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F8版:核心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内容检索:
 
下一篇 4 2011年5月20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华社江苏分社与快报联合专访青奥会会徽设计师——
修改几十稿,最纠结“不许有图形”
  设计师王敏(左)和林存真 杨海鹏 摄

  这枚会徽是如何出炉的?昨天,新华社江苏分社、现代快报联合专访了它的设计师,了解到了背后的波折与故事。

  去年10月26日,南京青奥会组委会面向全球征集会徽设计作品,广泛发动社会各界参与。南京青奥会组委会共收到国内外应征作品4千多件。经过多轮专家评审和修改完善后,最终确定方案并提交国际奥委会审批。国际奥委会对南京青奥会会徽给予了很高评价,正式同意这一方案。

  据介绍,南京青奥会的会徽,也将成为今后的青奥会会徽范本。

  设计师曾参与8年奥运设计

  “我们都有很深的奥运情结。北京奥运会结束之后,说真的,一度心情很失落。”南京青奥会会徽的主要设计师是中央美院设计学院院长王敏,以及院长助理林存真。

  王敏告诉记者,2008年北京奥运会,他们全程参与了奥运形象和景观设计,整整八年时间。特别是2003年以后,王敏担任奥组委形象总监,林存真担任设计处处长。不久前,王敏路过奥组委大楼,当年的标志还在,但牌子颜色已经褪去,让他觉得很失落,“应该写一篇文章,叫《褪色的记忆》。带着这样一种情绪,很有幸参加了南京青奥会会徽设计。重温奥运精神。”王敏说,他很高兴奥运精神在中国得以延续,并且增加了新的色彩——青春的色彩,更有意义。

  王敏对南京,也相当熟悉,因为他的妻子是南京人,有很多亲戚朋友都在南京。

  明城墙城门的原形是玄武门

  昨天晚上,会徽的发布地点是在玄武门。两位设计师向快报记者透露,其实,会徽上城门的原形,就是玄武门。当然,经过了抽象化的处理。

  为何不将“NANJING”3个N,全都处理成城门?这是为了视觉上的简洁效果。

  而江南民居的原形,看那线条,大家就明白了:这显然就是南京老城南最典型的秦淮河房的马头墙。

  找出城门和江南民居这两个“南京元素”,也让设计师煞费苦心:因为能代表南京特色的东西太多了。林存真说,开始,他们考虑过长江、秦淮河,还有雨花石,但设计出来一些小样,都不满意,从春节前接到任务,方案改了几十稿,才最终拿出了呈现在我们眼前的会徽。

  不许有图形,设计师很苦恼

  虽然有奥运设计经验,然而,做青奥会会徽,让两位设计师觉得“非常苦恼”,因为可以发挥的空间实在太小了!根本不允许运用具象的图案。

  林存真指着会徽给记者看,最下面一部分是两个对话框,一个是奥运五环,另一个是“YOG DNA”,这是国际奥委会规定的青奥会视觉标识。“这两个图形对话框,必须要有,并且不能改变。这是国际奥委会明确规定的。”林存真解释,这个对话框代表了对话、沟通、交流和承诺;同时也是签名框,希望参加青奥会的年轻人都能佩戴这样的标志。

  在这个对话框的图形之上,就是青奥会英文名称(YOUTH OLYMPIC GAMES)。这些都是不能动的。此外,还必须有年份,以及主办城市的英文名;并且不允许另外使用图形。设计师一遍遍与国际奥委会沟通,最后用了线条这样巧妙的手法,既符合奥委会要求,又镶嵌进了南京元素。而且简洁有力。

  据了解,线条的运用,在以往的会徽设计中很少见,它使得字样呈现一种透视感和立体感。在做出创新的同时,如何让市场开发规范化也早早被两位设计者考虑好了。林存真说:“一开始有生产商问这个线条怎么做,我们就拿出准备好的标准规范给他,我们的想法是用有限的设计来做无限的产品。”

  这也是青奥会首枚规范会徽

  据了解,这也是青奥会的第一枚规范化会徽。

  王敏介绍,五环标识,在现代国际奥林匹克运动的初期就已经存在,经过百年传播,五环已经形成了国际奥林匹克运动精神的代表,是全世界最成功的品牌形象。而青年奥运会,还是一个新的赛事,只举办过一届,它的形象需要一段时间、一个过程让大家去理解和接受。也正因为如此,奥委会才对会徽提出了这么严苛的要求,希望能形成一个固定的标识,保持统一形象,深入人心。

  而上一届在新加坡举办之时,这个规范化的要求还没有提出来。因此,南京青奥会的会徽设计,也将成为今后各届青奥会会徽的标准化范本。

  新华社记者 蔡玉高 王恒志

  快报记者 鹿伟 孙兰兰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

现代快报 核心报道 F8 修改几十稿,最纠结“不许有图形” 2011-5-20 2