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6版:读步天下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内容检索:
 
下一篇 4 2011年6月12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赫德,晚清的情人
  《赫德的情人》
  赵柏田 著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1年5月

  在阅读《赫德的情人》之前,我努力搜寻罗伯特·赫德在我脑际残留的东鳞西爪。稍后我遭遇了一个无比残酷的事实:我所知的赫德,居然还是那个历史教科书上的赫德:赫德是英国侵华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在英国侵略者的压迫与利诱之下,清政府被迫任命他为中国海关总税务司,“他改组海关,确立了外国人管理中国的制度。他任中国海关总税务司长达46年”,“中国海关管理权被英国人操纵了近一个世纪”。

  这样的历史面孔,这样的政治标签,统治了多少人的头脑。赫德的任命,赫德对海关的改造,海关管理权被赫德等人操纵,都是不争的史实——却只是片面的史实。教科书为什么不提:赫德治下的中国海关,乃是晚晴最清廉的公权力机构;海关所创的税收,乃是晚晴最稳定的财政支柱,每年最高可达3000万两白银,这一方面基于制度的清廉,另一方面则体现了赫德卓越的理财能力。

  除了一手缔造的海关辉煌,赫德还促成了京师同文馆的创建,促成了第一个海外观光使团(斌椿使团)的出访,促成了清政府第一次登陆世博会,即1873年的维也纳博览会……遗憾的是,这些细节,教科书只字不提。

  在《赫德的情人》出世之前,赫德的著作、日记、函电、档案,同时代人对他的记述,后人对他以及他所开拓的外交关系的研究,以及中国人为他撰写的传记,已经渐次浮出解冻的水面。然而那只是一个冷寂的赫德。《赫德的情人》却呈现了一个热烈的赫德,一个在权力、荣耀与罪恶交织之中挣扎的绅士和野心家,一个在东方的暗夜奋然一跃的漂泊灵魂。

  此书名可作二解,一是指那个叫阿瑶的情人,宁波船家的女儿,充实了赫德的青春期情欲,在这个异国情调的东方少女身上,赫德几乎耗尽了他一生的激情,以致他的情欲,在中年便告衰竭;其二,则隐喻权力和中国,赫德的大半生,深深嵌入了清帝国的剧烈转型,他与中国,可以说是相互成就,帝国的权力是他的春药与情欲之火,帝国的幻灭直接导致了他生命的没落。

  这里且引申说一点。对于赫德这种舶来的政治家,应该如何评判其政治立场:当中国与他的祖国发生冲突之时,他的屁股坐在哪一边呢?书中援引了一段郭嵩焘与赫德的对话。郭问:“君自问帮中国,抑帮英国?”赫德答:“我于此都不偏袒,譬如骑马,偏东偏西便坐不住,我只是两边调停。”郭问:“无事时可以中立,有事不能中立,将奈何?”赫德答:“我固是英国人也。”——最后这句,倒也是实话,尽管赫德讲这个故事,是给英国驻华公使威妥玛听,或有不得已的成分。我却以为,评价一个历史人物,不必过于追究他的立场,正如不必过于追究他的动机,而要看他行动的程序与结局。就赫德与他的情人的关系而言,他有负于阿瑶,却不亏欠中国一分一毫。

  在传教士丁韪良看来:“……赫德在使另一个帝国(指晚清)避免崩溃上所起的作用要比任何一个其他人都更大。然而尽管获得了如此骄人的成就,他对于最终的结果仍远远谈不上乐观。当甲午战争最终向世界揭示清国的腐朽之前几个月,他就对我说过,‘恐怕我们是在修补一把已经开裂的水壶’。”

  读近代史,每每令人泪落。国运沉沦,生灵涂炭是一因,历史书的鄙陋与虚伪则是另一因。有时我宁可读小说,因为小说比所谓的历史更可信。熊逸先生有一个精妙的诠释:“对思想的记录,小说却有可能比历史更真——小说虽然略去了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却以文学的手法把事件背后所隐藏的‘思想上的真实’给突出地表现出来了。”这个论断,完全适用于高阳、赵柏田等人的历史小说写作。高阳写晚清史,几乎每一本都可作信史来读;赵柏田《赫德的情人》,则还原了一个更真实、更生动、更完整的赫德。 羽戈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

现代快报 读步天下 B6 赫德,晚清的情人 2011-6-12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