为穿,每年更易一二次,主人亦听其自由往来,惟绿净轩环房二十三间,非相识不能遽到”。
琴隐园
汤家祖孙三代为朝廷捐躯
所有人:汤贻汾
建筑年代:清末
地点:大纱帽巷
消失时间:1937年12月
消失原因:毁于日军飞机的轰炸
汤贻汾,并不是一个能让人耳熟能详的名字,但在清朝末期,汤贻汾一家赫赫有名。汤贻汾的祖父汤迪、父亲汤荀业皆为朝廷捐躯。汤贻汾性格耿直,世袭了父亲的职务后,他与上司政见多有不合,最后辞职归隐南京。晚年以琴棋书画为乐。1853年三月,太平军攻占南京。汤贻汾跳入汉西门一处池塘中自尽殉清。因为汤家祖孙三代都为朝廷捐躯,因此,汤家又被称为“忠孝世家”。
琴隐园是汤贻汾隐居金陵时的住所。因园内收藏了12张古琴,因此又被称为“十二琴书屋”。根据散见的文字,琴隐园内有琴清月满轩、画梅楼、书斋、吟改斋、延绿山房等主体建筑,也有令人心旷神怡的琴台、百步廊、黄花径、梅树丛、紫藤架、戏鸳池、渡鹊桥、凌云峰、十三峰、七贤峰、狮子窟等美景。
1937年12月,在盘旋于南京上空的日军飞机轰炸下,琴隐园不复存在。
五松园
这里曾是朱元璋吴王府的地盘
所有人:孙星衍
建筑年代:明
地点:今王府园一带
消失时间:不详
消失原因:不详
五松园是藏书家、目录学家孙星衍故居。位于青溪杨吴城壕附近,即现在的王府园一带。旧时的王府园北至内桥南口,南至锦绣坊,在中华路东侧,原为朱元璋为吴王时的所居之地,称吴王府,明朝建立后,朱元璋认为徐达功劳甚大,便将此宅赐予徐达,徐达当然不敢住,朱元璋就又赐了其他的宅子给徐达,这里就慢慢荒芜起来。明亡后,这里成为荒地,一度改作菜园,菜园中建有一园林五亩园。后来为孙星衍购得建屋。
孙星衍,江苏常州人。1798年6月,孙星衍母亲金夫人卒于兖州官舍,孙星衍奉柩南归,十月至金陵,侨居金陵祠屋,为母守制,其间大兴土木,在五亩园耗时一年有余,修筑了颇有影响的五松园,因其屋有古松五棵,因此得名。孙星衍在《五亩园落成口占十二首》描绘了五亩园,如“露白葭苍际,斯亭面碧浔”,“四山如画障,万绿见横枝”,可见景致十分优美。
目前,孙星衍在王府园的故居已不复存在,消失时间和原因皆不祥。
盋山园
陶澍让五岁独子做左宗棠女婿
所有人:陶澍,曾任清朝两江总督
建筑年代:1858年
地点:清凉山麓的龙蟠里
消失时间:1910年8月
消失原因:被改造为江南图书馆
说起陶澍,许多人都不陌生,尤其是喜欢淮剧的,都知道其传统曲目《陶澍私访南京》,懂教育的,都知道他所倡导的“树人如树木”,而了解历史的,更知道他与左宗棠之间的缘分。
1838年,湖南同乡左宗棠来南京求见时为两江总督的他。两人曾在过去有一面之缘,陶澍知道左才华横溢,就答应了他的请求,收他为学生。左宗棠遂从一个落魄的穷举人成为两江总督府的四品幕僚。通过交往,陶澍对左宗棠的人品和才学推崇之至,主动提出将年仅五岁的独子陶桄给左宗棠做女婿。
1858年,陶澍在清凉山麓的龙蟠里修建了住宅,取名为“盋山园”,并在园内创建了书院,取名“惜阴书院”。盋山园很美,朱偰在《金陵古迹图考》中这样描述:“盋山园在龙蟠里……倚山麓为石台,冠屋于上,山巅有亭子曰听秋,魁松桧而立,陶分所谓金陵山水,盘互映带,俨如图画者,亭子实有焉。”
清朝末年,两江总督端方在南京创办图书馆,即在盋山园旧址上兴建书库两幢,更名为“陶风楼”,于1910年8月正式开放,定名为江南图书馆。1919年改名为江苏省第一图书馆,1929年10月,更名为江苏省省立国学图书馆。1954年定为南京图书馆。现在为南京图书馆古籍部。
韬园
内建西式楼房首屈一指
所有人:蔡和甫
建筑年代:1909年
地点:复成桥东
消失时间:1913年
消失原因:被军阀张勋的“辫子军”焚毁
韬园,位于复成桥东,是清代侍郎蔡和甫于1909年修建的宅园,取名“韬园”,意为蔡侍郎在此地“韬光养晦”。根据《江苏省志·风景园林志》记载,这里曾各种花卉争奇斗艳,内有西式楼房,为当时南京首屈一指,还有剧场、花厅及下棋、读书、饮酒、赏雪诸多小屋。园后临青溪,桃柳千行,有码头可供乘画舫游青溪,正屋后有桃园,数千株桃树开花灿烂如锦,秦淮风景就数这里最漂亮。
然而,此处美景到1913年戛然而止。这一年,何海鸣领导了南京第三次独立运动,被军阀张勋带领“辫子军”镇压,之后,张勋对南京城进行了焚毁掳掠,韬园惨遭焚毁。
北洋军阀时期,江苏督军李纯在原韬园基础上修建公园,国民革命军攻占南京后,蒋介石遂将此公园命名为南京第一公园。抗战时,日军占领南京,为了扩建明故宫飞机场,把公园夷为平地。
市隐园
横波夫人市隐园搭救抗清名士成佳话
所有人:顾横波
建筑年代:明
地点:昔日顾楼街
消失时间:不详
消失原因:不详
市隐园是秦淮八艳之一的顾横波旧居,当年位于顾楼街,宅名市隐园,又名“横波茶楼”,顾横波,亦被称为横波夫人。也有人考证说,顾横波当年住在古长乐渡口南面的大油坊河房,具体位置应在顾楼街的对面。现今市隐园早已不见踪影,消失原因不详。
市隐园如何?《金陵琐事》上记载到,“姚元白造市隐园,请教于顾东桥。东桥曰,多栽树少建屋。故市隐园有疏野之趣。”民国时期,市隐园仍是文人雅士聚集之所。
金陵名妓顾横波,人称横波夫人,南京人,秦淮八艳之一,她擅长诗画,所画兰花堪称当时秦淮河一绝。顾横波个性豪爽不羁,有男儿风,时人尝以“眉兄”称呼她。24岁时,她嫁给了江南才子、清刑部尚书龚鼎孳。夫妻二人曾在市隐园里搭救过抗清名士阎尔梅,一时传为佳话。
缘园
据传是袁枚修建随园的摹本
所有人:邢吉云
建筑年代:不详
地点:小王府街14号至18号
消失时间:1864年
消失原因:毁于战火
缘园,旧称绿园,位于小王府街14号到18号,据说是明吴太子肃卿的治麓园。后来为金陵大户人家徐氏所有。到了清朝,便为邢吉云所有。
关于邢吉云,因为他年纪轻轻便因病离世,因此鲜有文字记录,不过,从只言片语中可看出,他是一位府学禀生,擅长书法、诗词,名声在外。据说,袁枚在建随园前,就特别喜欢到缘园与文人会面畅聊,有人说,袁枚的随园骨子里就有缘园的风格。甘熙在《白下琐言》中说缘园“方田数亩,绿柳盈堤,疏密有法。小亭高耸,登之,冶城山色如襟带间,并有善折矮垣,屈曲迂斜,循而走者,有迷路出难之况。”意思是说,缘园中高处有亭,登之冶城山色如在襟带间,胜处还有梅花涧、通幽阁、花雨楼、石浪径、碑廊、岸舟、环碧轩、蓉叶巢等。
1853年,缘园成为太平军翼王石达开的翼王府。1864年,清军在曾国荃率领下,再战南京,缘园在战火中成为废墟。
可园
曾国荃掘地三尺觅财宝
所有人:陈作霖
建筑年代:清末
地点:城南安品街20号
消失时间:正在消失
消失原因:保管较差,年久失修,几乎不存
可园是陈作霖的宅园。陈作霖是清末民初享有盛名的文学家、经学家和南京地方史掌故专家。可园,位于安品街20号,是陈作霖的父亲修建的,因为规模可观,太平军攻占南京后,这里就成了太平军某将领的府邸。正因为这个原因,曾国荃重新占领南京后,就怀疑此处被太平军埋下金银财宝,于是在陈宅挖地三尺以掘宝,宝贝当然没挖到,可是陈宅却元气大伤。1875年,刚刚中举的陈作霖淡泊名利,谢绝做官,把父亲的宅子重新修建了一番,取名“可园”。《秦淮志》上说,可园有养和轩、寒香坞、丛碧径、延清亭等。可园里种植的最多的是虞美人,虞美人又被称为瑞花,因此,可园又被称为“瑞花馆”。
早在1984年,可园就被公布为建邺区文保单位。然而,因为保管不善,如今只能从瓦砾荒草中一丝精致的花纹里一窥其昔日辉煌。因年久失修,可园几乎不存。
亚园
施今墨为吃螃蟹住亚园
所有人:孟广瑾
建筑年代:1942年
地点:广州路原工人医院东侧
消失时间:上世纪七八十年代
消失原因:工人医院扩大建设
孟广瑾是民国实业家,为南京普丰面粉厂的经理。1942年,他在广州路一带购得三亩地建了一所宅子。因为是“亚圣”孟子的后人,他将园子命名为“亚园”。亚园与乌龙潭仅一街之隔。临街围墙是“亚”字形的花墙。大门的楹联为:“门对青山心对月;园临绿水性临天”,门头挂着“亚园”两字匾额。园内周围由大树、花圃环绕。这座私家园林最有特色的便是东院的一座5米×15米的游泳池,这在当年是不多见的。
亚园里最受欢迎的客人是施今墨。他是著名的医生,民国时,“北施南张”享誉全国。“北施”指的就是施今墨,“南张”指的是南京的名医张简斋。施今墨是孟家好友,据说他每到秋季,总爱到南京来并大多住在亚园,主要是为了吃新鲜上市的大螃蟹。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曾经显赫的“亚园“随着工人医院的扩建消失得无影无踪。
万竹园
爱国将领生死皆从万竹园
所有人:徐继勋、邓廷桢
建筑年代:明初期
地点:城西南,秦淮河畔,昔日的新桥五福街一带
消失时间:1958年
消失原因:因兴建厂房被拆除
万竹园位于南京城西南,是明代功臣徐达的后人徐继勋的宅园,因为园内种植了数万株的竹子而得名。《金陵琐志》上说,这里“幽篁成荫,群鹭飞翔”美不胜收。后来,万竹园又成为金陵世家王尧封和张文晖的宅邸,此时称佚园。明末,万竹园归明太史邓旭所有。
邓旭的五世孙就是大名鼎鼎的清朝爱国将领邓廷桢。
邓廷桢是土生土长的南京人,在近代史上与林则徐齐名。他们是并肩作战的老战友,与广东提督关天培被合称为“禁烟三主将”。邓廷桢于万竹园出生,死时,正在西安陕甘总督任上,他的尸骨被子孙迎回万竹园,后葬于南京仙鹤门外邓家山上。
1958年,因万竹园所在地要修建一座厂房,邓家后人不得不从此地迁出。
(感谢作家、南京文史专家苏克勤先生对本文大力支持)
□本文主笔 快报记者 张荣 实习生 唐蕾
本版摄影 除署名外皆由快报记者 赵杰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