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印发通知,决定在全国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实施“体育、艺术2+1项目”,即通过学校组织的课内外体育、艺术教育的教学和活动,让每个学生至少学习掌握两项体育运动技能和一项艺术特长,因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须有体育艺术特长”。(5月24日新华网)
要求每个学生都有特长,这出发点不错,设想也很美妙。但问题也恰恰出在这,一个“须”字,将有特长必须化、强制化了,不知道会不会有很多孩子因此而毕不了业?当然,这是一种对严格按程序办事的猜测。如果“须有特长”沦为形式,或交钱就给过,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任何事情一旦“必须”,只有两个可能。一是如果不考核的话,那“须有特长”绝对只是纸面上的风暴,在逼仄的升学率下,这样的规定难免沦为形式。毕竟,人人都希望九年制义务教育之后,能够进入一所较好的高中学习,继而开启自己的金牌大学之梦。二是如果考核的话,那这就形同多了一门课程,所谓的特长,也只是为应付考试而进行的特长,就如同我们做的考题一样,我们很难真正爱上它们,但为了考试,我们必须对它们全面了解,这是不得已而为之,如果“特长”也沦落至此,就谈不上是特长了。
但无论考核与否,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是:在“减负”的大背景下,教育部“须有特长”的规定,还是偏离了正常的轨道。因为,只要应试教育的根基一天不动,高考指挥棒一天还在,学生的压力与负担就不可能真正转移,只会以不同的形式来表现而已。
所以,教育部要求学生“须有特长”,还必须为这营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让多种选择的素质教育有成长的空间和条件。而这外部环境,正是我们所言的“社会土壤”,如果应试教育本身不变,那这“须有特长”的规定,其实与建“空中楼阁”无异,它只会让孩子们变得更累。(南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