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曝光“哈药总厂对周围环境污染严重,曾导致周边硫化氢气体超标千倍”一事后,哈药集团陷入了“污染门”。据哈药股份2010年的年报显示,报告期内公司为推动减排及清洁生产,新增投入约1960万元用于废水、气味、烟尘、二氧化硫减排等方面的治理。而哈药股份当年的广告费用达5.4亿元,2008、2009年哈药股份的广告费用均在4亿元以上。(6月8日《新华网》)
这么多年来,哈药的广告早已经把我们轰得头昏眼花。 在广告投入上,哈药可谓一掷千金,同样,在污染排放上,它也是霸气十足,排放的臭气熏得周围居民不敢开窗户,排出的废水直接流入河道,与此同时还不忘喊着“做良心人,制精品药”。广告影响一日千里,废水废气一泻千里,环保上该花的钱不花,身体里流淌的不是道德血液,每个毛细血管都充斥着铜臭。
5.4亿:1960万,广告支出是环保投入的27倍!重营销轻环保,这不是哈药集团的独门秘籍,而是不少企业都在打的“长短拳”。道理很简单,广告可以抬高知名度,名声在外则不愁销路,销路者,钱路也,谁会跟钱过不去?而环保是一项长期投入,在一些企业经营者的眼里,这就是赔钱的买卖。两相对比,再看哈药集团大大的27:1,就不会莫名惊诧了。
哈药总厂的污染问题,周边居民一直在举报,政协委员也有联名提案,但到最后都成了“沉没的声音”。是不是因为哈药集团这棵树太大,给地方上贡献的GDP够多,挡住了声音传递的途径?这还有待调查。但有一种因果关系摆在那里,不容否认——违法者敢触法,是因为违法的成本太低,违法成本低的原因则是有法不依,执法不严。如果对污染企业的处罚能高于它们做广告带来的收益,还会出现“广告烧钱,环保差钱”这样的怪事吗?(于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