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一位低保户,一边吃低保一边在外面打工,近日被群众举报后,却拒不提供工资卡或单位工资单。昨天,南京市民政局作出决定,此低保户已涉嫌“骗保”,从今年7月起,取消该家庭的低保待遇。对此有市民认为,发现“骗保”行为后,仅仅“停保”了之,不作任何处罚,这有点说不过去,会导致“骗保”者产生侥幸心理。
□快报记者 项凤华
举报
隐瞒收入被取消低保
家住雨花台区的居民林明(化名),离异后与女儿共同生活,目前女儿正在读大学,全家收入就靠他一人。今年2月,林明向社区居委会提出低保申请,当时他提供的收入证明为每月468元,根据收入证明上提供的电话,社区居委会也向其单位进行了核实,收入确实为468元。根据当前南京的低保标准每人每月400元,两口之家就是每月800元的标准,该家庭总收入比低保标准低332元,符合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条件,每月领取332元的补差。
但是日前有人举报该家庭骗保,称林明在外面打零工,月收入1200元左右。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找到林明核实情况,要求其提供单位的工资卡或工资单,但是他却不愿提供。“不愿意提供,说明可能有问题。”市民政局有关人士说,根据《南京市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实施细则》第二章第五条第二项规定,“拒绝配合社区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和管理机关进行调查、核查,致使无法核实收入的家庭,不能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待遇”。南京市民政局昨天作出决定,7月起取消该家庭的低保待遇。
“尽管现在社区严格把关,但还是存在混吃低保的现象。”该人士说,一些单位为了推卸责任和缓解自身压力,将自身负担推向社会,在为低保户开具家庭收入证明时有意隐瞒造假,在有关部门对低保管理人员进行调查核实时也不予配合,有时甚至出现了单位和“低保对象”互相勾结骗吃低保的情况。
疑问
骗保代价低,有人钻空子
从今年4月1日起,南京市正式启用“低收入居民家庭收入核对系统”,申请低保的相关资料将通过民政、房产、税务等部门进行甄别,那目前甄别的结果如何呢?南京市民政局日前通报了相关比对结果。
据介绍,4月份核对江南八区和浦口区新申请的低保对象256户524人,从反馈数据中检出90人、134个可疑点,其中:房管局反馈有住房问题可疑点44个,公安局反馈有车辆信息可疑点49个,地税局反馈个税记录可疑点41个。5月份共核对356户786人,共检出127人、140个可疑点,其中:住房问题可疑点67个,个税记录可疑点51个,车辆信息可疑点22个。
“这里面可能有一些数据不太及时准确,却反映出一个现象,有不少人想钻空子混吃低保。”该人士坦言,目前违法违规骗保成本太低,虽然《南京市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实施细则》中明确,对虚报、隐瞒实情、伪造证明等手段骗保的,由民政部门给予批评教育或者警告,停发或者追回其冒领的最低生活保障金;情节严重的,处以冒领金额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罚款。但在实际操作中,这款罚则很难落实,被查出冒领低保金后,一般直接停发,严重的给予批评教育,而采取措施追回冒领款物的很少。这也导致“骗保”者产生侥幸心理,“能骗一时是一时”。
“多‘吃’的低保如何追回来,在目前确实是个难题。怎么追呢,骗保者说他把钱都花掉了,我们又不是法院,没法去冻结人家的存款把钱追回来。民政部门做的是扶贫济困,很多时候,骗取低保的人确实生活有困难,我们也不好处罚。”该人士反映,现行条例中有关监督处罚的规定显然很苍白。
对于骗保得逞者,市民黄女士也有着自己的看法:低保大门一开,谁不愿意一个月多拿点?风险又小,不吃白不吃。
难点
民政部门
没有财产调查权
为清查骗保行为,今年南京对低保进行大普查,目前民政部门已与房产、税务等六部门联网,但是财产性收入核查,依旧是个大难题,尤其是“隐性收入”,比如家庭成员下岗、在外面分别打工并有收入的但隐瞒的、在外面炒股的等。
记者了解到,民政部去年底发通知明确要求将有价证券、存款、房、车等财产作为认定低保的重要依据。“对房子、车子的调查,这些现在已经不难了,一般都能查出来,凡是涉及拥有机动车辆或拥有两套以上住房的,低保申请一票否决。但是目前证券、存款,还是不能查。”有关专家分析,现在民政部门在进行社会救助时,缺乏相应的收集有关居民家庭财产性收入情况数据的权力。如果民政工作人员去银行调查低保申请者的储蓄信息,银行会说要替储户保密,如果到证券机构了解是否购买股票,证券机构也会说有责任替客户保密。因此,真正了解申请者的家庭收入很难,“需要突破法律上的一些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