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0版:柒纵深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内容检索:
 
2011年6月12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美人”赠我蒙汗药? 《功夫熊猫2》遭抵制

  你会和孩子过一个什么样的儿童节?

  有一部美国电影正努力占有这一节日,达到他们设定的圈钱六亿的目的。

  纯真的“六一”不能成全贪婪的‘六亿’!”

  《功夫熊猫2》上映9天票房突破3亿,超过了同期的海盗船长杰克,打败了特效划时代的《阿凡达》。

  不过,近日,先锋艺术家赵半狄却通过登广告、发公开信的方式抵制该影片,表示该片是老美对中国的一种“文化侵略”,这一说法也得到了学者、北大教授孔庆东的支持。

  功夫熊猫,到底是美国人“写给中国的一封情书”,还是一剂借力打力的蒙汗药,评论界议论纷纷。不过有一点却是共识——毕竟在今天的世界,如果不做任何反思,想单靠熊猫一样的文化体型来打败别人已不可能了。

  □快报记者 陈曦

  “美国人洗你脑赚你钱”

  “我不看功夫熊猫2,你呢?”

  这不是一个常见的问候,而是一句广告语,5月16日和23日,先锋艺术家赵半狄接连在国内媒体刊登硬广告,抵制即将在中国上映的好莱坞电影《功夫熊猫2》,26日,又向全国各地影院经理发出了一封抵制《功夫熊猫2》的公开信,并在博客、微博中连续呼吁网友“罢看”,引起广泛争议。

  北大教授孔庆东在某网站接受采访时对赵半狄的抵制行为表示支持。他说:“我们国家终于有人公开地站出来,以公开的方式向好莱坞宣战。我们以前看到的美国好莱坞,是美国题材,美国思想,现在人家连中国的符号都拿去了,连熊猫都拿去了,用你的符号继续征服你,我们不懂好莱坞是什么,好莱坞不仅要赚你钱,还要洗你的脑,征服你的人心。所以现在终于有人看明白这个道理,出来抵制《功夫熊猫2》,我对这种行为表示支持,但是同时我也觉得靠个人,靠艺术家没有办法完成这个巨大的任务,这个任务必须靠中国很多老百姓觉醒。”

  29日,在北京电影学院礼堂,面对众多师生,在“拿什么奉献给你——我的孩子”特别话题中,赵半狄朗读了自己和孔庆东、北京电影学院动画学院院长孙立军,三人联名书写的致家长和孩子的公开信《“六一”去看大自然,不看功夫熊猫2》——

  “‘六一’马上到了,你会和孩子过一个什么样的儿童节?有一部美国电影正努力占有这一节日,达到他们设定的圈钱六亿的目的。纯真的“六一”不能成全贪婪的‘六亿’!”

  信中说,“《功夫熊猫2》是一部挪用中国元素,以热爱中国文化的名义戏弄中国人的电影,好莱坞所谓‘给中国的情书’、‘保护中国文化’,全部都是谎言,正如一位前好莱坞工作者所说:一切都是以赚钱和洗脑为目的!”

  信中倡议,“中国孩子应该有自己的童话!大人们,成人们有责任保护孩子们的身心健康,保护他们的纯真。六一,我们可以远离美国文化,远离它,不是远离快乐,相反,带孩子们去踏青、去郊游、野餐,在最美的季节,去拥抱我们的自然!”

  刊登广告、发公开信,“熊猫人”这次抵制熊猫2比2008年抵制第一部时更进一步。

  对于赵半狄的行为,有网友直言赵半狄这是利用“熊猫”炒作,“这人脑子有病吧,想出名想疯了吧”,有网友揶揄道,“变相宣传‘熊猫2’嘛这不是。”甚至有人戏谑说:“孔庆东吆喝,赵半狄收钱”。

  但赵半狄表示,无论外人怎么看自己,自己都会坚持,“我抵制《功夫熊猫2》的目的是提醒人们警觉文化入侵。我发誓要让《功夫熊猫2》的中国票房减半!”

  他在接受《北京晚报》采访时说,“如果我去看《功夫熊猫》,那就是上了他们的当了。《功夫熊猫》上映的时候,梦工厂说这是美

  国人写给中国的一封情书,《功夫熊猫2》在宣传时又说是美国人给中国的第二封情书。其实,好莱坞所声称的对别的国家的热爱都是虚伪的,没有人会在好莱坞的创作会上讨论对中国文化的热爱,相反的,他们只会拿中国开玩笑。这是一个名叫Tim的美国人说的,他曾在好莱坞工作过两年,他也支持我的抵制行动。”

  孙立军也在回应媒体时透露,他同赵半狄早就相识,在他看来,赵半狄“抵制”观影《功夫熊猫2》的行为不是个人炒作,也不是有着狭隘民族心态的行为,“他是想通过这种方式,呼吁有话语权的文化精英,如电影业内人士、评论家、媒体等要头脑清醒,冷静地看待好莱坞大片透过电影艺术的载体进行的文化侵略行为。毕竟现在敢于站出来、对热点话题发出不同声音的人越来越少了。电影宣传跟风现象严重。”

  梦工厂很给面子

  还是来看电影本身吧。

  迄今没有任何一部好莱坞电影能如《功夫熊猫2》这般让中国人觉得切肤相联。空灵悠远的青山翠竹,细腻古雅的亭台轩榭,喧嚣热闹的宽街窄巷上,身穿着汉服的“居民们”聚在面店茶馆里聊天说地,“虎、蛇、猴子、螳螂、鹤”盖世五侠,闭门修炼着制敌取胜的秘籍——“InnerPeace”(静下心来),而Shifu(师傅)能和一滴坠落的水珠共舞出一段飘逸的太极。

  好莱坞对于这些“挪用的中国元素”并不否认,相反,他们毫不遮掩且乐意一一指出:诸如被《纽约时报》赞誉有加的青山竹林、亭台宫殿,竹林其实是从《卧虎藏龙》里学来的,而那部分宫殿就是在模仿《满城尽带黄金甲》里的某个建筑。加上阿宝如周星驰式无厘头的自嘲,再加上中国人对“功夫胜于枪炮”的执念。

  中国人山寨了美国多少东西?美国人的效果就是:中国的元素可以山寨出这么好一片儿。

  甚至,这封“情书”连细节处都那么有心。

  有豆瓣网友说,“一开始的时候就觉得梦工厂挺给面子的。大家都知道梦工厂的LOGO是月亮上钓鱼的小孩子,不过根据不同的影片,小孩子会动来动去或者变个造型什么的,但是通常来说,小孩子就是小孩子。而两部功夫熊猫,梦工厂都把小孩子换掉了,第一部是酷似孙悟空的猴子,第二部是第一部里挂了的龟大师,小孩子在片尾结束才亮了一下,梦工厂着实用心良苦。”

  当然,也可以说,这就是美国人先给我们的糖衣炮弹吧。

  香蕉熊猫的“美国梦”

  电影里全是中国元素,熊猫也是中国特产,可不意味着这个胖乎乎的卡通形象有颗“中国心”。

  第一部里,熊猫阿宝的性格特征已经跃然屏幕,分明是个家境平凡而又心比天高的后街少年,他天真善良,对未来充满幻想,那肥硕的身材更让人联想到吃多了汉堡和薯条的“麦当劳体型”。

  熊猫的老爸——经营面馆的鸭子是典型的以勤俭发家为人生信条的“美国梦”的信奉和执行者,他们的孩子在电影中最容易走上两条分化的道路——或者厌倦了同父辈一样的庸凡生活离家闯出另一番天地,或者因心机不端或遇人不淑而堕落为问题少年甚至走向毁灭,二者是“美国梦”的一体两面。在《熊猫》中,阿宝的经历更像是以诙谐、励志为主基调的美式成长故事的卡通版,中国元素只是背景,这只熊猫其实是个黄皮白心的“香蕉人”。

  《熊猫2》的导演詹妮弗·尼尔森,是一个韩裔美国人,自言是看着中国香港功夫片长大的。她在接受中国媒体采访时说,《功夫熊猫2》确实不是一个中国故事。“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该如何实现自己的梦想,如何成为英雄?我得承认,完全是西方的故事结构,或者说就是所谓典型的美国梦。”

  老美很聪明,为他人作嫁衣的事才不干呢,异国文化搭台,美国主角唱戏,在这方面他们早有丰厚的经验积累。比如1938年的名片《翠堤春晓》,主角是奥地利音乐家约翰·施特劳斯,这位圆舞曲之王在影片开始的时候就是个一心想成为伟大音乐家的银行小职员,像极了熊猫阿宝;再如著名的《音乐之声》,本来是有原著可寻的改编电影,但影片完全抛弃了修女玛丽亚的原始形象,代之以热情活泼的美国少女形象;至于那为数众多的用美国英雄承载的价值观去启蒙异族、拯救世界的悲喜剧就更不必说了。

  学习比抵制更重要

  《功夫熊猫》登陆中国就像片中的阿宝进入比武大会一样,是带着火药味的。

  同以往一样,中国历史上每次抵制外货无不是因为国货的不争气,而中国人又不大会因为某种意气之争而委屈自己,所以“抵制”多以失败告终。

  在任何时候,对他国文化的想像都难免有点强权的意味,问题并不在于人家是否用一部电影侮辱了我们,因为到目前为止,像样的武侠文化产品几乎都是舶来的,作为武侠发源地的本土最多提供些原材料而已。

  学界和媒体在这点上也达成了某种共识——毕竟在今天的世界,如果不做任何反思,想单靠熊猫一样的文化体型来打败别人已不可能了。

  著名学者章诒和在微博上说:“北京晚报以‘中国有功夫有熊猫,为何没有功夫熊猫’为题,解答如下,一缺少资金,先天不足;二动画公司(民营)没有发行渠道;三长期给外国动画做代工,形成依赖性,失去原创能力;三条都成立。我更赞同中影朋友的意见:动画电影需要完全的心灵自由!另一个原因是我们只会说教,不会叙事。有叙事才有故事。”

  对于赵半狄痛斥给《功夫熊猫2》吆喝的六小龄童:“孙悟空不认功夫熊猫这孙子”,学者朱大可讽刺道:“悟空形象来自印度,西游记主题是赴印度取经,按此逻辑,西游记在鼓吹印度文化入侵,吴承恩玄奘是“卖国贼”,小说中支持取经的唐王朝更是“卖国政府”。建议赵施主先批臭西游记,把吴放到卖国绞架上绞死三回,再来声讨好莱坞的入侵罪行。”

  《三联生活周刊》则说:“有那份(抵制的)精力,不如搞搞创意将山姆大叔包装成他们渴望的超级英雄,扔到美国赚他们的钱去吧。如果没这本事,听听影院不羁的笑声,想想观后无尽的快感,尔等又怎能好意思说出抵制的话。”

  6月9日,《中国青年报》推出题为《面对<功夫熊猫2> 学习比抵制更重要》的报道。新华网也刊登评论文章指出,认为“功夫熊猫”是“文化侵略”者过虑了。正如文章所说,电影作品确实能反映出一定的价值观念,但这并不是美国影片所独有的。至于价值观念的好坏,则完全可以交由观众评点。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

现代快报 柒纵深 A10 “美人”赠我蒙汗药? 《功夫熊猫2》遭抵制 陈曦 2011-6-12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