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F16版: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内容检索:
 
2011年6月2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数百位英烈血洒北固山 红十四军军长当庭怒砸叛徒
  “临时军法会审处”旧址
  石壁上刻着李超时的遗言
  镇江烈士陵园中的红色雕塑
  老照片中的北固山刑场,当年许多革命志士在此英勇就义
  烈士 李超时
  1906年-1931年,邳州人,中共党员,红十四军军长
  烈士 冯金妹
  1908年-1931年,俄文名尤琳娜,无锡人,中共党员
  烈士 宋景煜
  1912年-1931年,盐城人,中共党员

  众所周知,江苏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中,有座“雨花台”。其实,镇江还有一座“小雨花台”,她就是位于北固山前峰的“镇江市烈士陵园”。

  这是一片血染的山头。20世纪30年代,江苏省省会设在镇江,国民党反动派在镇江设立“江苏省临时军法会审处”,将全省搜捕的中共党员及革命群众押解至镇江审判。数百名革命志士牺牲在镇江北固山下。

  为什么国民党要设立临时军法会审处?军法会审处杀人的权力有多大?被杀害的江苏各地革命者究竟有多少?日前,记者在镇江烈士陵园管理处、镇江党史办的帮助下,了解到一段鲜为人知的秘密。

  □通讯员 吴晓霞 快报记者 钟晓敏

  会审处权力很大,随意就判“犯人”死刑

  2011年5月27日,位于镇江市千秋桥街的京口区教育局一片忙碌。新搬到这里办公的人,很少有人知道这里曾是国民党反动派设立的“江苏省临时军法会审处”所在地。1930年底至1933年10月,江苏各地被捕的中共党员及革命群众就押解至这里审判。

  记者从镇江市烈士陵园管理处了解到,45年来,管理处、镇江党史办曾经4次派征集小组,前往江苏、安徽等地25个市县征集和考证相关资料。从珍贵的资料中,江苏省临时军法会审处犯下的滔天罪行也慢慢清晰起来。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疯狂屠杀共产党人。而江苏各地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举行了秋收起义,泰兴、如皋、南通等地还创建了中国工农红军第十四军。对此,国民党当局不仅调集大批军警疯狂镇压,还于1930年11月至1933年9月两度设立“江苏省临时军法会审处”,对从全省各地抓来的共产党人和革命志士进行非法刑讯和残酷迫害。

  当时江苏省政府就设在镇江,这个临时军法会审处由5个单位组成,即国民党江苏省政府、省党部、高等法院、民政厅和清乡督办公署。每个单位各派一人担任审判员,不过大权掌握在会审处处长钱家骧手中。临时军法会审处不按法律程序审判,各县抓到人后酷刑逼供,制造假证,立成卷宗,而后将被捕的人送交会审处。会审处既不开庭审问,也不核对事实,就凭各县送来的材料,随意判刑。

  “从茅珏烈士遇害,可见会审处权力之大。”茅珏是海门人,被捕后,他的父母卖田卖屋找门路,以救儿子之命。当时,海门县党部发出公函为之申诉,证明他还不是中共党员,没有参加农民暴动。这份公函经省党部转呈省政府,省政府主席叶楚伧还在公函中写了“交军法会审处参考”转送会审处。但是,钱家骧毫不买账,仍然判处茅珏死刑。

  大多数烈士在镇江北门外遇害

  “镇江没有固定刑场,会审处多选择郊外荒地荒冢杀人。”镇江党史办退休干部李之,小时候居住在镇江市老北门,紧挨烈士殉难处,耳闻目睹了当年刽子手杀害共产党人的情景及罪行。生前,她抱病写了近万字的《江苏省临时军法会审处有关资料》送给烈士陵园。这份资料写明,烈士们大多数在镇江北门外遇害,具体地点为今三五九医院北、烈士陵园东。当时,这一片地是城墙外的荒坡地,无主坟墓很多,群众称之为乱葬坑。

  “当时,一般是每星期二、星期五,省政府开会讨论,星期三、星期六枪决犯人。”原中共如皋县区委书记叶胥朝在《狱中记零》一文中,回忆了那段不堪回首的岁月。1931年9月,由于土豪劣绅的告发,他在南通被捕,之后被押至镇江,交江苏省临时军法会审处处理。在镇江坐牢的日子里,最让他难以忘怀的是英勇牺牲在北固山下的同志。“如果哪天推迟放风时间,死神的阴影就在笼子里徘徊了。再看那些警察,个个荷枪实弹、神色紧张。笼子里寂然无声,一片死的沉寂。每个人都屏着气,静听着里头的声音,号子的门被打开了,警察高喊某人出来,一阵‘咣啷、咣啷’作响的镣声,伴着口号声,由近而远……”他回忆,当时他们在狱中还能听到敌人杀害共产党的枪声。他被关押的那一段时间,参加泰兴暴动的6个人,就被枪杀在北固山下。

  县监狱里,每天都有人被折磨而死

  会审处是临时机构,没有监所,最初被押解至镇江的人,关押在镇江县监狱(原址为三五九医院内西南部)。

  原中共萧县中心县委书记兼独立团政委李砥平,当年由于组织农民暴动,被押至镇江。他在《铁窗生活的回忆》一文中说,镇江县监狱分为东监、南监、北监。当时,他被关在南监。南监内有一、二、三、四、五、六等多个“号子”。“号子”里三面是墙,另一面围着木栅栏,对着院子。到了冬天,风雪刮进室内,“犯人”们冻得直发抖。“号子”里没有床,几十个犯人,一个挨一个地睡在地上,人多时挤得不得翻身。因为卫生环境太差,里面虱子、跳蚤横行,地板下臭虫多得像条辫子。狱中每天吃两顿饭,都是发霉的掺沙子的米饭,喝的是只有几片菜叶的盐水汤。因为吃不饱,营养不良,“犯人”个个骨瘦如柴,加上不断迫供刑讯,许多人被活活折磨而死。1933年初,监狱里有人患伤寒病,一个传染一个,凡是生了伤寒病的人,看守就把他们送到北监一个“病号子”里。那里,每天都有一些人死去,被从病号子里抬走。他当时也因为伤寒被送了进去。多天没有进食的他,有一天摸到了一块肥皂头,昏迷中竟把它当饼干吃下了肚。睡到后半夜,他大呕大吐起来,这么一吐倒使他清醒了许多,最后顽强地活了下来。

  后来,因为送来的人过多,镇江县监狱实在容纳不下,就交由省会公安局看管,公安局将人犯分交7个公安分局看管,有时亦送至镇江地方法院看守所。1931年6月,江苏省保安处在城隍庙建成保安处看守所,不少人就关在城隍庙看守所。

  原无锡中心县委书记管文蔚出狱后回忆,有一天,叶胥朝同志被关进牢房。按牢规,凡是新到的“犯人”都要出“铺监费”,叶胥朝说:“我家穷,没有钱。”牢头把叶胥朝押到马桶边,打开盖子,叫他把头伸过去闻臭气。他们把这种刑罚叫作“看金鱼”。当晚,叶胥朝“看”了半夜“金鱼”,直到给了牢头十块钱才罢休。

  改公开枪杀为秘密杀害,禁止新闻媒体报道

  会审处杀人之快让人想不到。根据1931年2月《新江苏报》所载,2月11日杀害3人,2月14日杀害9人,2月24日杀害17人。不过,会审处究竟杀害了多少革命志士,迄今无法查清。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镇江党史办人员曾赴南京第二历史档案馆、省高院、省公安厅查找历史档案,均未发现会审处的历史卷宗。全国保存完整的《申报》及镇江地方报纸《新江苏报》只登载了1931年1月、2月会审处枪杀共产党人的消息,从1931年3月份开始就不再报道此类消息,连共产党的重要人物、红十四军军长李超时1931年9月19日在镇江遇害,这两个报纸均无报道。

  “《申报》在镇江设有通讯站,《新江苏报》是镇江民办的大报,为什么在最初两个月不但报道了遇害者的姓名,且注明遇害者的年龄、籍贯,而杀人最多的三月、四月却无报道?”镇江党史办人员调查发现,会审处也怕杀人过多被公众知道,所以最后改公开枪杀为秘密杀害,并禁止新闻媒体采访与报道。

  经多年调查,目前只获146位烈士姓名。据当年被会审处判处徒刑、解放后尚健在的几位老同志回忆和分析,1930年底至1933年9月,约有300名以上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在镇江遇害。

  狱中斗争

  被捕革命志士

  曾组织大越狱

  临时军法会审处的判决是不容上诉的。共产党人没有坐以待毙,在监狱里,他们展开过斗争,还策划过一次惊心动魄的大越狱。

  管文蔚回忆,1930年,国民党把原松江县委书记袁世钊等30多名已经过法院判处徒刑,正在各地监狱执行的共产党员,提至会审处重新审判,并将其关在几个不同地点。省委想将他们“买下来”。但是,国民党江苏省主席的秘书长金体乾要价很高,说此案情节太严重,没有两万块银元,无法解决。即使有钱,要将30多人全部退回苏州,也不可能,只能做到少杀。谈判了几个星期,省委只筹到三千块银元,这个营救办法行不通了。

  之后,大家商量决定1931年2月17日集体越狱。当时,警察一中队看守人员忙于在外敲诈勒索,居然用两只狼狗来代替站岗。袁世钊想了一个办法,每天出高价请看守买一些肉来,然后悄悄喂狗。喂了四五天之后,狼狗对犯人行动竟然不叫了。

  被羁押在麒麟巷侦缉队的黄子仁那边,也设法做了一个经常站门岗侦缉队员的工作,问清了附近地形和交通情况,约定等他上岗时动身,并带他一起走。

  不料,就在越狱前两天,敌人竟枪杀了袁世钊。

  下一批将轮到哪些人呢?大家只有加紧越狱的准备工作。2月17日夜,阴历大年初一,警察和侦缉队头目出去吃喝嫖赌玩了,这是越狱的好机会,不料,子夜12时还差十多分钟,警察住的地方传来急骤的电话铃响,大家“嚯”地坐了起来,侧耳静听,隐隐传来警察说话的声音:麒麟巷侦缉队关的犯人跑了!

  管文蔚觉得情况不妙,喊大家快快冲出去。不料,跑出城隍庙时,警察一面吹哨子一面打枪,包抄上来。天亮前,关在城隍庙的几个人全部被抓了回去。

  后来,管文蔚才知道问题出在麒麟巷侦缉队那边。那晚约定的那个人临时动摇了,他不敢上班,称病请了假。由于担心他告密,越狱提前行动了。关押在那里的5个人,最后只有刘季平跑掉了。据了解,他因为路不熟,翻墙时一脚落空,跌落沟里,躲过了警察与侦缉队员的搜捕。

  越狱失败带来的后果相当严重。农历年一过,敌人突然将徐家瑾、陈伯坚、黄子仁等陆续枪决在北固山下……

  不能忘却的记忆

  省政府主席请他去当大官,他不干

  镇江烈士陵园里有一张照片让记者印象深刻:一位身着朴素的老人,拄着拐杖,深情地凝望着原红十四军军长李超时的遗像。

  这位老人叫吕继英,是李超时夫人。1996年9月19日,在李超时烈士牺牲65周年之际,她不顾86岁高龄,步履蹒跚地来到烈士陵园,缅怀她的亲密战友和爱人李超时。

  1931年6月26日,李超时奉省委指示由上海去徐海蚌地区巡视工作。当时形势非常险恶,李超时接到通知后,二话没说就与怀有身孕的吕继英立即起程。那天早上起程时,吕继英就发现有人跟踪,并及时告诉了李超时,两人利用火车站的人群作掩护,很快甩掉了“尾巴”,上了火车。没想到特务也上了火车,并且又盯上了他们。面对紧急情况,李超时便佯装送她上厕所,商量决定中途在镇江下车。

  火车一到镇江,李超时和她就跳下火车迅速分头转移。但特务紧追不舍,把他们抓获。

  吕继英回忆,被捕之后,敌人对她严刑拷打。当时,李超时被关在不远处,有时敌人的咆哮声、打人的棍棒声隐约可以听到。有一次,她就听到李超时无比蔑视地对敌人说:“你们不就是打吗?”

  敌人见严刑没有作用,企图用亲情来软化他们。一天,敌人将李超时和她带到一间房内让他们相会,并派特务在外窃听。她看到戴着镣铐、全身血肉模糊的李超时,十分心痛地问:“敌人怎样折磨你的?”李超时坚强地说:“不需问。”

  在危急关头,李超时用手势说,因为认识他的人较多,估计为党牺牲的可能性最大。他鼓励她:“要坚强,如果能够出狱,要把孩子生下来,把他抚养成人,交给党。”

  管文蔚在《镇江越狱前后》一文中写道:因为关得久了,他和老看守混熟了,对方告诉他李超时“不得了”,叶楚伧请他吃饭他不去,请他当大官他也不干。叛徒王益之出庭指证他时,他趁军法官不备,拿起审讯台上的砚台,就向姓王的头上砸去。最后一次审讯,他又举起椅子,要打军法官……

  由于叛徒告密,李超时的身份暴露了。1931年9月19日,镇江北固山鸡子岭刑场,李超时高唱《国际歌》英勇就义,年仅25岁。

  吕继英因怀有身孕,被判了数年刑。出狱后找到了党组织,继续投身革命,参加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解放后,她担任上海市教育局长。“她说,她毕生的心愿就是到李超时牺牲的地方看一看。”陵园工作人员介绍,吕继英不顾年事已高,只身一人从上海来到镇江烈士陵园,就是为了了却这个心愿。

  离开镇江时,吕继英写下了这样的话:亲爱的超时同志,痛忆65年前,你将鲜血洒华夏,庆今朝祖国到处变新颜,儿孙均能继遗志,英烈含笑在九泉。

  怀孕6个月的她被枪杀时立而不跪

  据镇江党史、民政部门调查,300多位被屠杀的共产党员和革命志士都是活跃在江苏各地的早期革命者,都是只有二三十岁的年轻人,其中担任县委以上领导的多达40余人。

  残忍的国民党反动派连孕妇也不放过。1931年1月下旬,国民党反动派从无锡押来13名革命者,其中就有怀了6个月身孕的冯金妹。

  冯金妹,又名冯岳蓉,1908年出生在无锡前洲镇一个农民家庭。1923年,冯金妹跟随姐姐到上海纱厂做工,1925年初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后转为中共党员,调中共上海沪东区委任职。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中共党组织为了保存和培养骨干力量,将她送到苏联学习,取名尤琳娜,由于她学习刻苦勤奋,后转入到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1930年回国后,她与中共党组织接上关系,被任命为无锡县委委员兼城区区委书记,负责开展工运、妇运工作,在组织发动无锡丝厂的罢工运动中,冯金妹和爱人一道夜间到工房串户走访,引导工人联合起来,争取自由和改善劳动条件,最后取得了胜利。

  1931年1月13日,由于叛徒出卖,无锡县委机关遭到严重破坏,冯金妹在无锡花园饭店被捕,被关押了7天后解送到镇江国民党江苏省临时军法会审处监狱。

  “因冯金妹曾赴莫斯科学习过,敌人企图从她身上逼出更多共产党的机密,施以利诱和酷刑两种手段对其逼供。”先后经历了5次秘密庭审,她每次总是遭到毒刑逼供。同年4月11日,怀有身孕的冯金妹被押赴镇江北固山刑场,英勇就义,年仅23岁。当时镇江地区报纸报道:“据观者群众闻,冯金妹怀孕已及6月,大腹便便,执行时立而不跪”。

  就义的共产党员中最小的才19岁

  在已搜集到的146位英烈资料中,宋景煜是年龄最小的。镇江党史办赴盐城调查过他的详细资料,他于1912年生于盐城集仙堂街。

  中学时代的他,就积极参加进步的学生运动,并于1928年秋加入中国共产党。入党后,他利用家里开设书店的便利条件,组织“读书合作社”,团结进步青年,秘密从事政治宣传活动。

  家乡人回忆,他把中共土地纲领,油印在红绿纸上,在城区的大街两旁、城郊的歇脚厅等处墙上张贴,有时还在这些地方用粉笔、木炭、毛笔书写各种标语口号。

  1930年10月10日,国民党县党部举行提灯晚会,宋景煜和城区支部的中共党员共5人利用时机在盐城散发革命传单被捕,羁押于盐城县府大牢。国民党当局组成特别法庭,严刑逼供三天三夜,敌人见严刑拷打不成,竟使用“美人计”,但宋景煜毫不动心。国民党盐城县党部肃共小组成员金维翰哄骗他说:“你年纪轻轻的,又有文化,何必替共产党卖命。只要你供出中共地下党的情况,我保证你立即恢复自由,自择学校,由政府保送升学。毕业后,政府介绍就业。”宋景煜愤怒地回答:“我加入共产党不是为了享受优厚待遇,而是为了铲除剥削制度,消灭你们这些豺狼,使穷苦大众获得自由和解放。”敌人耍尽一切花招,结果枉费心机,只好将宋景煜等5人押解镇江,由江苏省临时军法会审处审理。在敌人的法庭上,宋景煜大义凛然,义正词严地揭露国民党反动派的腐败,宣传共产党的革命主张。1931年2月24日,宋景煜等17位同志在镇江北固山英勇就义。宋景煜牺牲时年仅19岁。

  镇江党史大事纪

  中共丹阳支部

  1925年5月,恽代英来到镇江,向第六中学和第九师范学校学生作演说,鼓励他们投身革命。是年秋,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镇江特别支部成立。与此同时,丹阳的戴盆天、黄竞西、夏霖、钱正表、吴起文等青年教师和商界青年在恽代英等指导下,积极从事革命活动,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25年,中共丹阳支部诞生。

  苏南抗日根据地

  1938年夏,陈毅、张鼎丞、粟裕等率新四军先遣支队和第一、二支队从皖南挺进苏南敌后,创建以茅山为中心的苏南抗日根据地。6月17日,粟裕率新四军先遣支队在镇江首先取得了韦岗战斗的胜利。

  三千党员

  至1939年12月,镇江地区已成立中共句容、丹南、丹北、镇丹、江溧句5个县委。此时,茅山、丹北地区已建成7个县(工)委,共有支部254个,党员3019人。

  反“清乡”

  1943年3月,日伪开始对茅山、丹北地区实施“清乡”。敌人集中6000多兵力抢占重要点线,昼夜不停地实施梳篦式、拉网式的局势“清剿”。丹北、茅山地区经过斗争,抗日军民终于取得了反“清乡”的胜利。

  攻克“模范”监狱

  1945年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茅山和丹北地区抗日军民,遵照中共中央的指示精神,迅速向拒降的日伪军展开猛烈进攻,收复失地。8月17日,苏中第五分区部队解放扬中县城,之后攻入镇江东门“模范”监狱,救出一批政治犯。同时,镇句县地方武装先后攻克高资、青山等据点,光复了镇句县大部分地区。月底,茅山、丹北地区绝大部分农村集镇光复。

  镇江解放

  自1947年7月起,全国解放战争逐渐向南推进,茅山和丹北地区的中共党组织除了在农村坚持斗争外,还在镇江、丹徒、丹阳、句容积极开展城市工作,迎接解放。1949年4月22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突破长江天堑。同日,扬中首获解放。23日镇江、丹徒、丹阳解放,25日句容解放。自此,镇江全面解放。

  (感谢镇江市委宣传部、镇江市委党史办、镇江市烈士陵园管理处给予本版稿件采访的大力支持)

  本版图片及资料摄影 快报记者 辛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

现代快报 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 F16 数百位英烈血洒北固山 红十四军军长当庭怒砸叛徒 钟晓敏 吴明明 2011-6-2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